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哪裡人當「省長」最多?

學而優則仕,在一個以當官、升官為榮的社會,一個地區官員的“產量”則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誰家子女做高官、誰家祖墳冒青煙,一個地方為何會盛產高官呢?是上天的眷顧,還是命運的安排?我們就以晚清時期的“省長”為例來分析下。所謂的“省長”,在本文裡則是總督、巡撫的代稱。

總督為多個省份的首長,相當於大區經理,通常為正二品。巡撫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大多為從二品。不管是總督,還是巡撫,都是掌管一方的封疆大吏。如此位高權重的高官,究竟哪裡人最多呢?

根據《清季重要職官年表》統計,在晚清七十年中,共有總督108人,巡撫207人。根據他們的籍貫、出身統計,作為八旗的一部分,滿人比例最高,達到19.73%,五個總督、巡撫中就有一個是滿人。這裡的滿人,基本就是相當於滿族,而不是老家在東北滿洲的人。有清一代,都是滿人的天下,滿人做高官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如果純粹以籍貫來統計的話,則湖南人達到了第一。從湖南共走出21位總督、19位巡撫,著名人物有很多,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郭嵩燾、劉坤一、胡林翼、彭玉麟等人。可謂星光熠熠。


晚清哪裡人當“省長”最多?

晚清督撫群議圖


在這40名湖南籍的省級高官中,湘鄉籍高達9人,分別是曾國藩、曾國荃、劉蓉、劉錦棠、楊昌濬、李續宜、蔣益澧、潘效蘇、劉嶽昭。其次為善化籍5人,分別是勞崇光、楊載福、沈秉堃、賀長齡、易棠。有意思的是,湖南籍的總督與巡撫,好像更喜歡在南方當官,除去曾國藩、劉長佑擔任過直隸總督,曾國荃擔任過山西巡撫、陝西巡撫、陝甘總督,楊載福擔任過陝甘總督,劉錦棠、潘效蘇擔任過新疆巡撫以外,其他人都是在南方各省任職。

湖南以外,則江蘇排第二。江蘇的產量也不錯,有9位總督、24位巡撫。相比湖南,著名人物就少了很多,僅有鄧廷楨、錢寶琛、吳大澂等人。在33位江蘇籍的總督、巡撫中,又以儀徵籍最多,有4人,其次是常熟3人、江寧3人。翁同龢的兩個哥哥,翁同書、翁同爵都是常熟走出來的高官。

湖南第一、江蘇第二、第三就是安徽。安徽則共貢獻了13位總督、16位巡撫。這29位總督與巡撫,同樣是星光閃閃,如李鴻章、李瀚章、劉銘傳、周馥、劉秉璋、段祺瑞、段芝貴等人。在這些安徽籍高官中,有8人是合肥人,分別是李鴻章、李瀚章、張樹聲、劉銘傳、李經羲、段祺瑞、段芝貴。一個城市有8位督撫級別的高官,堪稱全國罕見。另外廬江籍還有3人。今天的廬江縣已經成為合肥的一部分,如果算上廬江的3人,合肥則有11人之多。

前三名都是南方省份,直隸則為北方挽回了一些顏面。直隸地處京畿,總督也是各總督中權責最高的,可見直隸地位的特殊性。直隸一省共產生23人,以張之洞、沈桂芬、鹿傳霖、徐世昌為代表。其中今天的北京(原宛平、大興)共有8人,天津(天津、靜海)共有3人。在所有直隸籍的這些高官中,無一人擔任過直隸總督。

山東則以22人位列全國第五名。其中,濰縣4人、濟寧3人。在山東的地理分佈上,則大部分高官出自魯西等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中,被刺殺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就是山東菏澤人。

如果繼續排名,浙江則有20人,排第6;河南、江西、廣東則並列第7,都是14人。湖北以13人列第8,福建10人列第9。福建與安徽類似,一城獨大,在所有10人中,除黃宗漢來自晉江外,有9人均來自福州府,也就是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福州市,包括候官縣、閩縣、長樂縣。林則徐、王有齡、沈葆楨都是侯官人。福州在數量上,僅次於11人的合肥。

