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保險銷售地區,有影響嗎?

線上投保最讓大家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當地要是沒這家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以後出了事怎麼辦?


今天就聊聊保險銷售區域,對於我們線上投保影響幾何。


先說結論,意外險、壽險可以全國銷售,重疾險、醫療險支持全國通賠


原因嘛,要麼是寫在了保監會之前發的有關條文中(比如2015年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督暫行辦法》),要麼就是保險條款中對於理賠所需材料的要求,是不包含居住地證明信息的。


以復星康樂E生為例,目前復星健康鋪設的全國分支機構有兩處:北京和廣東。


那麼在投保的時候,填寫投保地址需要先填到這兩個省份,然後投保成功了,打保險公司客服,進行地址變更處理。


這點完全合規,畢竟我投了保,難不成還不讓我換工作了麼?


限制保險公司營銷區域,主要以前保監會考慮投保人利益,畢竟保單出了啥事,還可以去線下門店理論理論。


但隨著這幾年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很多投保行為已經轉移到了線上:


人工核保只需要提交病歷材料的電子版;投保人信息變更、受益人更換等只需要給保險公司打個電話;理賠時候只需要拍照上傳+紙質材料快遞……


甚至有新秀保險公司更乾脆,為了節省成本,給到最便宜的保單,全國不設一家分支機構,眾安保險就屬於這類。


前幾年只要公司有錢,全國設分公司鋪業務都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過快的大面積鋪設業務,很容易導致管理不善,造成在新機構當地發生各類群體事件。


所以保監會最近幾年規定,一家保險公司一年最多開設2家分支機構,前提還得是合規情況良好,沒受到監管處罰呢。


所以啊,像重疾險裡面的明星產品復星康樂E生,你想等公司在你所在城市開設網點,沒準得等到十年以後。


而且即使這家保險公司開到你所在的省份,最開始的時候也僅僅侷限在省會城市。


所以如果你是在三四線城市,所在省份有沒有保險公司的線下網點,還真可能意義不大。


很多人會問,那沒有線下網點,以後理賠發生糾紛找誰評理去呢?


呵呵噠,你以為理賠出了事,託個關係找個熟人就能給你結案了?


理賠標準全國都一樣,不管你線上投還是線下投,最終決定權都在保險公司的總公司理賠部門,你即使天天去保險公司鬧,也白搭。


而且保險公司的分公司主要職能還是銷售,也就是賣保單收保費,如果你真想投訴某個不法代理人對你銷售誤導,有欺詐行為,你得去保監局投訴。


所以與其糾結投保當地是否有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你還不如網上查好當地保監局在哪,這才是你理賠維權的最終後盾。


精算師八哥在保險圈工作了很多年,往年的時候,很多公司都是拼了命要在經濟發達的省份開分公司,比如像江蘇、四川這種保費大省。


但是近幾年,很多公司主動的停止了線下分支機構的鋪設,原因很簡單,當地的保險公司太多了,線下優秀代理人就那麼點,老公司搶佔的資源也沒剩下多少留給新秀了。


全國保險公司最多的前五個省份,依次是:北京(64)、上海(59)、廣東(58)、四川(54)、山東(53)。


而全國公司數量最少的分別是:西藏(3)、青海(8)、甘肅(11)、海南(12)、貴州(12)、雲南(12)。


如果沒有互聯網,這些經濟不發達的省份能買到的保險,只能是那些大公司賣的巨貴無比的產品,而小公司因為人力成本考慮,往往不會進駐這些人口少的地方。


這就會造成了在經濟不發達的省份,保險產品被那麼幾家大公司壟斷,投保人在價格上一定吃虧了。


很多人會說,八哥你之前不是說麼,只要是一款保單,全國的價格都是一樣的,所以保險公司在北京和西藏賣的價格是一樣的啊。


邏輯是對的,但是如果我在西藏賣的保單跟在北京賣的不同呢?


誰說保險公司一款保單產品非得在全國通賣?


即使是同一家保險公司賣的保障責任高度類似的保單產品,價格也同樣會相差巨大,我在《保險業潛規則》裡面介紹過了原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保單本質上其實就是法律合同,至於對方的法律主體在哪都不影響這份法律合同的效力。


我打個比方,你借張三2萬塊錢,過了一年他去外地打工了,難不成他就可以不還了?


投保地限制對於重疾險和醫療險來說,影響極其有限,但是可能會影響到壽險的保額選取。


絕大多數的公司對於全國不同城市會設置對應的線上投保保額上限,比如北上廣深可以最多給150萬保額,但是三線城市可能就限制最多投保50萬。


這個考慮是基於當地人均收入水平的,一個年薪5萬塊的人,突然投保100萬保額,這是幾個意思?


壽險保額地區限制其實也很好解決,多投幾家就是了,先投價格最低的,之後再投第二低的,以此類推。


說句題外話,投保壽險的地區證明材料,可以是戶籍、工作所在地或者常住居住地等等,很多公司對這個要求不嚴格,具體情況打客服,一問就明白了。


不在保險銷售地區,有影響嗎?


很多人還沒適應互聯網的發展節奏,但是過不了幾年,線上投保這個大趨勢會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


不信,你看看現在還去銀行網點存錢取錢的都是什麼歲數的人?現在誰充手機話費還去移動/聯通營業廳?


所以啊,保監會以前對投保地區的限制是針對保險公司的,旨在希望公司能夠提高保險服務水平,而絕對不是限制我們投保人,不讓我們買性價比高的保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