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夏朝之前是否還有其他朝代?

居山客


中國有確切時間記載的歷史年代是發生在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亂,距今不到3000年。這是我在上中學時歷史書中記載的。雖然安陽的殷墟早被發現,但一直沒有確定年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確認這是商朝後期的遺址,把中國歷史推進了一千多年,歐美史學界也認可了商朝的存在,在這之前,他們一直持懷疑的態度。

中國的夏朝在歷史文獻中有詳細的記載,各個世系和王都很清楚。但苦於沒有發現確切的類似安陽殷墟的大型城市遺址,河南二里頭遺址雖與夏末期同時代,但發現的有價值的文物不多,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這是讓人很遺憾的事情。


至今為止,雖然我們發現了許多歷史遺址,比如西安的楊官寨和半坡遺址都是早於夏朝的新石器晚期遺址,光是仰韶文化類型的遺址都發現了5213處,但夏朝的遺存還是在霧中,雖然很近,卻總是看不清。


從殷墟發現的甲骨文中文字研究發現,商朝已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奴隸制國家,無論是從天文曆法,還有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的構成,尤其是甲骨文的文字發展上看,這些都是必須歷經千年以上才能達到的成就。這就把歷史推演到夏朝,但苦於在甲骨文中沒有對夏的記敘,這就使得有人懷疑夏朝的存在。

我想是否商朝推翻的是另一個朝代,夏還在之前,抑或是夏朝還有別的稱謂,比如"華"。這都需要考古學去證明或是再仔細研究甲骨文字。 在發現殷墟之前,當地的農民發現甲骨,認為是龍骨,甚至那時的中醫把它做為中藥成分碾壓成粉沫入藥,其間不知毀掉多少?這都是有文字的歷史物證,是否毀掉的部分上有記敘呢?



五千多處仰韶文化遺存也顯示那時中華大地上人類已開枝散葉,沒有大量人口是做不到的,應該有國家這種形態出現。是否我們的史學界應把注意力放在仰韶遺蹟最為密集的陝西而不是河南?


陝西石峁遺址、半坡遺址、良渚遺址、大汶口遺址以及遺存最多的仰韶遺址,時間上限都到了六七千年前,而夏距今也不過四千多年。炎黃二帝距今五千年左右,已經有良好的統治力,要達到這麼大的規模人口也少不了,這些都是必須有國家與之匹配的。歷史上記載的堯舜禪讓應該也不會是空穴來風!夏朝和虞朝等著後人去發現。


行雲流水1437995


有,虞朝。依據是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而從商代到現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那麼還有一千多年,又是什麼朝代呢?所以,就有人作出了夏朝之前的虞推斷,並將虞朝古都估計在現今的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範圍內的30萬以上公里內。

考察虞史,我認為虞代可分前後兩期:前期從顓頊到虞幕,後期從幕到舜。

顓頊為“帝”的傳說反映了有虞部落在東夷族中曾一度居於領先地位並進而成為黃、炎、夷三大部落集團的盟主,但有虞部落的真正強盛卻是從幕開始。幕受有虞氏“報”祭說明他在虞代的歷史地位與上甲微在商、高圉大王在周相當,而“自幕至於瞽叟無違命”的記載則透露出幕的後裔世代佔據部落首領職位、氏族顯貴已上升為社會的統治階級的信息。瞽叟的兒子舜被舉為‘天子’,既是有虞部落勢力強大的表現,又是氏族顯貴積極推動的結果,其社會基礎與商湯、武王一般無二。舜上升為天下共主以後,任命部落顯貴人物擔任各種官職,命皋陶製定刑法,國家機關已具有與商周相似的框架和職能。與此同時,有虞部落也隨著其首領地位的上升而變為統治部落,其他部落則降到服從地位。所有這些,都表明虞代後期的社會制度在本質上不同於原始社會而近於夏商周三代。從原始社會轉變為“三代”型的社會,關鍵性的一步是氏族顯貴上升為社會的統治階級,這一步最早是在虞幕時期邁出的。因此,我們假定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在虞代的後半期,其相對年代可能要早於夏禹數百年以至上千年。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確定夏為471年,據此虞朝當是有1520多年。可以列為有虞氏的世系15個名號,也就是說虞朝傳位有15個帝王。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歷史地位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經查最新的永濟地方誌,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蒲州知府事贏杜崧年《續補永濟縣誌序》上首句就是:“蒲坂自虞帝以來經天緯地之人,歷代層見迭出,昭著史冊,目河中為人文之蔽”。既然稱說虞帝,可見認為就是一個朝代。中國封建王朝一代最長的為清康熙王朝61年,以此估算奴隸社會的虞朝至少二十四代。如按舜在位五十年算一代,虞朝至少也有三十代。

