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真「受傷」

6月2日,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手機流量不限套餐遭吐槽:不限量字很大 限速很難找》。

多名用戶向欄目投訴平臺反映,在使用不限量套餐過程中被運營商短信通知降速,有的“微信半天登不上去”,有的甚至正常工作也受到影響。儘管部分套餐可以通過購買流量加油包恢復正常上網速度,用戶仍表示受到了欺騙,原因是辦理套餐時,運營商重點宣傳的都是“流量不限量”“可以隨意使用”,卻極少提及“限速”規定。

網上一旦出現這種消息,比較常見的局面是網友們集體聲討運營商。這讓身處通信行業的人倍感無奈,但這麼多年好像大家都習慣了。

2018年6月9日晚,工信部官方微博、微信發佈消息,要求基礎運營商規範“不限量”套餐的宣傳行為,要求運營商“高度重視當前不限量套餐中存在的問題,全行業立刻開始自查工作,規範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

工信部這條微博獲得了3000次轉發、評論、近2萬條贊。

6月11日晚,三家運營商集體表態稱將會積極按要求整改,進一步完善資費套餐設計……

從最初的幾位用戶投訴的消息刊發到三大運營商集體表態整改,過程不到10天。老實說,通信人心情都挺複雜的。

  • 一方面,為了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運營商一直都在不斷增加投資和維護成本,提升覆蓋範圍和網絡體驗;

  • 另一方面,為了響應國家“提速降費”的要求,運營商不得不持續下調通信資費,不斷推出更優惠的資費套餐。

開支在不斷增大的同時,業務價值卻在急劇降低,身上還扛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擔子,運營商確實很難做。

從2015年第一次提出“提速降費”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年了。在這三年裡,老百姓的通信支出在不斷下降,而通信需求卻在快速提升,整個通信業的“量收剪刀差”也在隨之快速拉大。

全球的通信行業都在面臨“增長”難題。Juniper Research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來自語音和數據服務收費的年度全球電信運營商核心收入將在未來五年下滑超過500億美元,從去年的8370億美元降至7850億美元。

讓人觸目驚心。

誠然,“提網速、降網費”可以直接惠及普通消費者,還對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客觀來說,通信支出無論是在居民日常消費佔比還是企業開支中早已不再是主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環視我們的生活,柴米油鹽、醫療教育、租房住房,幾乎所有的物價都在飛漲,除了通信費。幹嘛偏偏揪住通信費用不放?

如果真像報告所說,運營商的核心收入下滑,那麼未來的下一代網絡建設運營、運營商的業務服務創新都將成為空中樓閣,通信業上下游企業也將面臨危機,包括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芯片”事件極有可能也找不到出路。

到那一天,這個局面又該如何收場呢?

真心呼籲一句:給通信業留點兒空間,讓整個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給產業鏈留點兒時間,讓中國自主創新成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