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院正在改革,學醫的前途會怎樣?學醫的人會越來越少嗎?

愛讓世界充滿美好


我當初就是想著醫生職業專業性強,社會地位高,才讓孩子學醫,可是現實是:研究生畢業沒有關係進不了大醫院,即使能進也是兒科,重症監護室,急診室等累的沒黑夜沒白天沒節假日的焦頭爛額的工作,收入低的和學其它專業的同學沒辦法比,想考博士吧,但是目前一個導師只能帶一個博士,基本都帶自己的研究生上來的,女兒的研究生導師不帶博士,所以考博士並不是只要分數夠就能讀的。所以現在八年畢業了,女兒埋怨我,我也是腸子都悔青了。不信的就試試吧!


我173565079


三甲醫院以下的還真是醫生見少了,因為留不住人。

三甲及以上的醫生只多不少。因為福利待遇很好,而且有灰色收入,沒有關係很難進入。競爭十分激烈。

最近去了外地某正規三甲醫院看朋友,在當地排第二。某科看了看,七八個醫生,雖然都是本科,研究生,但是都是他們省內一些普通院校,國內基本排名靠後。從朋友手術過程看,整體素質不是很高,手術過程參雜了不少貓膩。管理也比較混亂。。中醫科倒是十分正規,清一色都是名牌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患者一上午幾十個,忙不過來。

去年去過他們那排第一的醫院,基本上醫生都是各大名牌醫學院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普通護士都月入近萬元,可見效益有多麼好。病人多得忙不過來,很多人住在走廊裡。

給我的印象就是大醫院醫生並不少。基層社區醫院醫生就越來越少。

不過我們在朋友家社區,看到個有意思的情況,小小的社區醫院,二層小樓,一共沒幾個,盡然是一箇中醫坐鎮。

他每天就上班半天,週末休息,三十多歲。某名牌中醫藥大學畢業,半天只看三十個人。每天八點上班,早上五點多就有人開始排隊等他看病,晚了就沒號。那次我特意看了看他的方子,覺得開的挺不錯的,中藥價格竟然很低,讓我很驚訝。。就是藥量有點小。十幾克的藥量,如果是普通進藥渠道,很難保證這些中藥足夠的效果。。。

寫著寫著就有點剎不住車了,幸好我及時發現,避免了你我之間的尷尬。就當故事看吧。


七月有大雨


小時候,醫生、教師曾經是多少“無知”少年的夢想,而現在這兩份職業卻成了大家不願意從事的職業,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醫院有醫鬧,學校有校鬧,長此以往,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看看下面這張圖,我們可能就能理解醫生和醫學院學生的心酸了。在這個聖誕節的夜晚,北京朝陽去民航總醫院的急診科醫生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孫文斌殘忍砍倒在血泊中,孫文斌是一個屠戶,是一個暴徒,是一個失敗者,而51歲的楊文醫生,是公認的細緻溫和的醫生,在臨床一線工作27年,本來再過2個小時,她就可以結束夜班,和自己剛從美國飛回來的兒子一起過個聖誕節,和家人團聚,結果會以這樣的方式,倒在病人家屬的利刃下。

人們常常恭維醫生和教師兩個職業,是絕配,一個救人身體,一個救人靈魂,殊不知兩個職業都是高付出、高危險的職業,醫生和各種病人和家屬打交道,老師和未成年的學生打交道,都面臨著生命危險。

學醫,對於一般家庭而言,還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學醫,意味著可以有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支持學醫的家長都有一個私心,那就是可以給自己家人看病。

然而,很多這樣的孩子,一旦學醫,就開始後悔了!

第一、學醫壓力大、週期長

學醫的學生,很多都大把掉頭髮,學醫是很燒腦的事情,很多專業在大學都可以“混日子”,而學醫的學生則不能,因為只要偷懶,就會掛科。

大學期間醫學院的學生要學多少東西?有人做過這麼一個比較:

四大名著的字數:《紅樓夢》73萬,《三國演義》80萬,《西遊記》86萬,《水滸傳》96萬,再跟醫學書籍對比一下:生理:82萬,生化93萬,外科148萬,內科165萬!關鍵的問題是這些都是要背誦下來的,因為沒有重點,因為患者不會按照考試重點來看病。

不僅如此,醫學院的學生本科生基本上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他們要不斷深造,直到博士畢業,才可能上三甲以上醫院,從18歲上大學,29歲畢業,別人已經可能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了,而醫學院的學生一直在啃老,這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是很大的壓力。

第二、當醫生壓力大,晉升慢

進了醫院,就能當醫生了?沒有那麼簡單!在規範化培訓制度確立後,3年規培,X年專培(一般為2-4年),然後成為主治醫生,再加上5年的時間和幾篇很牛的論文和課題,然後成為副主任醫師,然後在加上5年和幾篇很牛的論文,最後成為非常牛的主任醫師,這對於多數醫生來說,可能就快到了退休的年齡了。

第三,生活無規律,醫患矛盾大,生活質量低

很多醫生,身體並不健康,長期的夜班、生物鐘顛倒再加上不規律的飲食,導致很多醫生都有職業病,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不僅如此,醫患矛盾直接威脅著醫生的生命安全,一個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什麼事都能做出來,他的家屬還想著藉機訛詐醫院一把,誰攤上誰倒黴,另外一些精神病患者還有“免死金牌”。

所以,醫生表面上是一個很風光的職業,實際上背後的心酸,只有醫生和家屬知道。

那樣三甲以上醫院的醫生,確實有不錯的收入,在我們這樣一個三四線城市,也算是高收入群體了,但是他們背後的付出和成本,卻非常高。

相對而言,學醫比上師範要吃香,分數也要更高,但是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學醫的學生的數量和質量,也可能會下降。

你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嗎?歡迎留言討論!


