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范增跟谋士张良谁厉害?

用户6796584904


张良比范增要厉害得多。

一提到楚汉,张良和范增是绕不开的两个历史人物。他们两个都是秦末汉初响当当的人物,都以智谋著称,也都非常厉害。范增辅佐项羽,一路攻城略地,推翻秦朝建立了西楚政权,傲视群雄。而张良则辅佐刘邦,建立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虽然两人都非常聪明,但是,如果认真的对比一下,张良和范增究竟谁更厉害呢?

庸夫觉得,要真的认真比较的话,张良明显要比范增厉害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张良的名气比范增更大。
张良是智慧的代名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圣”。何为“谋圣”?“谋圣”指的是谋略出众和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谋士。而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能够被称为谋圣的仅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姜子牙、鬼谷子、张良、范蠡。能与鬼谷子等人比肩,且被后世承认推崇,可见张良的历史地位是多么的高。此外,除了“谋圣”这个称呼外,张良还与萧何、韩信一起被称为“汉初三杰”
而反观范增,虽然他也很聪明,被称为“老狐狸”。但是名声显然没有张良的大,远远也没有达到张良的高度。单从名声上看,他与张良是不在一个档次的,历史地位也没有张良高,张良远远甩出范增几条街。其次,张良比范增更聪明,更善于谋划。
说起张良与范增的交锋,就不得不提“鸿门宴”。历史上的“鸿门宴”可以说是“谋圣”张良与“老狐狸”范增两人智慧的一次正面交锋。而这次交锋,最终是以刘邦在张良的谋划下得以全身而退,范增错失杀掉刘邦的机会而告终。从“鸿门宴”的结果看,显然是张良比范增更胜一筹。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张良多次帮刘邦进行战略部署,多次力挽狂澜,最终打败了项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张良显然比范增更聪明,更善于谋划和借助外力。难怪刘邦在评价他们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了。能够得到刘邦这样的称赞,张良可以说绝非浪得虚名。

最后,张良比范增更有眼光,也更懂得进退之道。
大家也知道,张良选的辅佐对象是刘邦,而范增选的辅佐对象是项羽。其实以张良的才华和能力,他当时也完全可以选择辅佐项羽。但是他比范增有眼光,他知道项羽的性格缺陷,最终没有选择项羽,而是选择了更会用人,更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施展拳脚的刘邦。单从两人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张良比范增更有眼光。

此外,张良比范增更懂得进退之道。刘邦当皇帝后,大肆屠杀功臣。而聪明的张良深知为臣之道,知道自己的定位,既没有邀功请赏,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早早的谋划好,功成身退,最终成为大汉开国功臣中仅有的几个幸存者之一。

反观范增,仗着自己是项羽的亚父,不但没有把握好项羽的性格缺陷,还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最终引起项羽的猜忌,失去信任,最终病死在告老还乡的路上,结局异常凄惨。从两人的结局也可以看出,张良明显比范增更有谋略。

综上所述,正是两人之间这样的差距,使得张良明显甩范增几条街,所以庸夫觉得,楚汉战争时期,“谋圣”张良比“老狐狸”范增更为厉害。各位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庸夫原创,喜欢请点关注。

庸夫谈历史


1、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便是范增的主意;为何陈胜吴广的反秦会失败?范增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陈胜称王太早,不利于联合已亡六国的反秦势力,特别是楚国的反秦力量;而项氏世代为楚将,如楚国末代大将项燕,便是项梁的父亲;项氏反秦没有立标杆是不行的,项梁的反秦名头是复国,既然是复国,就必须要有国君;项梁自己称王行吗?不行,没有名义,也是不忠。但有了楚怀王熊心这个名头,一切自然就说得过去了,不少反秦力量也聚拢了过来;这是范增之智。

2、鸿门宴,欲杀刘邦者范增也,抛去鸿门宴的过程不谈,范增为何要杀刘邦?在当时,刘邦已多次向项羽服软,甚至还有称臣的念头;项羽自己也在犹豫间,对自己服软的人,是不是杀之不武?为何范增要坚决除掉刘邦?正是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能与项羽争夺天下且已成气候的只有刘邦。他是这么对项羽说的:“刘邦尚在沛县时,是个地痞无赖,贪得无厌,这样的人是不成气候的,但是刘邦进入关中后,面对触手可及的财物,却如若无物,分毫不取,面对美色也坐怀不乱;难道刘邦的性子一夜就转变过来了?但是这可能吗?只能说刘邦的野心不小,舍小财而谋天下!”

