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又多了一個重要節日!關於「中國農民豐收節」,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了

最近,一個關於秋分的好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自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將被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覆

國函〔2018〕80號

農業農村部:

關於申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請示收悉。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工作由你部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國務院

2018年6月7日

從此,農民伯伯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

我國又多了一個重要節日!關於“中國農民豐收節”,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了

關於“中國農民豐收節”,你想知道的下面都有了——

為什麼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能夠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個方面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這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從而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

為什麼選秋分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基於以下考慮: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便於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國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何時舉辦?

今年秋分是9月23日,星期天,而且連著中秋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將牽頭組成一箇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進行頂層設計,同時發揮地方創造。總的考慮是,辦好這個節要做到“四個堅持”,即:

堅持因地制宜辦節日。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堅持節儉熱烈辦節日。鄉村風情不在奢華,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要形成上下聯動、多地呼應、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

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這是億萬農民的節日。所以,我們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堅持開放搞活辦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綜合性的節日,既是農民的節日,也向其他社會群體開放。所以,要用開放思維辦節日,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還要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中國農民豐收節如何促進鄉村振興?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設立的,它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呼應和促進體現在很多方面:

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農民,也要依靠農民。舉辦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

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鄉村振興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厚實的經濟社會基礎,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營造濃厚氛圍。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於把各方面的力量、資源動員起來、聚集起來,有助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鄉村振興五句話二十個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層面。“中國農民豐收節”本身就很美好。辦這個節也是農民美好生活的體現。通過這個載體,展示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可以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能夠辦成——

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臺!


信息來源 / 蚌埠文化旅遊新媒體中心、中國旅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