虞朝之說的論點如果確立、確認,那麼中國的歷史通稱就要改變。“中國上下五千年”就要改為“中國上下六千年”,“五千年華夏文明”就要改為“六千年華夏文明”。



哈密瓜的家鄉


是存在的,因為無論《史記》還是《尚書》都是刪節版本。夏商周斷代工程因為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的施壓中國被迫中斷。許多人非常肯定之前有王朝。還有海昏侯大墓中的《史記》和《尚書》居然連特朗普連夜施壓中國不得公開其內容。為什麼?因為

欲滅國先滅其史,現在的DNA測序設備是美國後門的結果,據斯諾頓報告中說沒有後門的情況是:現在歐洲白種(純血,尤其是高加索白種人在人種親緣關係更近)人和現在中國人(漢族)都是古中國人進化出來的,而且其它三大古文明: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都有古中國人的血統,而且非常大。如果承認了就等於增加了中國人的自信和自我優越感,那麼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和平演變就會遇到重大挫折。那麼就等於承認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臘和古羅馬,甚至巴比倫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這是西方世界絕對不可能答應的。尤其是在現在比冷戰更殘酷的後冷戰時代,混合戰爭已經成為主流。等於承認了中國的創新潛力。各種西方的暗中作梗就會讓更多人相信。那麼西方世界就會無法欺騙和奴役中華民族。

夏朝和夏之前的朝代證明了西方白種人是中國人(漢族)的生物學後裔。西方文化源頭是在中國。這是西方人不願意的接受。這也是西方頂級科學家數百人反對進化論的真實原因。


海洋海鷹


中國在夏朝之前,有一個朝代。中國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建房,伏羲氏創八卦,倉頡造字,神農嘗百草,種植,嫘祖養蠶繅絲製衣黃帝建中醫,東夷織網捕魚。中國有三皇五帝,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帝摯、堯、舜,舜為有虞氏,建虞朝。考古的發掘地方有良渚遺址、大汶口遺址、石峁遺址、大梁遺址、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陶寺文化、二里頭文化,仰韶有骨剪頭、陶器,龍山也有陶器。堯舜時有理官的,也就是現在管司法,制定懲罰人,劃地為牢,臉上塗顏色,不自覺者派人看守。黃帝和炎帝在阪泉打過仗,炎帝敗,黃帝炎帝聯合打敗蚩尤。說明明有軍隊,有法官法律,有監獄,有懲罰,有四嶽八州,有官員,成國家。




喇叭與利劍


作為一個歷史朝代,也就是一個國家的存在,需要具備:軍隊、刑法、監獄等國家機器以及相應的官僚機構,此外還應具有都城、宮殿等建築設施,即在歷史的長河中必定會留下自己的足跡。在夏朝之前,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歷史信息(遺址、文物等實物資料)少之又少,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些世代口耳相傳的歷史傳說,而許多事件都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了。由於缺少足夠的、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從而為我們研究夏朝以前的歷史帶來很大不便。因此,對夏朝之前是否還有別的朝代存在,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目前還沒有明確定論。隨著今後大量的考古材料出土和科技手段的進步,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結論。




目前,史學界存在如下四種主要觀點。

1.傳統派學者依據馬克思、恩格斯歷史觀點認為:黃帝、堯、舜生活的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時期,是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軍事民主主義時期",仍然屬於原始社會階段,不存在國家。也就是說,夏朝之前是不存在國家的。

