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爲什麼要把王位傳給曹丕?

宇軒283569831


魏國當時的世子之爭是非常激烈的,究其原因在於

曹操久不立世子,而自己對兒子的喜愛也是陰晴不定。最初曹操喜歡長子曹昂,後喜歡小兒子曹衝,這兩個兒子死後,曹操又喜歡上了曹植,然而當時年齡最長的其實是曹丕,而曹丕和曹植又是一母同胞,因此,曹操很苦惱,那麼曹操為什麼最終將王位傳給曹丕了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曹丕和曹植兩人各有優缺點,曹丕穩重,遇事深思熟慮。而曹植浮躁,任性衝動。但是曹操卻喜歡曹植,為什麼呢?

曹植很聰明,尤其善文。他十多歲就遍閱諸子百家,遇到問題時思路敏捷,出口成章。曹操曾經對他的文章產生懷疑,認為是別人代筆。曹植則自信的回答,言出為論,出口成章,為什麼要請人帶筆呢?後銅雀臺建成,曹操讓曹植當場做賦,曹植揮筆而就,文不加點,一舉震驚了曹操。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

從私情上看,曹操是真心喜歡曹植,也希望曹植能夠當上世子。但是曹丕是嫡長子,而且曹丕為人低調,做事穩重,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因此,曹操只有先幫助曹植樹立威望,然後才有希望立他為世子。為了培養曹植的德行與能力,曹操親自給曹植配置了得力的大臣,其中有一位叫邢顒。

邢顒當時的德行是舉世聞名的,有“德行堂堂邢子昂(邢顒字子昂)”之稱,曹操的意思很明顯,他希望曹植能夠在邢顒的影響下,舉止變得穩重和得體,處事考慮外部影響,不要再肆意放蕩,輕浮虛華。然而曹植讓他失望了,怎麼回事呢?

邢顒處事謹慎,超越禮儀的事情絕不去做。而曹植覺得他太古板,因此兩人產生了矛盾。曹操沒有辦法,便將邢顒調回了丞相府,任職東曹掾。而當曹操為究竟立誰為世子苦惱時,他想到了邢顒。於是曹操便問邢顒的意見,那麼曹操為什麼要問邢顒呢?

邢顒的德行是曹操非常欣賞的,在曹操眼中邢顒的意見不偏不倚,是最中肯的。而邢顒又入過曹植的府邸,因此,曹操覺得邢顒應該會更瞭解曹植,所以曹操很期待邢顒對曹植的論斷。然而邢顒讓曹操失望了,邢顒沒有談論曹丕和曹植的優劣,而是用一句很符合禮儀的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太祖問顒,顒對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原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識其意,後遂以為太子少傅,遷太傅。

邢顒的意思很簡單但很直接,以庶帶長,不符合古之禮儀,您自己掂量著辦吧。其實這個回答曹操已經預料到了,但曹操為什麼還要問呢?這其實就涉及到一個很很重要的問題,立世子究竟什麼因素最關鍵。

許多人都說曹植失敗於最後的夜闖司馬門,曹操震怒,遂定曹丕為太子,這樣的論斷其實太膚淺。

曹操立世子的最關鍵考慮其實是看大局勢,具體來說就是曹丕、曹植誰最受大臣們擁戴,至於兩人的個性,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曹操詢問邢顒就是一個標誌,什麼標誌?曹操在觀察大臣們的人心所向,而邢顒只是第一個,我們來看一看當時魏朝都有哪些人參與了曹操的這次詢問。

曹操很聰明,他詢問的大臣許多都是跟曹丕有過解的,例如毛玠。毛玠擔任丞相府東曹掾期間和崔琰共同主持選舉官員的工作,他所選舉的人都是德行端正,情操高尚之人。後來當時擔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親自登門拜訪毛玠,想讓毛玠任命自己的私人來擔任官吏,毛玠拒絕了。因此,曹丕從心底有些怨恨毛玠。

曹操問毛玠究竟誰適合被立為世子,毛玠的話讓曹操很意外,毛玠直言不諱:當年袁紹廢長立幼,導致最終國破家亡。立太子是國之大事,要謹慎從事,而廢長立幼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曹操感嘆,真是諍臣呀。

