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魏晋颜值,黑一把曹阿瞒(续)

上回写了曹操的形象。他的形象确实不是美人、帅哥的形象,应该是风度,严格地说,是“帝王气象”。

用魏晋颜值,黑一把曹阿瞒(续)

所谓“魏晋风度”,则主要是“名士派头”。作为魏晋名士,第一还是要漂亮。怎样漂亮?漂亮到什么程度?当时有许多比喻。用得最多的,是“玉”。

比如西晋名士卫玠,就被称为“璧人”。据《世说新语·容止》以及刘孝标的注,当时卫玠只要一出门,则“观者如堵墙”。其风头之健,绝不亚于今天的影视明星。看见他的人,都说谁家会有这么漂亮,像璧玉一样的人儿啊!甚至就连他的舅舅,被他爸爸引以为豪的那个王济,见了卫玠,也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可惜,这位“璧人”身体太差,不经看。没看多久,就生病死了。当时的人,便又都说他是被看死的(时人谓看杀卫玠)。魏晋风尚,由此又可见一斑。

用魏晋颜值,黑一把曹阿瞒(续)

魏晋是一个极其爱美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不仅爱美,而且“爱憎分明”。对那些不怎么样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他们毫不客气地讽刺挖苦。对所谓“漂亮人物”,则不吝溢美之词。

比如晋简文帝司马昱,就被誉为“轩轩如朝霞举”;王濛的孙子王恭,则被誉为“濯濯如春月柳”。轩轩,高扬飞举的意思;濯濯,明亮清朗的意思。一个气宇轩昂,有如日边朝霞;一个风姿绰约,有如月下春柳。这可真是漂亮极了。

其实王恭的爷爷王濛,也是个漂亮人物。漂亮得连他自己,也忍不住要自我表扬。他常常拿着一面镜子看自己,怎么都看不够,还叫着父亲的字说,王文开呀王文开,你咋生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儿子呢(王文开那生如馨儿)?

这倒不是王濛自作多情,当时的人也夸他,说是此人简直就是神仙(此不复似世中人)。

用魏晋颜值,黑一把曹阿瞒(续)

不过,王濛再漂亮,也比不上杜乂(杜弘治)。蔡谟就讲,你们都说王濛漂亮,那是因为没见过杜弘治。蔡谟跟王濛是“冤家”,可能会贬低王濛。但杜乂漂亮,则恐怕是事实。

因为王羲之就说杜乂“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王羲之是艺术家,眼力应该不错。何况他自己,也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风采极佳的。

应该说,到了王羲之这个份上,所谓“美”,就不仅是外形的漂亮,更是气质的高贵了。实际上,所谓“美仪容”,原本就包括了内在修养和人格魅力。比如嵇康,就是这样的人物。有人曾经对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说,嵇康的儿子嵇绍真是“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来)。王戎立马便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爸!

用魏晋颜值,黑一把曹阿瞒(续)

那么,嵇康又是什么样子?他的朋友、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经有一个描述,叫“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岩岩,就是高大的样子。

傀俄,就是倾颓的样子。这就是说,嵇康呀,他平时站在那里,就像一棵孤独的松树;喝醉了酒,则像碧玉堆成的一座山,马上就要“哗”地塌下来。孤松独立,玉山将崩,请大家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这样的人物品评,在中国历史上也算空前绝后了。

事实上,美仪容的魏晋风度,是中国人智慧艺术化和人间化的一个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