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積有多大?

宏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明亡清興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亂世,在這個亂世中,神州大地相繼發生了明朝崩潰、大順入主、清朝入關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我國的發展方向在幾大歷史事件中不斷變換,最終迎來了清朝的建立!

在這一重大變革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確:

  • 明朝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消滅的,說接手也應該是大順。然後清朝再從大順手中接手,不存在清朝直接接收明朝土地的說法;

  • 但凡接手一般都是和平交接,而明亡清興是紛爭的亂世,所謂的接手根本說不過去。清朝入關後,領土是通過消滅大順得來的,是一步步打下來的!

因此,不存在清朝從明朝接手土地的問題,更沒有接手多少面積這一干事情!

那麼,清朝的疆域是如何得來的,答案是一步步打下來的!那麼到底分幾步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步:

1、1616年至1644年

這一階段為清朝的草創階段。在這一階段,清朝在關外一步步壯大,終於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在這一階段,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後金不斷壯大:

1615年,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8年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在遼東站穩了腳跟;

1635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

1637年,後金征服朝鮮。

通過一系列戰爭,後金逐漸佔據了黑龍江、松花江以南的廣袤地區,通過征服漠南蒙古將勢力向西延伸到幾乎整個長城以北的漠南地區。

另外,通過征服朝鮮,使明朝在關外徹底沒有了立足點,明朝的形勢更加被動。

1628年,乙巳之變,皇太極入寇京師附近,京師大震。其後清軍更是不斷繞道蒙古南下明朝,明朝的關錦防線成為擺設。

到1644年,清朝已經佔據了長城以北的大片地區,對明朝形成了壓制的態勢,入關勢不可擋。

2、1644年至1682年

這一階段為清朝的鞏固階段。在這一階段,清朝主要是鞏固漢地十八省地區,為清朝坐穩江山和向外開拓打下基礎。

在這一階段,發生了以下幾個事件,幫助清朝坐穩了江山:

1644年,清軍入關,隨即順治入主北京,清朝開始走向全國;

清朝入關後,以追剿農民軍為藉口,開始了對全國的佔領。1662年,吳三桂在雲南勒死永曆帝,大陸的南明政權徹底覆滅,清朝完成了漢地十八省的佔領;

1673年,康熙撤掉三藩,導致吳三桂叛亂,史稱“三藩之亂”,經過八年的戰爭,清朝平定三藩之亂,隨後在雲貴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徹底將西南地區納入版圖。

可以說,通過消滅南明政權,清朝逐漸在漢地十八省地區站穩了腳跟。

漢地十八省和明朝的兩京一十三省面積相當,是明朝統治的核心區域,面積大約為350萬平方公里。如果是清朝接手,能夠接手的也只能之這一片區域。

不過從清朝在漢地十八省確立統治的過程來看,不存在和平交接的情況,這是清朝一步步打下來的!

3、1683年至1759年

這一階段為清朝的擴張階段。在這一階段,清朝主要向漠北、西域以及青藏地區擴張,為徹底解決蒙古問題而努力。

在主義而階段,發生了以下幾大事件,幫助清朝不斷向外擴張:

1683年,清朝平定寶島,設置機構隸屬於福建省;

1686年、1689年,清朝發動兩次雅克薩之戰,迫使沙俄同意簽訂《尼布楚條約》,鞏固了東北邊疆;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標誌著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1690年、1696年,清朝在烏蘭木通、昭莫多兩次擊敗準噶爾噶爾丹部,迫使其自殺,鞏固了漠北統治;

1716年,準噶爾入侵西藏;1722年,清軍驅逐準噶爾,西藏納入清朝版圖;

1724年,清朝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叛亂,青海納入版圖;

1755年,乾隆進兵準噶爾,徹底消滅準噶爾部;1757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至1759年,新疆徹底納入清朝版圖,至此清朝疆域達到極盛!

