美國老師會讓學生罰站嗎?——從派出所副所長拘押老師的事件說起

前幾天,湖南株洲的一則新聞引起了網絡的熱議,一個小學老師在讓遲到的學生罰站之後,被任副所長的家長抓到派出所關押了幾個小時。事件引發了網絡的熱議,很多人都認為副所長濫用職權。但同時也出現了另外的一些爭論,比如這個老師是應該罰站,罰站是不是體罰,老師是不是應該管教學生,應該怎樣管教,等等。

首先,老師應該管教學生嗎?

事件發生後,有一篇題目叫《趙副所長正是何老師的好學生》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說實話,當時我看了之後,感到很震驚。因為文章犯了一個基本的邏輯錯誤,就是類比失當。他認為,何老師和趙副所長的行為性質相同,都是在濫用權力。老師濫用權力的表現就是她用罰站羞辱學生。為什麼是羞辱呢?他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朋友的小孩的故事”,“我看見的情形”,家長群如何如何,案例極大的誘導性,卻並不能證明這個事件本身,老師不是在管教學生,而是在“羞辱”學生。之所以將“羞辱”這個詞加引號,是因為這個詞分量很重,反覆提及,也同時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震驚之餘,我也與朋友發生了爭論。後來,我仔細分析了一下,想到這個文章在邏輯錯誤的情況下,能夠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在媒體放大器功能之下,把關於老師的負面新聞排在一起,是很容易產生“所有的老師都不是東西”這樣的推斷;二是,文章也的確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老師和家長之間或多或少潛藏著誤解和矛盾。這些誤解和矛盾的積累,需要一個宣洩口,文章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宣洩口。

但如果你問家長,老師有管教學生的權力嗎?大多數家長肯定都會說有,否則,如果你不管教,肯定又會說你不負責任,不配當老師了。


美國老師會讓學生罰站嗎?——從派出所副所長拘押老師的事件說起

2、那麼,老師該如何管教學生呢?

我先說說,我所觀察到的美國的中小學,老師是如何管教學生的,也許可以作為借鑑。

美國的學校肯定是不許體罰的,體罰的話,老師進監獄是妥妥的。但罰站是有的,我兒子上八年級,他的語言藝術老師有時就會讓課堂不守紀律的學生罰站。一般是站門外三到五分鐘,讓孩子好好反省。然後老師安排好課內的學生,出去問Ta反省好了沒有,孩子說反省好了,就可以進來繼續聽課。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至少這堂課接下來的時間這些孩子會很乖的。

有的老師則會在教室裡劃出一塊區域,讓犯錯誤的孩子坐在那個區域,改好了再回來。

至於遲到,各個老師的處理方法不同。比如閱讀課的老師,每九周給他們三張遲到的Free Pass(通行證),就是說,你這九周內有三次遲到是可以原諒的,但是這三次之外再找理由,就說不過去了,有的老師會直接讓你掛科。一般沒有特殊情況,學生自然不敢用這個pass,怕萬一真的需要的時候就沒了。

美國老師在第一堂課上,就會和學生訂立規矩。在我們的觀念裡,定規矩意味著老師提出,學生無條件服從,其實不是如此。在美國老師那裡,定規矩是和學生簽署合同的過程。你要上我這個課,好,那麼我們籤合同,雙方遵守,才能通過。美國的教育中非常重視這一點,有一本書叫《剛開學的日子》(the First Days of School)就是專門講老師如何管理好課堂,尤其是開學的一兩週,決定了你以後的上課效果。孩子畢竟是孩子,哪裡的都熊。


美國老師會讓學生罰站嗎?——從派出所副所長拘押老師的事件說起


兒子一開學就帶回了各科老師的信,裡面就有各種規矩,末尾需要家長和孩子都簽字。有些老師的規矩比較抽象,有些比較具體。比如語言藝術課老師的規矩只有積極主動、有準備、有禮貌、有效率等,而科學老師的規矩則包括實驗中的各種注意事項,並且第一週所有時間都用來反覆複習這些事項,還進行了測驗。老師也會告知學科成績的構成,以及遲交作業的後果。有的老師規定,遲交一天,那次的平時成績就只剩下50%,遲交兩天,就是0了。因為成績主要是平時累積而成,這個後果就很嚴重了。同時,學校還有一個planer(計劃冊),老師會提前兩三週讓學生記下後面要完成的任務,讓他們心裡有數。


美國老師會讓學生罰站嗎?——從派出所副所長拘押老師的事件說起

課堂上的管理,也是和學生達成默契。各個老師風格不同,有的老師不允許他講課的時候學生講話,但講完後學生可以討論。和學生約定的暗號是,不能講話了,老師說0,可以講話了,老師說1.久而久之,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有了一種默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好的壞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就都清楚了。

作為課堂的管理者和組織者,老師肯定要建立一種權威。關於規矩,我覺得有幾點很重要:一是界限明確,二是執行嚴格,三是氛圍公平。這樣的話,老師懲戒不守規矩的學生,就不會造成誤解。

美國老師會讓學生罰站嗎?——從派出所副所長拘押老師的事件說起

3、老師和家長如何就管教孩子的問題達成共識

在美國,老師和家長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密切的交流。

在中國,家長和老師之間容易發生矛盾,我覺得一個原因就是交流太密切了。每個班級都有家長群,老師在裡面佈置作業和任務。在某種程度上,老師不僅成了學生的管理者,也成了家長的管理者。你要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啊,你家孩子這次考試又沒考好啊,等等。當然,現在很多老師關於孩子的負面問題都私下和家長講了,但家長肯定仍然有很多不服和憋屈。學校的事情,老師都管不好,還拿你來幹什麼?矛盾由此產生。

美國的學校沒有班主任,不會一天到晚給家長通知事情。偶爾有些事,如打疫苗、參加語言項目等,孩子會帶回一張紙讓家長簽字,如此而已。學校使用一個叫Edsby的軟件,學生和家長都要註冊,家長在上面可以看到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也可以和老師溝通。一般沒事不回找老師,因為也要尊重人家的時間。

在國內,家長和老師容易產生矛盾的另一個原因是信任感的缺乏。看多了那些新聞之後,孩子在學校受了責罰,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是因為我沒有送禮,因為我沒有討好老師,所以Ta故意為難我孩子,羞辱我孩子……我的一個前同事,在大學一門選修課,一開始就跟學生說,我這門課唯一的要求是期末一篇影評,不許抄襲,抄襲0分。結果期末的時候,50%抄襲。得了0分的學生,各種求情,有一個家長甚至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短信騷擾。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如何能正常地管理學生?社會的確有很多問題,教育體制也有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應該讓老師來背鍋。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些家長,可能看了很多關於教育的書,認為應該如何解放孩子的天性,如何進行愛的教育,但是,除非你自己能夠做在家教育,或者選擇你認為理念相符的學校,否則,就應該尊重老師的方式。

總之,教育是很抽象的,更是具體而瑣細的。如何尋找到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