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南海,一場潛艦機實兵對抗演練引發的“勝戰之問”

南海,一場潛艦機實兵對抗演練引發的“勝戰之問”

5月下旬,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組織的一場潛艦機實兵對抗演練在南海某海域落下帷幕。潛艇浮出水面的那一刻,記者站在升降口下,猛吸了一口氣,然後假裝像個老潛艇兵一樣,聞了聞身上的味道,那“酸爽”估計一輩子都不會忘。轉念一想,身上的異味兒總會消除,但透過演練的硝煙,帶給記者的思想餘震卻在持續發酵……

啟示一

南海,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引发的“胜战之问”

此次演練,支隊機關只下發戰術想定,海上演練行動方案均由各艇自己擬製。在岸港操演階段,他們組織參演3個艇員隊的指揮員進行48小時連續封閉式作業,對演練中的重難點課題進行戰法學習和研討,擬製行動方案,定下作戰決心,著力解決指揮員“兩個能力不夠”和“五個不會”的痼疾。

練兵先練指揮部,強軍先強“中軍帳”。組織各艇指揮員封閉作業的同時,他們還通過機關指揮所編組競賽帶動首長機關訓練,鍛造過硬“指揮中樞”。

未來作戰不會是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的翻版,不能站在思維浪尖上的指揮員,必將淘汰在信息化戰爭的浪潮裡。他們將機關精幹力量編為3個指揮組,分別由支隊長、副支隊長和參謀長擔任組長。結合部隊年度重大演訓任務,由各指揮組帶領參演兵力輪流進行指揮所演練,並全程競賽考評。以上率下,助推部隊轉型“換腦”。

啟示二

不“知己”,而一味追求“貼近實戰”,訓練效果不僅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勞無功”。

南海,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引发的“胜战之问”

岸港操演階段,他們專門進行了潛艇防禦規避來襲魚雷課題研討,並邀請院校專家進行仿真計算。實際演練中,他們通過構設“理想化狀態”,檢驗不同類型魚雷及其干擾器的技戰術性能,同時進行緊急規避來襲魚雷可行性分析,切實摸清裝備底數和能力底數。

不“知己”,而一味追求“貼近實戰”,訓練效果不僅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勞無功”。於是,透過此次演練的硝煙,記者看到了諸多新“亮點”:既練“看家本領”,又探索新戰法;老艇“唱主角”,新艇“當配角”……此次演練,他們打破常規,立足裝備特點排兵佈陣,求解戰鬥力“最大值”。

啟示三

從“搭班車”到“組班車”,不止是身份的轉變,更是思想和練兵模式的深刻變革。

南海,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引发的“胜战之问”

此次演練,他們聯合3個單位的艦艇、直升機和反潛巡邏機參演,參與兵力之多、協同難度之大、對抗程度之深,均創該支隊記錄。

去年艦隊出臺了訓練資源統籌共享制度,為艦隊部隊開展協同訓練、對抗訓練提供了更好的制度支持。即由一個單位牽頭“組班車”,把相關單位扭在一起練,通過整合轄區內訓練兵力與保障資源,以提高訓練效益。

從“搭班車”到“組班車”,不止是身份的轉變,更是思想和練兵模式的深刻變革。為最大限度貼近實戰,演練期間,該支隊參演的潛艇對潛、對艦攻擊並實射魚雷。同時,潛艇又是受攻擊的目標,參演的護衛艦、直升機也對其發起攻擊並實射魚雷;他們還結合開展試驗,保障直升機檢驗某新型魚雷。紅藍雙方“誠意”滿滿,收穫更是滿滿。此次演練,發射魚雷的數量比該支隊過去一年演練打的都多。

啟示四

對照打仗標準,必須破除以往提高指揮層級保安全的思維定勢,把指揮席還給艇長。

南海,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引发的“胜战之问”

讓艇長獨立帶艇參演,是該支隊緊貼實戰練兵的又一創新之舉。演練前,支隊召開黨委擴大會。經過研究,大家一致認為,除了演練科目從嚴從難設置外,還必須改變過去機關人員隨艇“保駕”的練兵模式,放手讓艇長去指揮。

因使命特殊,潛艇通常是獨立遂行任務,對指揮員綜合判定、臨機決策等能力要求極高。而長期以來,執行重大任務由上級領導、機關人員隨艇“保駕”幾乎是慣例。對照“以打仗的標準,從嚴從難組演”要求,該支隊黨委思想高度統一,必須破除以往提高指揮層級保安全的思維定勢,把指揮席還給艇長。

此次演練,他們明確規定,隨艇出海的支隊領導和機關人員只作為觀察員,不干預潛艇本級指揮。而在演練間隙,支隊領導又臨機設置多種突發敵情,錘鍊艇長、值更官的指揮決策和應急處置能力,並對照《潛艇指揮員能力評估表》全程打分,為最終實現艇長“放單”提供科學依據。

南海,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引发的“胜战之问”

一切為打贏!

➥精彩內容:

  • 圖文:周啟青 張元農 李輝鳳 吳亢慈

南海,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引发的“胜战之问”

勇立南海潮頭 守望四海風雲

長按圖片 > 識別二維碼 > 添加關注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759-76613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