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是生活在臨滄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佤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茶葉作為佤族最喜歡飲用的飲料,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到了佤文化中,逐漸產生了一些茶禮、茶俗,最後逐步演化成佤族特有的民族茶藝。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一、佤族飲茶的歷史及佤族人民對飲茶的喜愛

佤族種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七百年前,現在在滄源佤族自治縣境內的帕迫和大黑山等地,有著幾百年前種植的百畝連片的半栽培型古茶園,可見,佤族飲茶的歷史很悠久。

佤族對飲茶非常喜愛,所有的佤族男子都有飲茶的習慣,所以每戶佤族人家火塘邊都有一個煮茶用的瓦罐。佤族農民外出勞動的時候也離不開茶,有的帶茶罐到地邊,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把茶水熬煉成茶膠,曬乾成塊後,待外出勞動的時候帶在身邊,想喝茶的時候含上一塊以解茶癮。因此,佤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茶葉,茶葉是佤族人最喜愛的日常飲料。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二、佤族茶禮、茶俗

由於佤族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茶葉,所以在漫長歲月中,逐漸在佤族人民中出現了一些佤族特有的茶禮茶俗。

(一)客來敬茶

與很多少數民族一樣,凡是客人來到佤族人家,佤族男主人就會先煮茶,給客人敬上一杯香茶,然後才敬上水酒,以表示佤族人家的熱情好客。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ニ)茶與佤族婚禮

由於佤族人民對飲茶的喜愛,婚禮中用茶為禮的風俗也就在佤族群眾中流傳至今。佤族訂婚,要進行三次“都帕”(訂婚禮):第一次送“氏族酒”六瓶,不能多不能少,另再送些茶葉、芭蕉之類,數量不限;第二次送“鄰居酒”",也是六瓶,表示鄰居同意並見證這樁婚事;第三次送“開門酒”一瓶,是專給姑娘母親放在枕邊晚上為女兒祈禱時喝的。在這裡送茶葉是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三)茶與佤族祭祀

茶葉作為祭品在佤族祭祀活動中也很常見。在佤族的喪事中,茶葉作為祭品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思念之情。而在佤族的節慶日祭祀神靈時,一般有地位的富裕的人家才會用一小撮茶葉作為祭品放在一碗米上用來祈禱神靈保佑吉祥如意。在這裡茶葉還表示了一戶人家在佤族村寨的社會地位。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四)茶與佤族的其它習俗

在佤族中有“串姑娘”的習俗,佤族的未婚青年男子到夜晚,就到未婚姑娘家中去,坐在姑娘家火塘邊與姑娘談情說愛,這時姑娘就要煮茶,敬茶給佤族小夥子喝。在佤族的習俗中,女人一般不能煮茶敬給客人,只有在佤族小夥子“串姑娘”的時候,才由佤族姑娘親自煮茶給客人。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另外,在節慶日的夜晚,佤族山寨的人會聚在一起,圍坐火塘邊,煮茶、飲茶、聊天。由於佤族能歌善舞,這時都要以歌舞助興,表示喜慶吉祥。

三、佤族茶藝的形成

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由於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傳統茶道思想為“寧靜淡泊、和諧中庸”。佤族人民由於生活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從而造就了其“粗獷豪放”的民族特性,並因為佤族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邊遠山區,佤文化中沒有加入儒、道、佛三教的思想。因此,茶葉與佤文化結合後,沒有產生“寧靜淡泊、和諧中庸”的茶道思想。而是在佤族文化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的賦予茶一種“喜慶吉祥”的思想,從而造就了一種獨特的佤族茶葉文化,從而在表現上比較喜慶和熱鬧。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從狹義上說茶藝就是選茶、鑑茶、煮茶的技藝。在佤文化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佤族人在節慶日圍坐煮茶、飲茶、觀賞佤族歌舞等一些習俗逐步演化形成了一種佤族飲茶的傳統形式,而這種傳統的飲茶方式在歷史進化過程中,佤族人民也形成了在節慶日用好茶、好水、好的茶罐煮茶的習慣,從而形成了佤族人民獨有的,帶有“喜慶吉祥”意味的佤族茶藝。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佤族茶禮、茶俗與佤族茶藝的形成

因此,佤族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員之一,與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感情。佤族人喜好喝茶,生活和生產中離不開茶,並且在一些佤族的風俗禮儀中也常用到茶。但由於前面說到的佤族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漢文化對其影響很小,因此,茶在佤族文化中被賦予了“喜慶吉樣”的意味,從而與傳統茶文化相區別,也就形成了不同於傳統茶藝“寧靜談和諧中庸”的一種佤族獨有的帶有“喜慶吉祥”意味的佤族茶藝。

來源:滄源文史資料第六輯(縣茶辦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