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指哪七国

汉景帝继位三年后,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剥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楚王刘戊等七个诸侯王联合发动叛乱。那么,这七家诸侯王都是什么来头呢?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指哪七国

七国之乱又被称为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和楚王是领头的两大王国。其中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景帝的堂叔。刘仲早年被封为代王,面对匈奴的进攻畏敌如虎,狼狈逃回长安,惹得刘邦大怒,罢黜了他的王爵,儿子刘濞倒是很争气,后来年仅二十岁便跟随叔叔刘邦参加了平定英布之乱的战役,立有战功,刘邦因原荆王刘贾战死,自己的儿子又都太小,便将荆王的领地转封给刘濞,同时改封其为吴王。文帝时吴王太子来朝,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发生争执,被景帝失手打死,吴王也因而得到了文帝的很多优待,暗中更加积蓄实力,谋图造反。吴国实力最为强大,而且掌握铸币权,吴王钱流通天下,造就了吴国发达的经济,强劲的综合实力。

第一代楚王则是刘邦的四弟刘交,造反的刘戊则是第三代楚王,刘交之孙,景帝的堂兄。第三个是赵王刘遂,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父亲刘友是刘邦第六子,在吕后当政时期因为被吕氏王后诬告谋反被幽禁至死,文帝继位后,哀叹自己弟弟的遭遇,便再度立侄子刘遂为赵王。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指哪七国

其他四个王爷则是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严格说来算是齐王系诸王。第一代齐王刘肥乃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病逝后由长子刘襄继位,刘襄与其弟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在平定诸吕时均立有大功,只是他们初始拥立的自然是齐王系的代表刘襄,因此最终文帝继位后在论功行赏后便对齐王系采取了打压的态度。刘襄在文帝继位的第二年便病逝,刘章和刘兴居也只是得到了齐国境内的两个郡作为封地,成为了城阳王和济北王。刘章病逝于文帝继位的第三年,刘兴居则是不久举兵叛乱,兵败被杀。这样一来,齐王系虽然曾经立有大功,到头来成了完全为汉文帝作嫁衣,心中自然纷纷不平。文帝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当刘襄之死刘则病逝后没有后代,文帝借鉴贾谊的主张,把强大的齐国分割为七个诸侯国,让刘肥的七个儿子各自执掌一国,这就是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加上新齐王刘将闾和刘章的儿子城阳王刘喜。齐国一下子诸侯林立,分崩离析。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指哪七国

因此当刘濞在景帝削藩令的刺激下悍然造反时,同样被削去部分封地的楚王和赵王也自然举兵跟随。而齐王系的七个王除了城阳王是晚辈外,另外六人都是亲兄弟,一下子有四人跟随叛乱,各王国的相国、太傅等官员有苦苦相劝的,一律被杀。齐王刘将闾开始狐疑不定,首鼠两端,在得到中央政权的支持后才没有参加叛乱,在事后担心被追究责任而饮药自尽。济北王刘志因故未能发兵响应,倒是避免了参与到叛乱中去。这样一来,参加叛乱的共有七家诸侯王,这次叛乱也被称为“七国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