清朝開拓的疆域,是明朝大部分時期無力管轄的區域,通過清朝的擴張,我國遼闊疆域的框架基本奠定,由此也徹底解決了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問題。

所以概括起來,清朝沒有從明朝這裡接手什麼土地。

而歷史也證明了,土地主要還是需要自己來開拓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明朝的版圖有三個顯著變化時期,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到明仁宗以前的軍事擴張期、明仁宗到明世宗(嘉靖)在位時期的版圖收縮期、明世宗到明思宗(崇禎)時期的明末衰亡期。其中,以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明朝版圖最大,幅員超過了1000萬平方公里,但這個版圖在明末時期已經收縮得一片狼藉。


明朝全盛時期的版圖包括傳統的漢地漢地,東北延伸到外興安嶺;北部觸及陰山;西部到達新疆哈密地區;西南擴張到孟加拉灣;南部收復了五代時期獨立成國的越南。

但清朝從明朝手裡取得的只有傳統的漢地,不包括其他地區。主要是因為明朝在200多年的統治中,版圖流失太過嚴重。我們來看看明朝喪失了哪些領土:

第一、關西七衛。關西七衛是明朝在嘉峪關以西設置的7個大衛所,這裡是明朝與新疆地區接壤的緩衝地帶,由蒙古人世襲管理。嘉靖年間以後,關西七衛全部被吐魯番汗國吞併。

第二:烏斯藏都司。明朝效仿元代遙控西南的方略,冊封活佛和吐蕃王公管理西藏。明朝大將鄧愈追擊蒙古勢力到達青海時,順便降服了青藏高原的吐蕃各部。明朝萬曆年間,烏斯藏都司已經名存實亡,不受明朝命令,主要是因為明朝沒有駐軍。

第三、奴兒干都司與漠南的廣袤地區。明朝在東北曾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在北京遙控遠東。但明宣宗即位後,政策逐漸趨於保守,在宣德年間罷置奴兒干都司,轉而依賴零星的衛所管理這裡。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北部由陰山收縮到長城防線,漠南數百里成為人跡罕至的荒蕪地帶。

第四、安南地區。越南從南漢國獨立以後,截止明成祖在位時期,脫離於中國之外已經近500年。明成祖趁著越南內亂,派遣大軍攻取這裡,將越南納入版圖,改名為安南。不過,明成祖死後,越南人再度反叛,明宣宗以“勞師遠征”、“勞民傷財”為理由放棄了安南。明世宗嘉靖年間,越南再次請降,但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歸屬中國管轄。


清朝崛起時,明朝的版圖已經縮回漢地,只能有效控制傳統的“兩京十三省”。明末實際有效控制的行政區域為

南直隸(南京)、北直隸(北京)、雲南、陝西、湖廣、江西、廣東、廣西、浙江、福建、遼東、河南、山西、貴州、山東。清朝實際得到的明末版圖不會超過400萬平方公里。


清朝崛起以後,在明朝末年的基礎上招納了漠南、漠北蒙古,擊敗了和碩特汗國、準格爾汗國,重新控制了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外蒙等地。由於西藏物產貧瘠、路途遙遠,時常有活佛叛亂髮生,因此清朝在乾隆年間開始維持了固定規模的西藏駐軍《清史·高宗本紀》。近代清朝受到列強的壓迫,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協議,並喪失了大量土地,同時接受了國際的疆域勘測標準。

清朝最大的貢獻除了收復青海、新疆、內蒙、西藏以外,就是改變了對邊遠地區的行政管理。不同於明朝的是清朝分別設置了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分管東三省,三大將軍的轄地演變就為了今天的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同時,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在外蒙設置烏蘇雅裡臺將軍,都增強了對超遠地區的控制,也奠定了近代的版圖。

清朝滅亡前(1907年宣統元年)實際控制版圖,可以看得出與乾隆年間相比,清朝的領土流失有多嚴重。


國史檔案


在網上有很多噴子不喜歡清朝,但是我要說的是,今天中國的疆域在很大程度上由清朝奠定的。

(這是明朝前期的疆域圖)

那麼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其疆域有多大呢?在南方和越南、老撾、緬甸的邊界,大體和今天的邊界差不多。在東面,隔鴨綠江和朝鮮為鄰。這一點和今天相比也沒大的變化。但是在東北方向,卻不同了。明朝說是在黑龍江的入海口設立過奴兒干都司,但實際上明朝政府並沒有能夠有效管轄那些地區,明朝政府實際控制的地區也就是今天遼寧省和吉林省的南部而已。而當滿清崛起之後,尤其是薩爾滸一戰,確定了明朝在關外的頹勢。清軍入關前,東北已經在滿清的控制之下了。在北方,明政府大體以長城一線和北方的蒙古各部為界。雖然名義上北方的蒙古各部承認明朝皇帝為天子,並且接受了明朝的冊封。但實際上,他們和明朝政府之間是敵對的關係。瞅準機會,他們就會南下弄一票。比如土木之變中,明英宗皇帝朱祁鎮就被抓到了北方。

