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等國頻頻來南海挑釁,南海風平浪靜還有多遠

近期,南海再起波瀾,鬧劇頻現。

英國、韓國與美國先後派遣軍事力量進入南海爭議海域,開展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挑釁中國對南海的相關權利主張。

本月初,美菲日三國舉行“海上戰士合作”聯合演習;澳大利亞聯合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及英國,進行為期三週的多邊軍事演習“五國團結-2018”。

美、澳等國頻頻來南海挑釁,南海風平浪靜還有多遠

△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

以往美國等域外國家更多地從政治與法律層面介入南海地區事務,輔以派遣軍事力量在該區域巡航。

而這一波南海鬧劇主要表現為多國“秀肌肉”,從中我們可以體察出兩個變化:

其一,美國奉行前沿軍事化策略。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在南海奉行“前沿-前線”策略,但彼時的美國政府尚未將軍事手段置入最高位。但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在南海除繼續奉行這一策略外,還將軍事手段抬升到新的高度。

僅以“航行自由行動”為例,特朗普上臺以來開展的次數已達8次,這與奧巴馬執政期間的4次相比顯然出現了大幅度增加。這樣的趨勢之下,南海鬧劇日漸展現出軍事化的特徵。

美、澳等國頻頻來南海挑釁,南海風平浪靜還有多遠

其二,在美國的戰略牽引下,南海挑釁者新添了不少成員。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不僅次數少,而且響應者寥寥。彼時,雖然極力鼓動日本、澳大利亞加入,但成效不彰。

但如今,包括日本、澳大利亞、英國、韓國等在內的美國盟友紛紛加入南海軍事行動的行列,派遣軍事力量進入南沙爭議海域,舉行雙邊、多邊軍事演習。

透過這些表象,可以發現南海鬧劇頻現的根源沒有改變,依然是中美在南海的結構性分歧與矛盾。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一癥結呢?

在筆者看來,這首先表現為雙方對於“航行自由行動”的不同理解。在美國人看來,“航行自由”本質上是主張在他國專屬經濟區內的軍事活動權利,但在中國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看來,美國的主張顯然並不屬於“公海航行自由”範疇。

美、澳等國頻頻來南海挑釁,南海風平浪靜還有多遠

除了認知的不同,這種結構性矛盾還表現為中美雙方對南海航道控制主導權的爭奪。美國為什麼要涉足南海?

一大原因是忌憚中國在南海實現管控。基於這樣的擔憂,這些域外大國對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始終持有相當敏感的態度,並極力以“軍事化”為核心標籤在南海渲染“中國威脅論”。

結合當前的世界形勢,我們還能夠感覺到,南海議題在中美大國角逐中的地位呈上升態勢,成為美國持續增強對華競爭優勢與擴大地區影響力,從而對華遏制的關鍵點。

種種變與不變表明,如若中美結構性矛盾難以出現實質緩解,美國在南海的戲碼還可能會加大。而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各式各樣的鬧劇將難以收場,南海的風平浪靜實則任重道遠。

美、澳等國頻頻來南海挑釁,南海風平浪靜還有多遠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廣西民大中國-東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