贏在高三


我就是行內的人,臨床醫學畢業。

就我個人的觀點,學醫的的確會越來越多,但是成為醫生的人會越來越少,而且就業形勢會越來越嚴峻。

學醫越來越多?

寒門學子無關係無靠山,學別的專業怕被淘汰快,容易選擇注重能力的醫學。這是合理的,因為穩定的工作首先可以養活自己。而且隨著閱歷增加,能力提升自然自己的價值會得到提高。而且隨著對生死的領悟,自我存在價值和成就感得到極高的滿足,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種感覺醫生可以體會。

為什麼說學醫多不代表醫生越來越多?

因為隨著信息交流越來越發達,嚴重的醫患問題打擊著即將成為醫生的醫學生們,部分醫學生畢業並不會從事醫療工作。有的會選擇與醫療邊緣相關的職業,會過得更好。然後加班加點的工作與之不相稱的收入讓諸多醫療人退出公立醫院,選擇更好的私人醫院。這導致了醫療人才的流失。很多醫學生在五到八年的在校學習之後,早已看透未來的黑暗,會選擇考取其他專業升學放棄成為醫生的路。

就業越來越嚴峻?

本科生進不了三甲,甚至有的二甲只收規培生以上。這讓剛剛畢業的本科生的溫飽都成為問題,面臨執業醫考試和規培。每年兩次考核等,諸多考試可以壓垮你。執業醫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通過率,讓諸多剛畢業的醫學生因為生計問題直接選擇轉業同樣也有。

有人說兒科醫生缺,人們會越來越多的學醫。相反,醫生多,不代表兒科醫生就多,我國兒科醫生缺口二十萬以上,什麼概念,2.5億的中國孩子將缺乏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中國人對醫生的偏見的結果就是讓他們的後代遭罪。

一個兒科醫生每天接八十到一百個孩子,幾近崩潰。最後轉行的,多得數不清。儘管這樣,還是有人留下堅持,如果不珍惜,那麼下一次病魔的屠刀將砍在你孩子的頭上,鮮血淋漓。

如今,三甲醫院為了提高整體素質,非研究生以上基本不會考慮。而私人醫院林立,但是老百姓根本不敢去,因為貴。私人醫院挖人的能力靠錢,而金錢,沒有人會拒絕。醫生,先養活他自己,才能談道德。

所以,學醫的多,並不代表醫生多,這只是一個動態平衡。每年退休的醫生和因各種原因流失的醫生同樣很多,只不過,他們處在一種平衡之中。如果政府忽視這個群體,那麼未來的中國,一旦這個體系崩潰,那麼國民將遭受前所未有的疾病災難。


LANCET


醫患關係緊張,醫院正在改革,但我想說,學醫的會越來越多!對於這一點是肯定的!

儘管最近發生了嚴重的殘害醫生的事件,其情景讓人不寒而慄,但我想說,這絲毫改變不了人們對於醫生這種高收入職業的追求!

1.醫患關係看起來緊張,但諸如醫鬧只是個例,殺醫之類更是少之又少。

醫患關係歷來是一種矛盾,一人患病,全家不得安寧,心情時時被病人左右,患者以及家屬心情沮喪,恨不得立刻就將病一把抓去,如果你不信,你深夜凌晨以後,就到現在的兒科門診,你看看那些帶著孩子去看病的人,老少全家出動,如果你插隊試試,立馬就有人和你拼命,因為插隊吵架打起來的多了去。



而醫生因為見多識廣,已經見怪不怪了。對待病人以及病人家屬見怪不怪的,不冷不熱,如果醫生因為工作太忙,每天接觸病人,接觸這些本身就有些負能量的人,醫生本身情緒就有些不穩,如果言語有些過激的行為,很容易刺激患者家屬,導致衝突。

我的一個朋友說起他在醫院就醫的經歷,感慨萬千,那個時候,家裡老人生病住院,自己心急火燎,但護士和醫生不緊不慢,冷淡的很,當時自己真的想和醫生計較一下的。

儘管醫患情況看起來緊張,但採取極端措施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病人和家屬對於大夫還是很尊重,言聽計從,一旦病好,對於醫生心存滿滿的感激。

有人耿耿於極個別病人家屬的極端行為,但想一想哪個行業不是這樣的呢?哪個行業不會遇到這樣極端的事情?以前認為老師每天和孩子們打交道,使安全的,但陸續出來的這些家校之間的糾紛,也會讓人目瞪口呆!