(這是明朝後期疆域的示意圖)

在西南方向,有眾多的土司,他們彷彿是一個個的獨立王國,中央政府拿他們也無可奈何。而西藏,明朝政府雖然也冊封了一些官員。但更多的,明朝政府對西藏的控制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在西北方向,明朝政府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河西走廊而已,嘉峪關事實上成了明朝的西大門。明朝也只是在名義上和新疆的地方政權保持了君臣關係而已。

(看這個圖更直接一點)

但是,早在清軍入關之前,皇太極已經統一了滿洲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完全控制了今天中國的東北地區,包括了外興安嶺和黑龍江下游地區。接著,皇太極發動了對蒙古人的戰爭,通過軍事征服和政治聯姻等手段,已經和漠南蒙古實現了聯盟,滿清政府將八旗制度推廣到蒙古各部之中,對蒙古各部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清軍入關以後,一路向南,南明的抵抗並沒有能夠有效組織清軍的南下。到了公元1661年,清朝基本上已經把原來明朝的疆域照單全收了。1681年清政府派大將施琅征討臺灣,鄭克爽出降。清朝獲得了臺灣,在臺灣設立了完整的地方行政機構。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有效地管理臺灣。

而就在此前後,漠西蒙古準格爾部也逐漸興起。在清軍入關之後,漠西蒙古各部和清政府之間確立了藩屬關係。但在葛爾丹逐漸控制了準格爾部之後,開始了和清政府之間的對抗。他不僅試圖將整個漠西蒙古各部統一成為一個整體,向南消滅了葉爾羌汗國,而且也試圖進而控制整個蒙古。1688年,葛爾丹對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的戰爭。甚至一度打到了離北京只有八百里的烏蘭布通。康熙皇帝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三次親征。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大勝。葛爾丹帶了數千人逃走。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準格爾部,在可莫多之戰中再次獲得大勝。1697年,康熙皇帝發動了對準格爾的第三次親征,葛爾丹病死。至此,清政府不僅已經將觸角伸到了新疆,而且取得了對漠北蒙古的控制。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倫諾爾(多倫)與喀爾喀蒙古各部貴族進行的會盟,清政府也將盟旗制度推廣到了喀爾喀蒙古,取得了對漠北蒙古的絕對控制。

與此同時,清朝政府也開始加強了對青海的經營。蒙古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曾經與中央政府對抗多年,雍正初年,羅布藏丹津逃往伊犁河谷,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開始了對青海的直接管轄。

準格爾部在與清政府爭奪蒙古各部的同時,也試圖控制西藏,葛爾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曾經率兵佔領了拉薩,控制了西藏。但是在兩年後就被清軍打跑了。到雍正時期,開始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時候,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欽定西藏章程》。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籤決定繼承人,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籤制度。清朝開始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清乾隆十五年,準格爾部上層為了爭權奪利出現分裂。乾隆皇帝則是利用這一機會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戰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軍佔領了伊犁,北疆被完全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攻佔喀什噶爾,南疆也大體被完全地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至此,清朝的版圖大體定型。

(這是清朝全盛時期的疆域圖)


野叟雜談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回答明朝末年到底有多大面積。

關於中國古代王朝面積有多大,其實是一個非常難以計算的問題。因為古代王朝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當時還沒有領土主權的概念。在古代中國人眼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現在人計算明朝的疆域有多大,就很難提供一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當時的中國人是根據同心圓理論,即中間是天子直轄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再外圍一層是土司羈縻區;再外一層是藩屬國區;第四層是遠柔區;第五層就是蠻荒區。所以,只有直轄區屬於現代領土主權範圍,還是也可以包括土司羈縻區,抑或包括藩屬國區和遠柔區,人們持不同的看法。

不過也並非無跡可尋,那麼,明朝面積有多大呢?有人根據《明史》計算,東起半島,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磧,東西11750裡,南北10940裡,從而推算出明朝鼎盛時期的疆域大約為1200萬平方公里。其實,這種算法包括了東北和安南,基本上都是藩屬國,安南雖在明初收回,但後來又獨立出去成為藩屬國了。也有人持350萬平方公里的觀點,認為直接由中央管轄並設官施政的區域,也就是兩京和十三省(布政使司)。像東北的奴兒干都司,西藏的烏斯藏都司等,都由當地首領擔任,且可以世襲,只需要向中央彙報一下,並定期進貢即可。


