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最近“2+4教學模式”,成為了初高中家長們熱議的話題,然而在許多老師看來,如果對學生而言,在六年級升初一的時候,就應該早做打算了。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01

“2+4教學模式”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2+4教學模式”?

“2+4教學模式”就是高中學校在自身的初中部,選拔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簽約直升,初三開始接觸高中課程,不用參考中考成績也可直升所在學校的高中部。

要明確的是,這個簽約的時間,往往是在初二結束,還沒到初三的時候。而初一初二學習的節奏,和初中階段其他的普通班型是截然不同的,往往是非一般的高強度學習。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2+4教學模式”的選擇,不是在中考當下,而是在六年級升初一的時候,就開始了。

雖然2018年中考招生計劃中,獨立批有三個學校(鐵一、二中、執信)四個校區(鐵一分越秀校區和番禺校區),共招收175名初高銜接實驗班的學生。

但是三間學校也相比2017年,在提前批中減少了一定的招生人數。換言之,這些學校的招生計劃總人數,並沒太大變化,只是在招生名稱上做了一些調整。而這樣的調整, 只和該校的初中部的在讀生有關,對於想考進該校初中部的學生而言,反而加大了難度。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準備升初中的五六年級學生家長,其實也應該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這種學習模式。

目前除了上面提到的三間學校,還有很多學校,雖然還沒有正式在中考,招收此類初高中銜接實驗班的學生。但是已經逐漸在初三滲透高中知識,比如六中的課改班、廣附系的一些特色班等。

一旦在升初中的時候選擇了此類班型,其實就意味著提前進入了比較快的學習節奏。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02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2+4教學模式”?

這類班型在升入初一的學生選拔上是非常嚴格的,並不像許多家長認為的,學校期末考試達到所謂的290分以上就可以入讀。

除了參考期末成績,往往還要在面談或者其他方面有不俗的表現,並且很多學校近年來在面談的時候,也加入了對家長的瞭解,需要家長也參與到民校面談當中,會對家長提問。

同時也會認真參考履歷,多方面衡量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潛力適應“2+4教學模式”。

其實“2+4教學模式”只適合5%~10%的學生,並不是目前小學升初中絕大多數學生需要追求的目標。同時也需要家長清楚對孩子的定位,清晰地瞭解孩子的學習規律,切不可拔苗助長。

那些孩子是會適合這種“2+4教學模式”的呢?以下5點,即可將這一類的班型納入升初中的選擇目標中:

1.在小學排名始終保持在前5%,沒有忽高忽低情況。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2.校本知識遊刃有餘,可以輕鬆完成,並且能夠主動學習更難的內容。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3.語數英三科中至少有一科,水平是遠遠超出同齡人的平均水平。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4.有一定的興趣愛好,並且這些興趣愛好不是淺嘗輒止,其中一兩樣有較為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獲得一些獎項。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5.承壓能力較好,面對困難勇於挑戰,不喜歡逃避和退縮。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以上五點,分別從穩定性、求知慾、學習能力水平、思維活躍度和心理等方面做出了描述,這五方面都達標,才能適應的2+4教學模式的壓力與節奏。

其實,“2+4”教學模式就是為,少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而定的,這類學生在初三接觸高中知識,並不是拔苗助長,因為他們往往在小學階段,已經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學習了很多初中知識。對於他們而言,升高中的考試只是一個過程,並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應該是,考上更好的的大學。

-End-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廣州小升初,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2+4教學模式”!

來源:廣州市小升初,廣州小升初的新聞聯播,帶你讀懂政策和學校!

↓↓↓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