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好的行業似乎總會被有些人玩壞。

一直以來,“安居”被人們所關注,有房子住,不為房價奔走,不為房租著急,是很多人的念想。可現實總比想象要來的殘酷,房價太高買房就不指望了,想著轉戰到租房子吧,可甲醛房、“二房東”的事件鬧得風生水起,弄得不知道如何去定義“人人有房住”了。

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尤其是那些城鎮收入偏下又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相關部門推出了公租房這個項目,它以租金偏低、政府統一建設為特點,符合條件的人員可以進行申請租住,其中唯一要求的就是禁止轉租或改變用途。可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拿來轉租和經營,並在知名房屋租賃平臺上交易,只需出100元就能在進行發佈房源,甚者更是改成了民宿。就拿北京燕保京原家園公租房來說,租金標準為37元每平方一個月,按不同的補貼對象還能享受到百分之十至九十五的租金補貼,拿來轉租出去,每個月能租得3200的價格,這可翻了多少倍呀!據媒體報道,在記者調查時中介還稱不擔心檢查,因為什麼,物業有人。

在資本橫行和“有人”為大的現下,總有一些短視的商人,喜歡即時的利益,可殊不知這些觸手可得的金錢,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為此,知名租賃平臺被責令專項整改,暫停其網站北京房源所有的發佈。

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公租房被轉租,問題是出在“轉”上嗎?

其實,各地政府都在加大推進租賃住房土地供應,公租房的建設和推出也變得平常起來。對於普通人隨處可見的房子,也暗藏著商品屬性,而住宅也包括了金融和商品雙重屬性。土地為金融屬性賦予能量,買得起房、期待資產增值的人們,更多期盼著的,是周邊商業和配套一旦發展,其房子附著的土地上升空間。另一面,剛需旺盛,所以商品屬性對應的是住宅消費需求,能力的不同,就影響了居住需求的高低,所以資源方面也會有所替代,比如公租房、合租、群租之類的。

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說回被轉租的現象上,房說君翻看新聞,發現不單北京、其他城市或多或少有出現這種亂象,那如果按照一些城市的做法,只是回收、責令中介門店整改的做法,房說君看來這或許是個治標不治本的。事件發生了,反映及時,處理也到位。然而,從分配到轉租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有沒有暗箱操作的問題,承租人的手續是否正確無誤,這是非常值得討論的。另外退一步來說,在程序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發起轉租時,是否中介的無知還是其內部管理的鬆懈呢?這就要一層層去撥開迷霧,以此去避免這類事情的再次發生了。

租賃市場迎大利好,中央發文鼓勵消費升級

租賃時代的開啟,標誌著人們對更好生活的追求嚮往,海量人口湧入大城市,為了解決居住問題,補貼了大家的居住權,送出了公共租賃住房的項目,可什麼都是等價支付的,成功租得的年輕人,解決了居住需求後,則需要付出對應的財產權得以去維持這份需求。

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此前,中央發文鼓勵消費升級,其中住房租賃市場被單獨提了出來,說明未來這塊領域在大力發展的同時,住有所居的定義也將有全新的多詮釋。對於“住房消費”來說,不僅包含的項目範圍廣,其帶動的市場金額也是非常龐大。從前,我們以買房為目標,拼盡全家六個錢包,揹負著房貸,只能靠榨菜方便麵來過日子。如今租賃領域大熱的情況下,市場未來或許會隨著風向轉移,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外,讓每個人的到這個“住”。

房屋租賃再出亂象!資本橫行下,“住有所居”靠什麼去維持?

房說君有話說,公租房解決了很多大學畢業生踏出社會的第一道門卡,為此,房說君認為,能讓它在所處的領域上真正有效的發揮作用才是主要,而對於這些違規問題,深入、全面地調查,才能發現箇中的問題所在,同時加入一些遏制方法也是快捷有效,比如上海就公租房推出了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的手段,保障租戶安全又能遏制到違規行為,是較有效的手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