到了明朝末年,東北已經被滿人控制;西藏的烏斯藏都司也被廢止;北面的蒙古人也一直是明朝的邊患,並佔領了長城以北地區;西北的西域地區從明初就不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說,明末時期,明朝能夠直接管控的地區也就大概是長城以南地區及遼西一隅,大概500多萬平方公里。所以,如果以接手明末直接控制的地區的話,那就只有500多萬平方公里。但如果說接手明朝鼎盛時期控制地區的話,那就包括了滿人興起的奴兒干都司以及西藏地區,那就不止這麼多了。不過,必須得承認的是,清朝鼎盛時期的疆域的確要比明朝大,因為清朝經歷康雍乾三朝的武功,直接控制了蒙古、西藏、新疆(後來在晚清時期設省)、臺灣(後來也在晚清時設省)等地區。所以,有種說法,即認為清朝讓中國的疆域擴大了幾乎一倍。


國家人文歷史


1615年,晚明版圖約880萬平方公里


不是我吹牛,雖然回答的人很多,甚至包括了人民日報社主辦的雜誌官方賬號,但是幾乎沒有一個人回答到點子上!

清朝入關前夕,明末版圖約350萬平方公里

1.糾錯:

提問者提問本身就有問題,眾所周知,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試問,何來清朝接手明朝一說?

1644年4月,李自成推翻明朝

2.新王朝接手舊王朝版圖問題

(1)清朝接手明朝版圖

明朝末年,明朝實際控制面積只有350萬平方公里,按照提問者的理論回答,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積只有這350萬平方公里。

(2)民國接手清朝版圖

1)按照提問者的邏輯:隨著南方革命形勢的發展,以及袁世凱的不斷架空,1912年的清朝,已經是政令不出紫禁城了,同年2月12日,清廷宣佈退位,宣告清朝正式滅亡,此時清朝實際控制面積只剩一個紫禁城,面積0.72平方公里,所以,民國從清朝接手的面積只有0.72平方公里。

2) 再大一點,武昌起義爆發時候,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清朝實際控制也只剩下華北和東北地區在手了,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所以,民國從清朝接手的最大面積也就200萬平方公里。


可汗說事


明朝極盛時期,是永樂年間,當時實際控制的疆域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如果算上有爭議的在緬甸地區的六個宣慰司和印尼的舊港宣慰司,那麼疆域面積將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


但是,這龐大的疆域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隨著明朝國力的衰退,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很多地區都陸續脫離了明廷的控制。


到明朝末年,明朝的勢力基本上已經全部退進關內,關外之剩下寧錦防線一帶的狹長區域。其疆域面積大約只有380萬平方公里左右。如下圖:


其實這張圖也不完全是明末的疆域,因為遼東半島在明末其實已不屬於明朝的了。也就是說,清朝入關後從明朝那裡接手的領土面積,大約不到380萬平方公里。因此,不少人認為:清朝只從明朝手中接手了這點土地而已,其他的都是他們的“嫁妝”。

但是,這是入關後接手而已,其實大家不要忽略一點,那就是清朝原來就是明朝的一部分。努爾哈赤過去是大明的臣屬,是明朝的官。後來反叛大明,才建立後金,再後來就有了清朝。


所以,事實上清朝在關外的主要勢力範圍,其實就是大明的奴兒干都司轄區。奴兒干都司雖然到明朝後期已經有較大萎縮,但這片廣袤的區域,法理上還是大明的疆域。

在萬曆年間,隨著明朝軍勢復振,明朝在奴兒干都司的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後來,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以努爾哈赤的逐漸崛起,才最終取代了明朝對廣袤的東北地區的統治。

因此,這些土地都算是滿清從明朝那邊接手的。


接下來是西藏地區。其實也是明朝曾經的勢力範圍,只是他們看到明朝的敗亡已定,後來才投向清朝。因此,那裡也應該算是清朝從明朝那裡接手的。

綜上所述,所謂的清朝只從明朝手中接手380萬左右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清朝帶給華夏的嫁妝,這樣的觀點本身就有問題。


當然,經歷康雍乾幾代皇帝的努力,清王朝確實鞏固了更為遼闊的疆域,奠定中華今日之版圖,這也是不可否認的巨大貢獻!