仔細看這些總督、巡撫的籍貫分佈,就會發現一些規律。比如湖南、安徽兩省的高官數量之多,完全是因為湘軍、淮軍崛起的原因。據《清朝野史大觀》載,“同治八九年間,十八省督撫提鎮,為湘、淮功臣佔其大半。”

在湖南籍的總督與巡撫中,大約一半來自湘軍將領,其中曾國荃、左宗棠、劉長佑、楊嶽斌、彭玉麟、胡林翼是統帥級別的湘軍高官。作為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戰功卓著,是攻陷天京戰役的指揮者。他先後擔任過山西、湖北、陝西巡撫,陝甘、兩廣、兩江總督,任職如此之多,非常少見。

李鴻章的淮軍同樣是安徽籍高官的大本營,眾多封疆大吏均出自淮軍的歷練。如李瀚章、李興銳、塗宗瀛都曾負責淮軍的糧臺軍務,張樹聲、劉銘傳為淮軍的統領。就連李鴻章幕府裡辦理文牘的周馥後來都做了三次總督。

在湘軍、淮軍兩大軍事集團中,都是以湖南、安徽本省人為最多。在這種環境中,鄉情是聯絡感情的一種紐帶,也是打造信任的一種凝聚力。同鄉更容易受信任、被提拔,成長成材速度更快。至於你的學歷根本就不重要了。最典型的就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幼時家境貧窮,根本沒讀過書,年輕時就是一個販賣私鹽的鹽販子。只因敢於辦團練,被淮軍收編,後因戰績顯著而出人頭地。

卿美兄寫過晚清駐美大使、駐外大使這兩個群體,他們中南方人佔了絕對優勢。在總督與巡撫這個群體,南方人同樣佔據著優勢,但優勢並沒有那麼突出。最主要原因就是滿清特權。

八旗子弟歷來是備受尊崇的群體,包括滿人、蒙古人、漢軍旗人等,出身於這三個群體的總督與巡撫,多達97人,佔了四分之一強。可以想見,八旗督撫中不一定都是北方人,但一定以北方人,尤其是華北人佔大多數。如果剔除了這個因素,僅憑北方的直隸、山東、河南等地,自然無法拼過湖南、江蘇、安徽、浙江等人才大省。在前十名的諸省中,北方也只有直隸、山東、河南三席。

如果說湖南與安徽有軍事原因,八旗有特權原因,那麼江浙兩省則完全憑藉的是傳統優勢,因為自古江浙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在兩省中,經濟因素體現尤其明顯。江蘇走出的督撫以蘇南地區為多,浙江則全部來自浙北。

廣東其實也同樣如此。與晚清駐美大使多為珠三角人相同,廣東籍的督撫也同樣以珠三角地區為主。廣東香山就出了4位,以唐紹儀為代表。廣東與江浙不同,原來還是蠻荒之地,但隨著近代國門的開放,經濟、人文環境都得到了迅速提升。

同樣是東部地區,山東的表現就很怪異。其他東部省份,都是經濟發達地區盛產人才,而山東似乎正相反,魯西地區卻成了高產地。在22位來自山東的總督與巡撫中,其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僅有7個。如果按今天的行政區劃來說,膠東只有煙臺福山1個、威海榮成1個,青島最慘,一個沒有。

山東這種現象如果放到全國,似乎很難解釋,說膠東經濟發達則經商多、當官少,那蘇南、浙北、珠三角又怎麼解釋?說魯西經濟落後因此崇尚權力,那麼西部諸省甚至更落後,為何人才卻極少呢?

再說內陸省份,安徽出產的高官基本是以李鴻章的老家合肥為中心,直隸籍的人才則大都是以京城為中心。除此之外,河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都沒有什麼顯著的特點。

管中窺豹,透過晚清的人才地理分佈發現,南強北弱的局面仍然沒有多大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