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為江湖雜耍的“茶藝”能走多遠?

江湖雜耍式的“茶藝”,顯然把泡茶這樣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人為製造的疏離感,是對泡茶行為的異化,消解了泡茶的真正目的。


一個熟悉的場景:茶臺上,泡茶師傅左右開弓,一手一把煮水壺,同時對準兩個蓋碗傾入滾水,須臾水滿,放壺,兩手各抓起一個蓋碗,雙管齊下將茶湯分別濾入兩個公道杯中,再雙手並用,將茶湯分入一字排開的杯中……圍坐的茶客紛紛喝起彩來。

如此頗具表演色彩的“茶藝”,時見於各類大小茶會、茶館評比活動中。炫技者自以為手段不凡,其實已等同於江湖雜耍了。

“無他,但手熟爾。”對於這類小把戲,一千年前,歐陽修已借賣油翁之口,論述了熟能生巧的簡單道理。善於射箭的陳康肅公,“發矢十中八九”,就覺得不可一世。但在吃瓜群眾賣油翁看來,這手藝如同用杓子往葫蘆裡酌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溼”一樣小兒科。

“錢不溼”,可以叫板“吾射不亦精乎”,手熟才是硬道理,也沒什麼了不起。泡茶師傅左右開弓的“茶藝”,唯在於手熟,至於審美與實用功能則無從談起,其無聊程度堪比賣油翁的“錢不溼”。


淪為江湖雜耍的“茶藝”能走多遠?

朋友圈的紫砂壺雜耍視頻截圖

江湖多奇技淫巧之舉,除了吸引眼球,實則無益。人們看到:一把長嘴銅茶壺,可以舞得上下翻飛,滴水不漏,似獨門暗器;一把紫砂壺,可以在指間翻滾跳動如孩童玩的溜溜球,不著四六;一摞茶碗,在手中顛來顛去,如玩帽子戲法;一碗茶湯,也能像咖啡拉花一樣勾畫出各種圖案,美其名曰“茶百戲”……這些江湖雜耍,是手藝人賴以餬口的工具,如果非要同“茶藝”扯上關係,那隻能說這樣的“茶藝”已經遠遠超出了泡好一杯茶的基本要求,可歸入俗文化的行列了。

泡茶,其實沒有那麼多花花套路。江湖雜耍式的“茶藝”,顯然把泡茶這樣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人為製造的疏離感,是對泡茶行為的異化,消解了泡茶的真正目的。泡茶師傅看似高超的雜耍技藝,對鑑賞能力有限的吃瓜群眾頗具迷惑性——如果認為這就是“茶藝”的樣子,等於把人帶到溝裡去了。

有過一面之緣的某位“大師”,就深諳“過猶不及”的真理。每親自動手泡茶,“大師”就要求在座的茶客閉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茶氣”。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來顯得自己道行高深,二來泡茶動作的各種硬傷別人也看不到,有利於維護“大師”形象的完美。與玩雜耍的泡茶師傅相比,這就更顯出“大師”的高明之處來了。

所謂藏拙,並不侷限於茶行業。會表演的,不如會掩飾的。“黔之驢”之所以被老虎吃掉,是被識破了“技止此耳”。雜耍玩得花樣越多,暴露出的軟肋自然也越多,這個道理都不明白,還搞什麼“茶藝”?

技藝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笑傲江湖》風清揚對令狐沖說,“死招數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數,免不了縛手縛腳,只有任人屠戮。這個‘活’字,你要牢牢記住了。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乾乾淨淨。”

江湖雜耍式的“茶藝”,便是死招數,中看不中用,甚至無用。懂茶的真正高手,泡茶看似與常人並無不同,卻能見招拆招,發掘出一杯茶湯的最大能量——好喝才是硬道理。

迴歸泡茶本源,須用好“活招數”,江湖雜耍式的“茶藝”,則是首先應該摒棄的!

文:老茶鬼(茶業獨立評論員)2018.11.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