而项羽自己是怎么想的呢?或许项羽还在庆幸,刘邦太傻,放着财富不去取,便宜我项羽了!这主臣间智慧的差距显而易见!

就凭这两点,范增与张良相比,已难分秋色了;只不过张良及其主子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张良也得以善终,而范增却最终不被信任,告老还乡最后死于半途。从这一点看似乎张良还是更胜一筹?非也,张良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与刘邦的任人唯贤及用人不疑有大关系,反之项羽,对敌心软地厉害,对自己人又主观意识太强;性格刚毅但又多变,同时项羽最是讨厌阴谋诡诈之人,范增能辅佐他多年,也恰恰说明了范增的能力和智慧。至于张良,大家都知晓,我就不说了!


小捷说历史


张良对刘邦非常欣赏,非常尊重,同时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张良有战略眼光,有长远打算,一开始让刘邦韬光养晦,暗中增长实力,让其他人去互相消耗,张良有组织才能,在韩信举棋不定时,是张良帮助刘邦把韩信牢牢地拉在刘邦阵营,最终垓下一战,彻底击垮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顶羽!

至于范增和张良谁强,本人认为张良略微強一些,因为张良思维观念超前,善于审时度势;而范增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不能妥善处理与项羽的矛盾,是以长者身份去压制项羽,让项羽接受自己的计策谋略!

不管咋说,张良幸运,遇上通情达理,知人善用的好领导,如果让张良去辅佐项羽,结局也好不到哪去!


马到成功148659402


张良和范增都是秦朝末年,最有能力的谋士。论智谋,可能范增稍强些,因为张良曾说过:“范增智谋三倍于我。”但是综合能力张良更强。理由不用多说,做大事不仅要有智谋,还得有与人主、同僚共处的能力,张良辅助刘邦得了天下,就能说明一切,当然这可能还有运气,机会成份在内,但是张良在革命成功后,刘邦吕后对功臣大清洗中,唯一能善终的功臣,这能耐还真不是一般所具有的。所以张良优于范增。


老倪聊史


张良厉害。

1、一个谋士最基本的价值体现是所出计策为主公所用。张良出的妙计大都为刘邦采纳,刘邦也很钦佩他;反之范增的计策项羽大都听不进去,项羽后来对范增越来越不理解,计策再好不实行有什么用呢?

2、张良辅佐刘邦可以全身而退,后世为世人敬仰;范增在回去的路上病发而死,本人计策大都失去仁义,不择手段,后人没有多少看得起的。


像一阵风吹


要论个人素质——也就是做谋士的能力。张良自己曾经说过,人家范曾对他张良那是一个能顶三。当然,张良的这话是谦虚之词,我们不必全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范曾的个人水平能力那绝对是一流的——无疑。

但这种评价显然有问题。因为谋士是不是厉害,虽然其个人素质水平很重要,但却不是其决定性因素。决定谋士是不是厉害的关键还是要看他的计谋是不是能够得到采纳,能不能得到实施,能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甚至要看成效大不大。韩信和陈平都曾经在项羽那儿混过,也提出过很好的主张,但没用啊。人家不信任不采纳,那你的计谋再好还不是废话。如果韩信陈平没有另寻出路到刘邦的阵营,至少陈平还会有谋士的名声么。从这个角度看——

那自然是张良厉害。因为他和刘邦那是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刘对他言听计从,刚好他又有谋士的才华。所以也就每一个妙计都变成刘邦集团的胜利成果,自然也就——厉害了。


阿岔视角


张良与范增谁更厉害一点呢?