玠密諫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

曹操不放棄,選擇了一個更容易選擇曹植的大臣去詢問,誰呢?崔琰。曹植是崔琰兄長的女婿,因此兩人算是親戚。曹操覺得,崔琰十有八九會支持曹植,然而崔琰讓曹操失望了。崔琰言辭激烈的回答:立長子是春秋大義,曹丕仁孝聰明,最適合繼承大統,我誓死捍衛這件事情。曹操震驚了,他沒有想到大臣們會這麼支持曹丕,連曹植身邊的親戚也不例外。

唯琰露板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從種種跡象表明,在那些正直忠心的大臣心中,曹丕是世子的不二人選。那麼其他大臣呢?尤其是那些擅出奇謀的軍事們呢?他們難道不喜歡更聰明的曹植嗎?於是曹操將目光投向了賈詡,一個對時局總有清醒認識的人。

賈詡最狡猾,他不想摻和曹操的家事,但是又不能不發表意見,於是賈詡選擇了沉默。曹操問他為什麼不說話,賈詡說了一句讓曹操瞬間大笑也一錘定音的話: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呀。曹操瞬間明白,原來大臣們的心思都是一樣的。

當時魏朝,不管是聰明的大臣還是正直的大臣,不管是喜歡曹丕的大臣還是討厭曹丕的大臣,不管是跟曹丕關係近的大臣還是跟曹丕關係遠的大臣,在立世子這件大事上,大家出奇的都堅持一條準則,那就是立長不立幼,而這就是大形勢,於是曹操順應大形勢,立曹丕為世子,魏國根基隨之穩定下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丕舉止穩重,又是嫡長子,因此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支持他當世子。雖然曹操私心上更希望曹植當世子,但是曹植沒有被曹操扶植起來,令曹操失望。加上大形勢上曹丕佔據了巨大優勢,因此,最後曹操選擇了曹丕當世子,至於曹植夜闖司馬門,只是藉口,是曹操給曹植的一個失敗的理由罷了。


每日趣評


身為魏王,曹操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過有一件事情最讓他頭疼,那就是接班人的選擇。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和7個女兒,其中優秀的也不少,像曹丕、曹植、曹衝、曹昂、曹彰等等。但是最終世子的位置落在了曹丕的身上,其實曹操並不喜曹丕,卻又為何要把王位給他呢?

話說回來,如果長子曹昂不死,那麼是輪不到曹丕上位的,但是宛城一戰,好色的曹操不僅損失了大將典韋,更讓自己最優秀的兒子曹昂死在了亂軍之中。曹昂之後,曹操另一個倍加喜歡的兒子是最小的曹衝,年少聰慧,機敏過人。可是曹衝卻在13歲那年因為生病而早夭,實在是讓曹操痛斷肝腸。曹昂和曹衝死了以後,在剩下的兒子中,就只有曹丕、曹植和曹彰能入得了曹操的法眼了。

三人當中,曹彰勇猛有餘,智謀不足,而且無人輔助,過了沒久就主動退出世子之爭了。世子之爭變成了二選一,此時的曹操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他反覆地問群臣的意見。問了郭嘉問荀彧,問來問去,他發現朝中支持曹丕的人越來越多。曹植是不錯,能歌善詩,但是當時適逢亂世,國家需要的是能打仗,善打仗的人。顯然,曹植的那點文才不足以治理國家。隨著支持曹丕的老臣越來越多,曹操也不能一點都不顧及朝臣的想法。

在世子之間的最後時刻,曹植恃才傲物的性格展現出來了,他私闖司馬門,在府中縱酒歡歌,縱容妻子穿得花枝招展,招搖過市。這一切讓曹操開始對這個兒子感到厭惡。如果說曹植是最可愛的人,那麼曹丕就是最可靠的人,交友可以交最可愛的人,但是治國卻是要最可靠的人。最終曹操選擇了曹丕,果然曹丕不負重望,篡奪了劉家江山,開啟了大魏盛世。


動如脫韁兔


曹操有25個兒子,這項數據三國第一,完爆孫權(7個兒子)和劉備(3個兒子)。這麼多兒子,到底該把王位傳給誰,成了曹操不得不考慮的事情。最後曹操為何要從25個孩子之中選擇曹丕作為接班人呢?石頭就來說說看。


