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情同手足的卢绾也不放过,揭秘刘邦登基后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做“兔死狗烹”。汉初,楚王韩信被皇帝刘邦设计擒拿,在车上,韩信感慨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最终没逃开身死族灭的下场。

刘邦登基称帝之后陆续迫害、诛杀和逼反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韩王信、燕王卢绾、淮南王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其中韩信、彭越、英布都是对刘邦称帝起过极大作用的名将,而燕王卢绾更是和刘邦从小长大到的同乡好友。那么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为何要在功成名就后大开杀戒,大肆诛杀功臣呢?

连情同手足的卢绾也不放过,揭秘刘邦登基后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

韩信像

刘邦集团可以分为诸侯王、核心成员和中下层成员三个部分。诸侯王于秦末的反秦大潮中陆续兴起,在楚汉之争中是骚扰、侵袭、牵制项羽的关键力量,更是把刘邦扶上帝位的推手;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刘邦故乡泗水郡沛县丰邑的故友至交,如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中下层成员是刘邦集团的基本力量,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故秦之地的关中子弟。

刘邦所迫害和诛杀的功臣基本上都是秦末起义中崛起的异姓诸侯王。相应地,丰沛故友成员和中下层的故秦地军士子弟都极少有被刘邦诛杀的。相反,刘邦对这一大批功臣大加赏赐分封,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安富贵终老。在分封时,刘邦为了安稳人心,特地率先分封了自己最为痛恨的曾经背叛过的雍齿为侯,可见刘邦很有容人之量,对待功臣颇为宽厚仁慈。

连情同手足的卢绾也不放过,揭秘刘邦登基后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

雍齿雕塑,雍齿曾经在刘邦起义初期背叛刘邦

绝大多数异姓诸侯王都先后遭到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先后遭到清洗。但刘邦本人并没有大开杀戒,韩信和彭越虽然惨死,却是死于吕后之手,而被杀的臧荼、陈豨、英布等人都是确确实实有造反行径而被杀的。而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等人都能保全自己,可见刘邦并不是好杀之辈,他诛杀诸侯王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那就是分封制度。

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之后,围绕着新王朝未来的走向和基本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刘邦在胜利后登基称帝,是认可了皇帝制度,相应地也势必要推广郡县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诸侯王们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障碍。刘邦是被众位诸侯王共同推上皇位的,但皇帝为了帝国的统一,又不得不除掉这些诸侯王。诛杀这些诸侯王的与其说是刘邦,不如说是历史发展和帝国统一的根本要求。

连情同手足的卢绾也不放过,揭秘刘邦登基后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卢绾形象

皇帝制度和分封制度决定了中央朝廷和地方诸侯之间的双向不满和猜忌,君王和臣子在打天下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感情在制度造成的猜忌中弱小不堪。

以卢绾为例,他是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乡至交好友和亲密心腹,可以随意出入刘邦的卧室,商讨重要机密,可见刘邦对他信任有加。结果在他被刘邦封为燕王后,怀疑就产生了。刘邦怀疑卢绾,要他进京解释是否谋反,卢绾怀疑刘邦,害怕被杀不得不真的谋反最后叛逃匈奴,真是历史的悲剧。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