2.醫生收入相對較高,職業比較穩定,在所有行業中比較地位算高的。

生病住院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所以進醫院與醫生打交道是必須的,儘管有些醫院,特別是一些鄉鎮醫院比較冷清,但反觀那些三甲醫院,每天人滿為患,病房一床難求,你就知道,其實人們最後辛苦所掙的錢,最後都去了哪裡。

相對來說,醫生的收入是高的,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醫生的收入都穩穩地在各行業當中排名靠前,醫生也很受尊重!



人們對於收入和努力改善生活的需求,會讓人們對於醫生這一職業趨之若鶩,儘管有個別醫患之間的例子,但不會降低人們學醫的熱情。

3.大力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水平,這個大趨勢不會改變!

我國醫療水平還比較低,之所以醫患關係現在看起來有些緊張,歸根結底還是看病難,看病貴引起的。大力發展醫療事業,提高醫療水平。讓人們都享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是大趨勢!



在此大趨勢下,對於醫療的投入會加大,醫務人員會增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醫療行業!學醫熱度不會減!


語文在線


對於政府來說,住房、醫療、教育是三大負擔,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而對於資夲集團來說,則是三塊肥肉,一份投入、萬倍產出。市場化恰好為資夲的介入打開了缺口,豺狼虎豹便張著血盆大囗蜂擁而至,利益最大化使資本集團恨不得敲骨吸髓,試想如此情形下,醫患矛盾如何和諧?生產窮人最便捷的方式產生了,一生致富,一病致貧。醫患矛盾緊張,不在醫也不在患,在於國家投入的多少。一切交給市場,獲益的只會是資夲集團,醫患矛盾有害無益,而醫生一旦和績效掛勾,學醫、行醫的會越來越少,傷害的將是整個醫療體糸和廣大患者的切身利益。


老茂805


我來回答你! 醫患關係緊張,有深層次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還有一點 特別特別重要:學醫的,付出太多太多了,五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8年時間 必須的! 沒全日制三年研究生學歷,走到那裡,哪裡都說學歷低,稍微好一點點醫院都不接受本科醫生!就算進去了,根本不讓進臨床! 這是現實! 必須是全日制研究生學歷,這是最基本要求票! 學醫的研究生分學術研究生和專業研究生,招聘醫生的三甲醫院,必須要規培證!學醫專業研究生,畢業時,一次性考過,有規培證! 但學術性醫學研究生,根本沒規培證, 畢業進醫院,要到綜合性大醫院去三年規培,才給規培證! 沒規培證的醫學研究生,不給定主治醫師,這可是對醫生來說,天大的事,要命的事! 普通學術性醫學研究生,到綜合性三甲醫院,所謂的三年輪崗轉科,最辛苦,最沒有地位,掙的最少(有在外院規培的醫生,獎金都是象徵性的,很少)。 算算時間成本:5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學術性研究生要規培三年,共計11年! 最後還是想說:巨大的付出,跟收入,不成比例! 醫學研究生工作,不是去做生意,僅僅是工資、獎金略高而已,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有錢人(沒有職務,僅有職稱)。



吳良材眼鏡驗光師老賀


在世界各國,醫生都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受人仰慕的職業,無一例外。在中國,歷來亦是如此!

我國這麼大的國家,出現極少數的醫鬧問題,雖不應該,但對於有志於拯救人類,幫助人民大眾消除疾病痛苦,保障人民大眾健康的人來說,決不會就此而因噎廢食,放棄學醫、從醫的志向。醫者仁心,醫德醫術高超的醫生,便是病患者的救星、福星!吳孟超、鍾南山等都是我國醫務工作者的榜樣。

當前出現一些醫患糾紛,甚至出現個別少數醫鬧問題,國家已經明令立法,各級地方政府對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安全也採取了一些具體的保護措施。我想,這個問題是可以依法得到有效解決的。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必須解決三大問題:一是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識(當然包括醫務人員在內);二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醫療體制改革,讓公立醫院真正姓”公",切實減輕疾病患者”看不起病"的問題。三是切實解決城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尤其是要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風醫德和醫術水平,湧現出更多的“白求恩式”的醫生和“南丁格爾式”的護士。


玉堂行佛人


古往今來,醫生和知識分子的名聲都不太好的。古時“九儒十丐寡大夫”,文革曾排行“臭老九”,“醫生是赤腳的”,醫生總是一副赤腳落魄的模樣。老家有句俗話“餿先生,寡大夫”,在鄉親們眼裡,醫生就是應該是不穿鞋子的赤腳醫生形象。如果醫生總是赤腳的,病人才會高興


凡誇


一個醫學院畢業的住院醫生,一般內科住院病人都是常規處理,照貓畫虎的老常規。病情稍有變化,上有主任,也就是孩子餓了找他娘。主任認為處理起來有風險,他的上頭有技術院長。院長表了態,就不存在風險自擔了。這種風險多來自急診科和外科,但是對有風險的病人從處理、手術、治療,都由家屬簽字。所以這種風險也化解了。總而言之只要平時僅慎小心幾乎無太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