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創新無數概念,最終還是回到拼價格

不管是在中國移動,還是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人人都痛恨KPI,痛恨各種這樣的指標和任務。當然,痛恨的其實並非這些指標,而是為了完成指標所不得不採取的各種行動,更痛恨由此給員工帶來的巨大壓力。

在這些年的通信市場上,幾家運營商逐漸都變成了雙面人或者多面人。一方面,在媒體專家以及有關部門面前,運營商們總結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公式以及口號,PPT非常完美,講起來楚楚動人;另一方面,在用戶面前,千言萬語凝結為一句話,所有套路都改成了一個方案,那就是降價。

我們可以看看回顧一下,運營商這些年有一個業務曾經因價值的上升而不斷漲價嗎?按理說,資源稀缺性的產品,在CPI日漸攀升的時代,總是會漲價,或者總是會有漲價的可能。比如石油、天然氣,甚至食鹽,還有那摸不得的電。

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概念是忽悠不了老百姓的,正是因為三家電信運營商的存在,拼命的惡鬥依然讓用戶覺得除了降價,其他的一切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理論上說,失去了引領社會的能力,運營商只能亦步亦趨的跟隨和滿足客戶的需求,那什麼是強需求呢?自然是價格。

一分錢一分貨,這個在很多行業都被認同,但在通信領域卻不一定。很多人說,價格高的套餐,享受的服務部一定高級,價格低的也不一定就差,由此大家已經不再關注其他,只關注誰的便宜。

運營商們更是如此,為了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有使用一切手段來發展用戶,或者提高用戶的使用程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價格戰。


運營商:創新無數概念,最終還是回到拼價格


不同運營商的領導在不同的場合也都聲明,絕對不打價格戰。可是,嘴上這麼說容易,實際執行卻很難,外表溫文爾雅,身體卻很誠實。比如,都說不去校園擺攤設點,但依然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

其實,各行各業都在打價格戰,憑什麼不讓運營商打?京東與蘇寧總是宣稱自己的價格比對手低,都是全網最低價。阿里雲與騰訊雲也在CDN價格上不斷刷新新低,搞得很多廠商只好退避三舍。互聯網公司不僅低價,還可以免費呢,這也不是什麼錯誤。

由於價格戰,運營商的ARPU已經不斷下滑,照此趨勢,再過一兩年,中國移動的ARPU都會低於阿里巴巴或者騰訊,那時候,只能靠互聯網公司去修路建網了。

由此可見,降價促銷或者價格戰比拼總應該是有限度的,不能總抱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僥倖心理,運營商們如果繼續這樣拼命下去,那就等於是自殺或者互殺,反正最後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運營商拿出上上下下做PPT的時間中一半來用在新興業務的建設上,恐怕也就不需要再通過降價的方式來招攬客戶了,如果真的如慷慨激昂的創新理論那般做成功一兩個現象級應用,也就不再用為了無奈的管道化而垂頭喪氣。事在人為,也看怎麼為,缺少破釜沉舟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動力,身為國企的運營商們轉一圈回來還是會覺得降價最實用,且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