当然是张良啰!范增和张良比差远了。那又何以见得呢?

要把张良与范增来进行相比的话,应该是把他们俩人为各自主子所出谋略的绝妙程度来进行对比,因为他们都是谋臣,都是他们主子倚重的左膀右臂。从下面几点就可以看出:


1、鸿门宴上双方谋略的直接交锋下,范增作为主动进攻者败于张良手下。

“鸿门宴”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就是范增和张良面对面地导演的一场险象环生的交锋。


当项羽作为后来者入主咸阳之后,范增劝项羽以40万人马立刻包围刘邦的10万人马,并要求一举歼灭汉军,项羽迫于道义压力迟迟未动。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张良是故交,偷偷到汉营告知张良。


张良让刘邦拜项伯为兄,并且与他结为姻亲,项伯回去后便在项羽面前进行疏通。第二日刘邦只带一百多人亲赴“鸿门宴”,范增在宴席上多次示意项羽动手杀掉刘邦,项羽迟疑着不为所动。

于是范增叫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导演了一场叫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历史成语故事。却不料项伯为了刘邦的安全上前与项庄对舞,用身体为刘邦左遮右挡。张良见状马上叫来樊哙站在刘邦身后进行保护。

后来刘邦借上茅厕之时逃回,又是张良断后与项羽周旋。张良不但化解了范增的计谋,而且他本人也成功脱身。



2、张良一身忠肝义胆,范增只会卖主求荣。

范增一生最为得意的主意就是建议所有义军拥立楚怀王熊槐之子熊心为楚怀王,这个主意无疑是正确的。拥立楚怀王之后众将归心,一盘散沙有了凝聚力,利用了楚国百姓仇恨秦国的心理,义军得到空前的壮大。

但是范增错在哪里呢?说范增卖主求荣表现在哪里呢?

其实楚怀王对于范增还是相当器重的,当时楚怀王对所有义军将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当时项羽一路的人马主将是宋义,项羽是副将,楚怀王把范增封为末将。

范增不带一兵一卒,只不过只身来投,能够担任分路军第三把手说明楚怀王已是相当看重范增,可是当项羽杀害宋义之时,范增没有阻止;当项羽夺取楚怀王的权利并把楚怀王迁到郴郡时,范增没有阻止;

当项羽要杀楚怀王之时,范增没有阻止。范增对于项羽一切不仁不义的行为全都采取姑息养奸的政策。范增没有阻止项羽杀楚怀王是为不忠!没有阻止项羽杀宋义是为不义!




那么张良的忠肝义胆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张良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是忠义之外,还有一件事特别可以表现出张良不为已欲的忠义行为。

项羽称王之后对包括刘邦在内的诸侯进行了所辖地域的划分,项羽忌惮刘邦的能力,刘邦仅仅分得“巴、蜀”两个贫瘠的地方,刘邦不敢言语,但心中暗暗记恨项羽。


张良是韩国人氏,他的初衷是复立韩国,所以当辅佐完成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就想重归于韩王成的帐下。临行之时,刘邦送给张良“金百镒、珠二斗”,

可是张良却把这些东西送给了项伯,并且要项伯在项羽面前替刘邦美言几句,把汉中一并封给刘邦。经过项伯在项羽面前的活络,项羽果然把汉中一并封给了刘邦,这为刘邦部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张良用谋善于从大处着眼,而范增只是提一些鼠肚鸡肠的奸计。

张良为刘邦所出之计有许多都是事关大的战略计划与企图,比如“下邑奇谋、虚抚韩彭、借箸谏阻分封、明烧栈道等等”。

这里就说说“下邑奇谋”,公元前205年,汉高祖刘邦乘项羽北上攻打田荣之时,一举端了项羽的老巢彭城。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张良、陈平等谋臣的忠告,暂时失去了对项羽的警惕,开始花天酒地,尽情享受。

不料项羽率领三万铁骑,心中装着对刘邦的无比仇恨,操小路突然出现在刘邦军队的面前,当时刘邦虽说有56万人马,但是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被一击就溃,刘邦抛弃家小仅带张良等数十骑逃到了下邑这个地方。


吓破了胆的刘邦惊魂甫定之余,喘息地问张良这下该怎么办?

