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美國制裁也壓制不住的中國式創新

中國”創客教父“李開復在美國並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有人認為,這個夏天是屬於他的。為了推廣他的新書《人工智能超級大國:中國、硅谷和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李開復在過去三個月來在美國從西岸到東岸展開了旋風式路演。

這些密集的推書活動,在中美貿易戰火對峙激烈的氛圍中,一方面像是對於美國的“警世通言”,另外一方面又像是為中國的政策辯解。在此之前,中美之間人工智能的較勁已經在過去兩年得到中美媒體廣泛的注意,但是許多學者仍然認為中國人有一段超趕的距離,尤其中國的發展偏重在應用方面,對於基礎科學不夠深耕。

人工智能是美國製裁也壓制不住的中國式創新


但不能否認的是,全球的人工智能——特別是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是由中國在拉動的。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中國2017年的銷售臺數增長58%,創出13.8萬臺的紀錄。佔到世界的3成以上。勞動力短缺和中國政府的扶持政策起到推動作用。中國正掀起空前的機器人熱潮。

除了機器人外,中國也在新的經濟特區裡推動“中國式創新”。中國的新經濟特區“雄安新區”與北京相鄰,將把自動駕駛汽車作為交通的核心。據悉,在雄安某處,自動駕駛的汽車擁有一大片“試驗田”,隨處可見規格化一的停車位——當地人說,這就是汽車的隨取隨停場所。

提到中國,自行車的共享服務很有名。但在雄安,據稱在不遠的將來,採用自動駕駛汽車的共享服務也將問世。汽車仍採用隨取隨停模式。從中國的共享單車來看,夜間由人通過卡車回收,運回原來的停車場所。但是,如果是汽車,卡車也無法運送很多輛,據說正在討論“汽車自主返回原來場所”的方法,這是讓每輛汽車具備“歸巢功能”的龐大計劃。

人工智能是美國製裁也壓制不住的中國式創新


將汽車視為社會的基礎設施,納入共享經濟積極利用,最近被稱為“MaaS(出行即服務)”。北歐對驗證試驗持積極態度,但在目前並未大規模推進。另一方面,雄安將成為最終開發面積超過“深圳”的龐大人工城市。自動駕駛用車道大量設置,成為MaaS在世界範圍內最早以巨大規模獲得實用化的城市基本已成定局。

這個舉措被東京大學伊藤亞聖副教授解讀為“中國特色的社會實際應用型創新”。伊藤亞聖是日本國內著名的“中國通”,他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時稱,中國式的實際應用指的是“在服務未成熟時就推向市場,經過競爭、淘汰和修正,在短期間內使其在社會上紮根”。這是在實用化的速度上超越其他國家的戰略。

伊藤表示,在中國能看到的創新還有其他類型,比如以美國蘋果和深圳的關係所代表的“供應鏈型”、阿里巴巴集團等互聯網平臺企業拉動的“數字經濟型”、和基於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型”。

所有領域都在誕生巨大企業,並取得了成果。但是,要問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最能發揮優勢性、正在成為拿手好戲的方式是什麼,或許就是社會實際應用型。

人工智能是美國製裁也壓制不住的中國式創新


有觀點指出這種創新類型“只有國家主導才成為可能”,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不論是共享服務還是移動支付,考慮到業務模式,投入資金的都是民營企業和外資。這些企業在監管的夾縫中創造出巨大市場,中國政府隨後給予政治背書,加以推動——在中國本土,這種案例多不勝數。

雖然李開復對中國的人工智能大唱讚歌,但也有人質疑其觀點。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裘蒂認為,這些不只是美國貿易戰的延伸影響對中國AI科技的挑戰,而是中國本身改革開放必須面對的問題。她說:“在李開復對於中國AI產業的樂觀預期背後,有一箇中國正在面臨的拐點挑戰:科技的創新和商業運用可以完全獨立於法治的強弱嗎?經濟改革可以沒有相應的政治改革嗎?” 不管怎樣,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快車已經駛離車站,矩陣已成氣候,在平行的宇宙世界裡,不會因為美國阻遏而推遲——不管是李開復,還是他的反對者,倒是沒人否認這個鐵一般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