一、長子先死。按漢朝的傳統,長子有優先繼承權。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曹丕只是老二,曹操的長子是曹昂。曹昂,字子修,劉夫人所生,由丁夫人養育。曹昂行事果敢,為人謙遜,深受曹操喜愛。其年齡不詳,但至少比曹丕年長十歲。二十歲舉孝廉。197年,隨曹操出征張繡,為掩護曹操和典韋戰死於宛城。曹操對曹昂的死很內疚,晚年時因為把丁夫人埋葬在許都,還為此擔心在九泉下如何面對曹昂的質問。假如曹昂不死,接班曹操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了,也就沒老二曹丕什麼事情了。

二、子以母貴。曹昂死了,曹丕就成了兄弟之中年最年長的人了。但是,光有年齡還不夠,還得看母親的身份,如果是嫡長子,曹丕就更保險了。曹丕的生母是卞皇后,生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卞皇后歌妓出生,地位一般,早先受到丁夫人的冷落。丁夫人被廢后,卞皇后被扶正,曹操還把年幼而失去生母的兒女們交給卞皇后扶養,卞皇后視同己出,曹操對此很滿意。曹丕被確立為接班人後,許多人向她祝賀,但她表現的異常冷靜。219年,曹操冊封她為王后,曹丕也就成了嫡長子,接班更順理成章。曹操選曹丕,和卞皇后不無關係。

三、奪嫡勝出。曹操喜歡卞夫人,只是把選擇範圍圈定在了卞夫人四個兒子之內。這四人中老四曹熊體弱多病,早早去世;老二曹彰性格剛烈,並不適合治理國家。曹操中意的就是曹丕和曹植兩人,而兩人身邊也聚集了一幫人,展開了鬥爭。
曹植雖然文采斐然,風流倜儻,但恃才放曠,多次飲酒誤事,甚至擅闖司馬門,惹的曹操很生氣。曹植的黨羽像楊修、丁儀這些人能力則不足。曹丕文武兼備,為人低調謹慎,又得到了司馬懿、陳群、賈詡等人的鼎力支持,曹操選曹丕也是看中了這點,有人支持,這位置才穩固,所以最終選擇了曹丕作為接班人。


石頭說歷史


曹操為什麼要把王位傳給曹丕?我認為有三點:制度、格局和天意。先說制度。漢制王位傳嫡傳長。雖然說曹丕在曹操25個兒子當中不是最大的,可人家排名老二啊。老大曹昂老早就戰死了,還有一點曹昂雖是長子,但不是嫡出的。再來說嫡出吧。曹丕的生母后來被冊封為王后。和曹丕一母所生的共四個兒子:丕植彰熊。也就是說只有這四個才有可能繼承王位。

再來說格局,也就是個人魅力和才華。在上述四人中曹熊體弱多病,根本就沒實力來爭奪王位。曹彰是個武夫,帶兵打仗還行。剩下也就只有曹植和曹丕有一拼。但曹植雖然說才華出眾,但卻是文藝青年,而且性格孤傲,一場“擅闖司馬門”的鬧劇很是讓曹操顏面掃地。而曹植則不然。不僅有才華,關鍵還善偽裝,懂政治權謀。

我為何還要說是天意?其實論曹操個人喜歡程度,曹昂是深得王意。可偏偏因為自己好色,宛城一役,折殺典韋和曹昂,曹操是後悔莫及。曹昂可是長子啊!至於嫡不嫡出,還不是人家老曹一個人說了算。你說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呢?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曹操為什麼把皇位傳給了曹丕?曹操:沒有辦法了呀!