没想到张良胸有成竹地向刘邦说出了一套长远的规划与战略企图。他说九江王英布这一次没有听从项羽的指挥,项羽正要废了他的王位和兵权;梁国的彭越早就对项羽没有封他为王而抱恨在心;另外叫刘邦一定要相信转战齐国的韩信。

张良建议刘邦派人重金联络这三方的力量,发展他们的地盘,然后从四面向项羽形成战略包围。后来果然实现了四面合围,同张良所说的战略企图一模一样。

而范增只知道叫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玩一些阴损的花招而已。



4、张良敢于犯颜强谏,而范增对于项羽的劣迹总是熟视无睹。

当时刘邦先入咸阳,被阿房宫壮丽的美景和数不清的美女迷眩住了双眼,就想乘时奢侈,好好的享受一下,彭越大声谏阻,刘邦却不为所动。

情况处于僵持之中,张良这时却敢对着刘邦侃侃而谈,他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名言劝谏刘邦采纳彭越之言。最终说服刘邦放弃了美女和财富的企图。

然而后来当项羽坑杀秦国降卒,烧毁秦国阿房宫时,并对秦国极尽奸淫掳掠之时,没有听到范增有对项羽说上只言片语。



5、张良目光深远,功成名就之后就懂得退隐江湖。然而范增年已七十尚不知怡养天年,而是强行出头。

总之张良不但文韬武略远胜范增,而且对于人生真谛的理解也比年龄更大的范增更进一层。总之张良各方面都比范增强多了。

问题回答完毕,请大家指正。谢谢!


农夫看天下


智慧的谋士,必须知彼知己。范增既不知项羽,也不知自己,一味强求,落得出走下场。张良则不然,他知道刘邦要什么就给什么,刘邦不要的就烂在肚子里,什么也不说。他也知道自己,一直站在刘邦身后,天塌下来,有刘邦顶着,从不替刘邦作主,只当配角,从不越权。这些,都是范增做不到的。











修山书院


 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暴秦统治被推翻,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楚汉争霸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开始为了中原大地的统治权的归属进行争斗。这两个人手下都有着强大的谋士为他们服务,刘邦手下有张良,项羽手下有范增。所以,后世就有很多人,将这两个人进行比较。   在谋略上,范增要比张良厉害。楚汉争霸的时候,项羽手下的谋士基本都跑到了刘邦的大帐之中,到了楚汉争霸的中后期,项羽手下的谋士团能用的就只有范增一人了。范增一人兼任领军、治国、谋略,刘邦在中期虽然拥有韩信、萧何、张良和陈平这些著名将领谋士,但都挡不住范增一人辅佐的项羽。如果不是项羽本人自大,不听从范增的建议,刘邦可能早就被灭了。   范增在起义军最初的时候,建议复立楚怀王,这才稳定了起义军的军心,间接地拯救了起义军。另外,范增在刚刚看到刘邦的时候,就让项羽找机会杀掉刘邦,那时的刘邦是起义军之中势力最弱的一个,可见范增的观人能力是很强的。张良的确是有才,但是也是刘邦成全了他,刘邦将张良用在了合适的地方,这才使得张良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是要说到为人处世的方面,张良要比范增强了太多。张良在帮刘邦得到天下之后,没有去享受那荣华富贵,而是主动辞官归隐,逍遥于山水之间,并且还著书立说。反观范增,最后是被项羽猜忌,无奈辞官,病死在了回家的途中。   范增和张良谁厉害,两人都是谋士,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千秋,范增的谋略可能要比张良略强一点,但是在为人处世之上,范增还是差了很多。


清晨如风似水


范增走了刘邦才得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