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迷茫時,恰恰需要「做自己」

王陽明確定“心即理”為儒家核心價值觀,他認同陸象山所說的“理”是內在的,同時肯定了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他發展了孟子的“良知”為“致良知”。

知善惡、明是非、識對錯,是人理性的根本,所以良知是人類最偉大的力量。“致良知”也成為陽明心學區別於其他儒家學派的標誌他又提出“知行合一”,是心學在道德修養及道德實踐方面的重要方法論。

當你迷茫時,恰恰需要“做自己”

陽明心學對我們今日社會有哪些啟示?陽明心學重視個體的認同與價值,若干細胞構成組織,再構成器官,再組成一個人。人若失去了健康,器官必然衰竭,細胞必然成群壞死。成群的壞死細胞也必然從一顆細胞最先壞死開始。人作為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就好比是一顆細胞,其作用不言而喻。

當你迷茫時,恰恰需要“做自己”

《傳習錄》中王陽明曾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這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儒家仁道是一脈相承的。

當你迷茫時,恰恰需要“做自己”

陽明心學強調作為個體的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個體如果做不好,會危及整個社會,如同水汙染必然會引起社會環境的改變。同樣,個體做好要推己及人,循著儒家倫理圈向外波及,親人、朋友、社會、民族,乃至整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