曹丕無論人品還是才華,包括聰明才智方面,皆不如他的兩位弟弟——曹植和曹衝。說起曹衝大家可能還不是特別的瞭解,但曹衝稱象的故事我想絕對可以說是人盡皆知,而年僅8歲的曹衝也就因此而人盡皆知,可見其聰慧。

《三國志》雲:“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才五六歲,便有成人之才智,雖有誇張之嫌,卻也盡顯其聰慧,而曹操更是對其疼愛到骨子裡,曾多次在群臣面前誇讚曹衝,甚至有讓他繼嗣之意,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而曹植亦是不逞多讓,曹操對他的歡喜也是史料中多有記載,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豪壯,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的嬌美,無不顯露出他的壯志與才氣,曹操銅雀臺新成之日,眾臣雲集,卻唯有曹植揮袖而就,片刻便作詩一首,深得曹操歡喜。李白評: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可見其才氣。

可是,曹衝早夭,年十三就病死了,曹丕寬解安慰曹操,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有史料稱有可能就是曹丕下的手,而曹植亦遠不是曹丕的對手,曹丕為嫡長子,有荀彧和崔琰等無數大臣的鼎力支持,又有司馬懿的出謀劃策,曹植也是被排擠出去了,曹操死後,曹植一生都憂愁苦悶,或許他就不該選擇這奪嫡之戰吧,縱酒高歌,快意恩仇才是屬於他的瀟灑吧。

所以說曹丕的勝出真的是必然的,嫡長子的身份,群臣的支持,哪怕自己的父親其實不喜歡自己,也是沒有辦法,大勢所趨,歷史必然,可惜能力確實不行,最後還是被司馬氏盜了天下。


老梁說歷史


第一,繼承製度。古代的繼承宗法是立嫡立長,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戰死,曹丕是二兒子,自然成為嫡長子。為了維護社會倫理綱常,以及穩定政權,即使其他兒子再有才華,傳統繼承製度是曹操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第二,形勢、人心。曹丕籠絡人心,結交士族,得到多方政治勢力的支持,朝堂很多大臣都力挺曹丕。在輿論上以及民心背向上,曹丕呼聲最高。曹植身邊聚集的都是一批文人,整日喝酒吟詩,擅闖司馬門,更是讓曹操痛心。魏國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重臣的支持,勢比人強。

第三,個人能力。世子之爭,主要是曹植與曹丕的爭鬥。曹植是文人,性情奔放,文采斐然,但是不善於治國理政。曹丕時常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實戰經驗豐富。論手段以及心狠手辣,曹丕更像曹操。曹丕繼位,可以統御文臣武將,防止曹家大權旁落。

曹植有文人之才,是一個大才子;曹丕有治國之能,是一個政治家。


葉奇鑫


最最開始的時候,曹操長子曹昂是最好的王位繼承人選。可惜,曹昂在宛城之戰中,為了保護曹操而死於亂軍之中。

之後,最有可能得到曹操王位的就是曹植了,曹植不但聰穎而且為人寬厚仁慈。但是,在一次重要軍事任務前一天,曹丕設計灌醉了曹植,導致曹植沒能成行。於是,曹操對曹植大為失望,漸漸地曹植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就下降了。



而曹丕是性格和行事風格上最像曹操的。沒有了曹昂,阻止了曹植,剩下的自然就輪到曹丕了。當然,曹丕自己也是一直在努力成為王位繼承人的,自己也是有資格夠實力成為繼承人的。


