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是生活在临沧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佤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茶叶作为佤族最喜欢饮用的饮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到了佤文化中,逐渐产生了一些茶礼、茶俗,最后逐步演化成佤族特有的民族茶艺。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一、佤族饮茶的历史及佤族人民对饮茶的喜爱

佤族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百年前,现在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的帕迫和大黑山等地,有着几百年前种植的百亩连片的半栽培型古茶园,可见,佤族饮茶的历史很悠久。

佤族对饮茶非常喜爱,所有的佤族男子都有饮茶的习惯,所以每户佤族人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煮茶用的瓦罐。佤族农民外出劳动的时候也离不开茶,有的带茶罐到地边,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把茶水熬炼成茶胶,晒干成块后,待外出劳动的时候带在身边,想喝茶的时候含上一块以解茶瘾。因此,佤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茶叶,茶叶是佤族人最喜爱的日常饮料。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二、佤族茶礼、茶俗

由于佤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茶叶,所以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在佤族人民中出现了一些佤族特有的茶礼茶俗。

(一)客来敬茶

与很多少数民族一样,凡是客人来到佤族人家,佤族男主人就会先煮茶,给客人敬上一杯香茶,然后才敬上水酒,以表示佤族人家的热情好客。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ニ)茶与佤族婚礼

由于佤族人民对饮茶的喜爱,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就在佤族群众中流传至今。佤族订婚,要进行三次“都帕”(订婚礼):第一次送“氏族酒”六瓶,不能多不能少,另再送些茶叶、芭蕉之类,数量不限;第二次送“邻居酒”",也是六瓶,表示邻居同意并见证这桩婚事;第三次送“开门酒”一瓶,是专给姑娘母亲放在枕边晚上为女儿祈祷时喝的。在这里送茶叶是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三)茶与佤族祭祀

茶叶作为祭品在佤族祭祀活动中也很常见。在佤族的丧事中,茶叶作为祭品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在佤族的节庆日祭祀神灵时,一般有地位的富裕的人家才会用一小撮茶叶作为祭品放在一碗米上用来祈祷神灵保佑吉祥如意。在这里茶叶还表示了一户人家在佤族村寨的社会地位。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四)茶与佤族的其它习俗

在佤族中有“串姑娘”的习俗,佤族的未婚青年男子到夜晚,就到未婚姑娘家中去,坐在姑娘家火塘边与姑娘谈情说爱,这时姑娘就要煮茶,敬茶给佤族小伙子喝。在佤族的习俗中,女人一般不能煮茶敬给客人,只有在佤族小伙子“串姑娘”的时候,才由佤族姑娘亲自煮茶给客人。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另外,在节庆日的夜晚,佤族山寨的人会聚在一起,围坐火塘边,煮茶、饮茶、聊天。由于佤族能歌善舞,这时都要以歌舞助兴,表示喜庆吉祥。

三、佤族茶艺的形成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由于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传统茶道思想为“宁静淡泊、和谐中庸”。佤族人民由于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从而造就了其“粗犷豪放”的民族特性,并因为佤族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边远山区,佤文化中没有加入儒、道、佛三教的思想。因此,茶叶与佤文化结合后,没有产生“宁静淡泊、和谐中庸”的茶道思想。而是在佤族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的赋予茶一种“喜庆吉祥”的思想,从而造就了一种独特的佤族茶叶文化,从而在表现上比较喜庆和热闹。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从狭义上说茶艺就是选茶、鉴茶、煮茶的技艺。在佤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佤族人在节庆日围坐煮茶、饮茶、观赏佤族歌舞等一些习俗逐步演化形成了一种佤族饮茶的传统形式,而这种传统的饮茶方式在历史进化过程中,佤族人民也形成了在节庆日用好茶、好水、好的茶罐煮茶的习惯,从而形成了佤族人民独有的,带有“喜庆吉祥”意味的佤族茶艺。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佤族茶礼、茶俗与佤族茶艺的形成

因此,佤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与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感情。佤族人喜好喝茶,生活和生产中离不开茶,并且在一些佤族的风俗礼仪中也常用到茶。但由于前面说到的佤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文化对其影响很小,因此,茶在佤族文化中被赋予了“喜庆吉样”的意味,从而与传统茶文化相区别,也就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茶艺“宁静谈和谐中庸”的一种佤族独有的带有“喜庆吉祥”意味的佤族茶艺。

来源:沧源文史资料第六辑(县茶办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