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派祖師張三丰 從宋朝活到明朝的武學奇人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師從少林寺覺遠大師,但他並不算少林弟子,自然也不能算作是佛門弟子。不過他的師父覺遠卻是佛門弟子,張三丰又為何成了道士,而且取得了可以比肩達摩的成就呢?

與少林的恩怨糾葛

張三丰從小就在少林寺長大,他的師父覺遠是少林寺看守藏經閣的僧人,身份卑微。覺遠一心念佛,不肯學武,整日就在藏經閣讀書唸經。誰知陰差陽錯之下,覺遠竟然練成了《九陽真經》上的武功,內力震古爍今。他以為這只是強身健體的法門,便挑了一些簡單的教給了徒弟張三丰。不知不覺間,張三丰也練成了高深的內功。

武當派祖師張三丰 從宋朝活到明朝的武學奇人

張三丰

16歲那年,崑崙三聖何足道挑戰少林寺。張三丰憑藉羅漢拳擊敗了何足道,維護了少林的顏面。然而,張三丰的羅漢拳是學自於郭襄所送的鐵羅漢。少林寺經過了火工頭陀事件後對私學武功的事情十分敏感,要嚴懲張三丰。覺遠帶著張三丰逃走,在半路上力盡圓寂了。可以說,覺遠的死跟少林寺脫不開關係。覺遠跟張三丰情同父子,張三丰因為這件事自然對佛家有所芥蒂。

《九陽真經》的來源

《九陽真經》乃是少林寺一個僧人所寫,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斗酒僧”。斗酒僧曾經遇到過全真教祖師王重陽,並且看到了《九陰真經》。斗酒僧看過《九陰真經》後覺得這門功夫太過陰柔,便回去寫了一部剛柔相濟的《九陽真經》。

武當派祖師張三丰 從宋朝活到明朝的武學奇人

王重陽

斗酒僧雖是佛家弟子,但他所寫的《九陽真經》卻更像是道家典籍,他不敢告訴別人,偷偷寫在了《楞伽經》上。張三丰從小練習偏向道家理論的《九陽真經》,後來轉而當道士也就說得通了。

歷史上的張三丰

《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丰是以歷史上的張三丰為原型的。歷史上的張三丰生於1247年。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明確提到過,元順帝至元二年的時候張三丰90歲。元順帝至元二年就是公元1336年,如果算虛歲的話,張三丰正好生於1247年,跟歷史上正好吻合。

武當派祖師張三丰 從宋朝活到明朝的武學奇人

張三丰

在歷史上,張三丰名君寶,又叫全一,三豐乃是道號。張三丰不僅是武當山武術的始祖,也是道家祖師,師從火龍先生。張三丰一直從南宋活到了明朝,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歲。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歷代皇帝都曾尋找過張三丰。永樂年間,朱棣多次派人前往武當求見張三丰,終於見到了張三丰。傳說張三丰本來準備應太上老君之邀前去赴群仙會,被朱棣派去的臣子誠心感動,前往金殿見了朱棣,傳授他長壽之道。

有人說張三丰並沒有活那麼久,只是“三豐”這個名字太好,導致人們產生了張三丰一直活著的錯覺。桃子個人覺得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首先,張三丰在道家是擁有極高地位的,後人不可能毫無忌諱地使用“三豐”這個道號。就像老子名叫李耳,後人就不會輕易叫“李耳”這個名字。其次,要充當張三丰也得有一些本事吧,不然也太容易被拆穿了。再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想查清一個人的底細太簡單了。綜合上面這幾點來看,張三丰其人不管最後有沒有得道成仙,至少是活了很久很久的。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雖然有些細節跟歷史有異,但涉及到歷史事件和人物大體上是差不多的。張三丰作為在道教有著極高名望的高人,金庸先生自然也不能胡編亂造,否則可是要遭受口誅筆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