歷史回來了


這個就涉及到當時的立世子之爭了。

皇上的接班人叫太子,王位當時接班人叫世子。

曹操的兒子很多,曹操的本意是想選個有能力的,他喜歡的來繼承王位。


可是很多兒子不是戰死就是早夭,按當時的規矩應該是嫡長子繼位,但是嫡長子曹昂和典韋一起戰死的。

那按次位就排到了曹丕,而曹植又深受曹操喜歡,所以開始了明爭暗鬥。

其他幾個兒子不說了,焦點基本在曹丕曹彰曹植之間展開,曹彰手握重病,但是計謀差了點,身邊也沒個靠譜的謀士,所以浪費了大好時機。


曹丕也有兵,最重要的是有司馬懿這號人來幫助他。曹植就有點可惜了,楊修作為輔佐他的人本來可以,就是太作了。

具體爭的細節,就不說了,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

說說曹丕曹植的才情,二人都是喜好寫詩,而且寫的不錯。如果不是因為世子之爭,也許兄弟倆的感情會像蘇軾兄弟一樣讓人感動。


只是造化弄人,生在王侯之家,有時就要承受一些常人不願承受的問題,比如親情的背叛、父子成仇、兄弟反目。

說回正題,曹丕繼位合理合規,也乾的不錯,就是英年早逝,不然會有一番作為。


以史為劍


曹操諸子,曹昂最長,不幸早早戰死。曹衝最慧,而且天性仁厚,不幸十三歲患病夭折。曹操本有立曹衝之意,這時只好從曹丕和曹植兄弟中考慮了。

論文采風流,曹植勝過曹丕,十幾歲時作辭賦數十萬言,並寫的一手絕妙文章。相比之下,曹丕雖然也是大才,但比起曹植來還是顯得遜色了。

然而曹丕為長,按照宗法制度,曹丕擁有嫡長子的繼承合法性。因此曹操雖然喜歡曹植更多些,但要明確立曹植為儲,還是猶豫了很久。

曹丕深知父親偏愛弟弟曹植,因此越發規正行為,對父親恭敬孝順,對外謙虛謹慎,廣交良朋,用盡力氣刷好感。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曹植當場口誦一文,預祝曹操凱旋歸來,一時口拙的曹丕急的不行,幸得幕僚吳質在一旁提醒他,裝哭。於是曹丕哭著向父王拜別,曹操看曹丕如此孝心可嘉,感動得不行。

幾番猶豫不決後,曹操嘗試用密函,向大臣們瞭解對兩位兒子的印象,結果是,陳群、賈逵、華歆等人都反對曹植,主張立曹丕;作為當時高門大族領袖之一的崔琰(清河崔氏),乃是曹植的侄岳父,卻公開回答:“按照《春秋》大義,法定繼承人應屬於長子。而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愛、孝順、聰明,應該繼承正統,我誓死維護這項原則。”

可見,擁有正統合法性的曹丕,並沒有絕對的劣勢。漸漸地,大臣們圍繞曹植和曹丕分成了兩個集團,曹丕黨有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等,曹植黨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雙方各自結黨,各出奇謀互相算計傾軋。曹植黨的核心,則是楊修。

但在看起來贏面甚大的情況下,曹植卻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了。曹植秉性浪蕩不羈,任性而為,尤其是喝酒沒有節制。兩次致命錯誤,都是喝酒誤事。

但因為曹植行為任性,平時不注意節制自己,而且還醉酒擅闖司馬門,終為曹操所不悅。

一是擅闖司馬門事件。某日曹植與好友駕車飛馳於洛陽大街,車子經過東漢王宮時,曹植竟下令打開司馬門——司馬門為王宮外門,宮牆內有司馬官守衛,所以叫司馬門,乃是皇帝出入的專用門,平時不開。漢獻帝雖早已遷往許都,但畢竟還是皇帝。司馬官阻擋,被曹植厲聲呵斥,於是破天荒打開了司馬門。

此事令曹操大為光火。因為這很容易被人解讀為曹氏有篡位野心,曹操本人都從來沒有逾越過這個禁忌。這件事讓曹操在政治上極為被動,幾天寢食難安。最終把管司馬門的官員定了死罪,接著,又發話公開表達了對曹植強烈的失望。從此,曹操對曹植寵愛日漸減退。

不久,曹操又發現,他考較曹植的很多問題,系楊修代筆,這讓曹操更加惱火。很快找了個理由殺掉了楊修,對曹植則更加疏遠了。

最後,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在樊城被關羽包圍,曹操令曹植急速帶兵前往營救,此時仍然是想給曹植機會的,不曾想,曹植竟然酒醉誤了出發日期(一說是被曹丕存心灌醉),無奈之下,曹操只好改派徐晃前往。

至此,在曹操心目中,曹植已經徹底失去了繼承大業的可能性。


毛劍傑


曹操爭戰幾十年,官至幾錫王,位高權尊,然而仍忌人言,對謀士荀彧,荀攸,程昱之言反對他稱帝之心,是忌而憚,雖然間接殺了荀彧,死了荀攸,仍未敢。說明曹操有膽子小的一面,怕世人之語。終未稱帝。而曹丕與出爭,袁紹父子俱敗,他先去袁府,看甄宓美敢向曹操要。這一點曹操是欣賞的,他沒有越上之能。對於奪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他不希望落於別人之手。曹植不具這個能力,而曹丕能奪過來,擁有勝利成果,曹氏天下。戰爭苦心,爭雄之心沒算白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