這些歷史要讀


明朝面積在明成祖朱棣時達到最大,其疆域東起日本海、外興安嶺,南抵孟加拉灣、越南中部、馬來西亞,北達戈壁沙漠、大興安嶺,西至印度次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約一千萬平方公里。

到了崇禎時期,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開始,明朝東北羈縻地區(包括現今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就與明朝脫幅了。另外,內蒙、新疆哈密地區、青海和甘肅部分地區、緬甸的許多地方也早已不屬於明朝。所以,此時明朝的疆域大約是不到600萬平方公里。

雖說此時明朝疆域縮小了很多,但其軍事實力還是有的,如果單單是清朝剛建立的政權,應該是不可能打過明朝的。但是明朝發生了內亂——李自成起義。

1644年,明朝這個堡壘被從內部攻破了,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朝宗室南逃,組建了政權,也就有了後世所稱的南明。
之後就有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大順政權在大清和南明的夾擊中就被消滅。

清兵繼續南下,南明在清的攻擊下,疆域變得越來越小,。


1662年,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被吳三桂殺於昆明,南明滅亡。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建立明鄭政權,明鄭政權末期與清政府處於軍事對峙狀態,逐步演變成地方割據政權。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從銅山(今屬福建漳州)向澎湖、臺灣進發。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鄭克塽率眾歸順清政府。至此臺灣在清政府直接統治之下。

清朝可以說是接手了明朝後期的全部疆土,大約有600萬平方公里左右,並且在康雍乾三帝的努力下,疆域達到最大,達1300萬平方公里。


小小烽火照西京


明朝有效統治的地區不過350萬平方公里左右,明末農民起義,朝廷能控制的區域越來越小。清軍入關時,接收的明朝土地面積並不可考,但肯定是小於350萬平方公里的,比如大順和大西兩個農民軍政權所佔領的區域,在1644年已經不屬於明朝了。

很多人把勢力範圍和統治面積混為一談,把明代疆域說得特別大,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如果把接受明朝冊封、每年用少量貢品向朝廷換大量金銀回贈的勢力都算作明朝疆土,那可大了去了。鄭和還曾到日本去冊封豐臣秀吉“日本王”呢,總不能說日本也是明朝的疆土吧。

事實上,奠定現代中國疆域基礎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逐步統一全國,並對邊疆地區實施了實質性的有效統治,包括金瓶測籤等制度都是清朝時期建立起來的。清朝鼎盛時期的有效統治面積逾1300萬平方公里,到末年也維持在約1140萬平方公里。


奧思智略


明末的疆域大概如此,好多土地都是清朝開拓的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兩京+十三布政使司,這就是明朝留給清朝的疆域範圍,也就是南、北直隸暨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另外雲貴還有部分土司直到清雍正時期經“改土歸流”才正式納入版圖,這些地區顯然不能算在內。

我們只要看一看下面這些史料,就知道清朝初期的疆域範圍:

1、康熙十二年(1673),“吐魯番國王瑪墨忒賽伊忒汗、遣陪臣兀魯和際等、進表貢方物。又奏、臣國向以方物進貢中國已久。及聞天朝統一寰區、不勝忻喜。

按:瑪墨忒賽伊忒汗即Muhammad Sa'id Khan,也就是賽伊德·巴拜汗,他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後裔。當時嘉峪關以外的西域地區,都統屬於葉爾羌汗國和與之關係密切的吐魯番政權,這些地區都不算在“中國”的範圍內。經過八十餘年的努力,清朝才將疆域範圍擴展到天山南北。

2、康熙十三年(1674),“差往達賴喇嘛處員外郎拉篤祜,喇嘛丹巴德穆齊還奏雲:臣等奉命行至西寧,厄魯特墨爾根臺吉攔阻雲,前達賴喇嘛往京時,我班禪差人問達賴喇嘛安,中國以為額外遣使,不令行走,故我今亦攔阻。”

按:當時青藏高原控制在和碩特汗國以及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藏傳佛教領袖手中。直到拉藏汗被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襲殺後,清朝派兵入藏驅準,終於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才實現“諸番悉心歸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圖”的局面。

以上只是兩個代表案例。具體的過程其實要更復雜,這裡不再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