2.從黃帝時代起,我國已形成黃帝為王族、以西域、東夷諸部落為屬從的王族聯盟制中央政權,與部落聯盟制有著很大的區別。"禪讓制"就是輪流坐莊制的議會民主制,是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的聯盟形式。四嶽十二牧(四嶽,古代指四方部落首領。十二牧,傳說舜時十二州長官。四嶽十二牧,泛指古代地方長官。)已是一套完備的政權內閣制度。因此,自黃帝到堯舜,中國已是中央王朝政權與地方政權聯盟的共和統一政權。

3.有學者主張將唐堯、虞舜的時代,同以後的夏商周一樣,屬於"歷史朝代",認為古書將"虞夏商周"並稱,便說明了這一點。

4.應將堯舜時期的歷史傳說和現代的考古成果結合起來進行論證,認為唐堯時應與新石器時代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考古成果做相應分析。虞舜時代的則應與龍山文化豫東大平原的造律臺文化做相應分析。即是說,使堯舜時代的歷史傳說與考古實物相互印證。

附:陶寺遺址位於山西襄汾縣東北15公里,距今約4500——4000年。該遺址曾經發現古代城址,面積約280萬平米。城內有宏偉的宮殿建築、級別很高的墓葬,有觀象臺,還發掘出象徵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禮器,以及銅器、彩繪龍紋陶盤等珍貴文物,顯示出該遺址具有不同於以前的一些遺址的氣派。在一件陶器上,還有很像文字的符號。考古學家認為,這裡就是堯部落的中心所在地。








造律臺,古稱都臺,其遺址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西南酇城鎮東南側,為古代文化遺址。相傳西漢丞相蕭何曾在此制訂法律,故名造律臺。 該遺址形如龜背,成橢圓形土丘。高約7米,底部南北長54米,寬34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8~9米。上層為商代遺存,下層為龍山文化遺存。這裡文化遺物頗為豐富,其中有石斧、骨箭頭、骨錐等等。 造律臺遺址存有古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文物,對於研究虞舜時代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夕顏129783522


中國夏朝之前當然有其他朝代,我國是五千年曆史的悠久國家!

據歷史記載,其實我國只有3500多年的歷史,那為什麼我們一直宣揚5000多年的文明古國呢?就是因為歷史有文字的記載就是3500多年,沒有文字的記載有文武一類的還可以追述到5000年左右!

只是,

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耳朵過來,我輕輕的告訴你!


策文側吻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拋磚引玉一下吧。


在中國的古史傳說中,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廣為人知,帝舜的國號是有虞,因此又被稱為“虞舜”。


在《史記》中,有虞只有帝舜一代,便禪位給禹。帝舜是黃帝的後代,但他的父親瞽叟已經是平民。而在另外的一些古文獻中,有虞卻有著更古老的先祖。


在《國語·魯語》中,有這樣的記載:

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


在這段話裡,有虞氏的祖先“幕”和夏王杼、商王上甲微、周族領袖高圉、大王(古公亶父)一起被列為享受其後代“報祭”的祖先。後面這些都是一國一族的領袖,那麼虞幕是否也是一位君主呢?


《魯語》裡還有一段話: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夏禹能單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周棄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後皆為王公侯伯。


這裡虞幕和夏禹、商契、周棄並列,後三者都是對人類有巨大貢獻的偉人,同時也是各國族的創業祖先。是否虞幕在春秋時期的古史傳說,也是一位虞族、虞國的偉大先祖呢?在在他之後,是否和夏代、商代、周代一樣,也被認為有一個“虞代”存在呢?


在出土文獻中,發現了有虞氏政權的更多證據。在上博簡中的《榮成氏》中,根據學者郭永秉的考證,有一位名叫“有虞迥”的古帝,接受禪讓而有天下。他的時間在堯之前。而上博簡的另一篇《子羔》裡,孔子稱舜的父親瞽叟是“有虞氏之樂正”。在這類傳說,有虞在夏代興起之前,便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政權了。


在《左傳》中的少康故事中,夏王相被寒浞殺死,他的兒子少康逃亡到有虞氏,有虞氏首領虞思收留了他。這裡的有虞氏,是否便是虞幕的時代一直延續到夏代的呢?


不過遺憾的是,《史記》採用了《帝系姓》的說法,沒有記載一個比帝舜一代更加歷年悠久的虞代。筆者這裡提起這個有虞氏,也不是真要論證夏代之前有一個虞“王朝”,而是提醒大家,《史記》等書中的古帝世系,只是流傳到漢代的一種形態而已。無論是有虞氏部族的歷史真相,還是上古史世系的形成過程,還有很多內容等待著今人去發掘。


溫長卿


說起中國歷史,我們不妨先做一下系統的分析。筆者在這裡比較偏重於呂思勉先生所論的“四期說”,即:秦王大一統前,列國分瓜華夏,此謂“上古”;自先秦一統中國至中歐交通以前,是謂“中古”;中歐交通以後,中國進入列國之林。這一階段雖然立世時間較短,但中西文化碰撞,各種思潮激盪起伏應單分一期,謂之“近世”;隨後便是我們的現代。

樓主所問,也應該是每個中國人為求溯源只問。傳言夏朝之前還有個唐虞,我們中華文化究竟從何而來呢?

眾所周知,我們習慣性地將“三皇五帝”這一時期簡稱為神話時期。然而實際上,並非一如外國學者所言,我們的炎黃二帝,顓頊帝嚳皆是紙上空談。

就文獻可靠的史記來說,《尚書大傳》中推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史記·五帝本紀》當中,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此三皇五帝學說較為後世學者所推崇。其中燧人、伏羲皆為風姓,神農姓姜,黃帝則為姬姓。後人也把燧人氏成為“人皇”。

《春秋命歷序》當中說:“人皇出暘谷,分九河。伏羲氏都陳,神農都陳徙魯。”可見當時便對三皇五帝之部落地址有著明確的說法。風姓、姜姓居於河南,姬姓則居於河北。

其後因為各部落的逐漸擴張,終於使炎黃二帝戰於阪泉,後又有論黃帝蚩尤的“逐鹿之戰”無書所載,在這裡暫且不提。

總之這一役後,姬姓大為得勢,其後的顓頊、帝嚳、堯、舜二帝均乃黃帝之後,也頗為可信了。

堯舜二帝在《尚書》《史記》當中更已言明,堯在位七十年,本欲傳位於四嶽,四嶽請辭。在眾人的推舉與自己的視察下,禪位給堯。因禹治水有功遂又將帝位禪讓給禹。

至於曆法官職,在“四書”中亦早有記載。唐虞之時設立“四嶽十二牧”以助帝王監管、統御九州。《堯典》中更有流宥五刑所載,從小便在歷史書中學到的“墨、劓、剕、宮、大辟”五刑更是不在話下。

隨著日後考古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對於夏朝、乃至夏朝以前的世代究竟為何,究竟怎樣將會有一個更為確切的定論。

你我在此靜候佳音方可。


鑫時空


夏朝之前,確切的講,在開天闢地以後,原始社會本身就是朝代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只是人們習慣上稱為原始社會,其實原始社會開始就產生了社會分工,分工的不同導致貧富差距,從而產生了社會等級的不同,原始社會和奴隸制社會是沒有明顯的分界線的,確切講兩個社會是屬於同一種形式社會的不同時期,前者屬於社會發展的初期,後者逐漸形成社會的成熟形式。從皇帝打敗炎帝,炎黃打敗蚩尤,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社會體系,這個社會體系是奴隸制社會的初期表現形式,統治地位的禪讓制跟夏朝的世襲制只是繼承形式的區別,實則屬於同樣的統治內容,原則上講炎黃時期就屬於穩定的朝代了,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生活你二哥


嚴格意義來講,夏朝也不算朝代!只是那會就有一定歷史記錄了!真正有朝代的是秦朝,因為有統一建制才是朝代,而之前的只是政權!當然夏之前再往前一萬年,一直有華夏民族的,這是沒有爭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