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中的「皇酒」,皇封御酒——廬陵王黃酒

房州,即湖北房縣,古稱"房陵",房縣古為梁州城,西周以前為彭部落方國。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房縣地處湖北省十堰市,聞名遐邇的神農架山麓,群山環繞,古木參天,蠻荒之地,當時有治無城,只有自然形成的村落坐落在南北兩河的三角洲上。


黃酒

是世界上三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是我國的民族特產,其用曲制酒、複式發酵釀造方法,堪稱世界一絕。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浙江加飯酒(花雕酒等)、江西吉安固江冬酒,無錫惠泉酒、紹興狀元紅、張家港的沙洲優黃、吳江的吳宮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黃酒;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房縣黃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江蘇金壇和丹陽的封缸酒、河南雙黃酒、廣東客家娘酒、廣東珍珠紅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和山東即墨老酒等。

黃酒中的“皇酒”,皇封御酒——廬陵王黃酒

黃酒

中國黃酒以紹興黃酒為最,天下盡知,但在秦巴大山深處,有一種“廬陵王黃酒”(湖北房縣)卻比紹興黃酒還早400年,至今盛產不衰。因其在釀造工藝上的考究及質量的絕佳被業界譽為黃酒中的極品。"房陵黃酒"源遠流長,古稱"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據史料記載,"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比最早產於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的紹興黃酒更悠久。


皇封御酒----廬陵王黃酒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貶至房陵後,所飲當地百姓的一種糯米酒,後李顯回京城做皇帝后,把房陵糯米酒帶回京城做御用酒,後被老百姓稱著“黃酒”而得名。

光宅元年(684年)太子李顯被廢為廬陵王,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唐中宗就嚇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韋氏的鼓勵、幫助、勸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堅持著活了下來。因此,唐中宗和韋氏作為患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對韋氏發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

唐中宗李顯被貶為廬陵王,左遷房州(今湖北房縣)十三年,李顯嗜酒,人稱“品酒郎君”。 廬陵王左遷房州時,隨行700餘人中帶有宮廷釀酒工匠,利用世界著名的清峰大斷裂帶天然神農架礦泉水,特選當地稻米(糯米)釀製出醇香的黃酒佳品。

聖歷二年(699年)被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李顯復位後,特封此酒為“皇封御酒”,故房縣黃酒又稱“皇酒”。後來此釀酒工藝流傳到民間,至今千年有餘。

黃酒中的“皇酒”,皇封御酒——廬陵王黃酒

廬陵王黃酒

廬陵王至房州後,審度地勢,建造行宮,又把帶來的工匠散落在民間,讓他們傳授技藝。

兩年後,房州大旱,南北兩河斷流,百姓無水可吃,求天告神,均不應驗,眾多百姓只好棄家逃荒。廬陵王整天也在為水發愁,四處派人尋找水源,查看掘井之地。一天,來到南北兩河匯流之地,發現四處地裂、樹死、草枯,唯獨有一叢水燈草青葉滴翠。廬陵王上前拔起水燈草時,只見一股清泉流溢,向深處挖去,土坑越大水越旺。廬陵王捧起水來喝了一口,水味清甜可口。於是調來民夫挖井,勞累時,喝一口井水,就可消除疲勞。可也怪,喝過這井水的人,老人覺得自己年輕了,年青人喝了,覺得力氣更大。千百萬人都來飲用井水。一天到晚挑水,井水不見少,暴雨傾盆,河水暴漲時井水也並不見漲,一時被當地人稱為神井聖水。廬陵王用琉璃嵌成了"八角琉璃井"。匠人用祖傳秘方,用苞谷、大米、高粱、蕎麥做為原料,取這井水釀成酒來,香溢四季。廬陵王不敢獨自飲用,裝好四大壇,親手封好,派人押運長安進貢,並書呈武則天,敘述神水之功效,請詔封酒名。

黃酒中的“皇酒”,皇封御酒——廬陵王黃酒

廬陵王黃酒

武則天把兒子貶房州後,時時派人打聽兒子李顯的情況,聽到兒子勤於政事、佈德四方,很感欣慰,又見到兒子送來的美酒,當殿啟封,嘗一口後,頓覺神清目朗、滿口異香,連稱好酒。上大夫徐彥伯口占一絕:"房州神泉水,皇家桌上珍,託得天子福,喜得百宮醉。取名叫'房陵御酒'吧!"皇上一封,此酒就出名了。四川、陝西、湖廣,皆慕名來房州,親嘗此酒,一飲為快。廬陵王也飲用此酒成癮,漸生出"日飲黃酒三小杯,不辭長作房陵人"的情懷。

黃酒中的“皇酒”,皇封御酒——廬陵王黃酒

廬陵王黃酒


房縣黃酒歷史淵源

周宣王時,楚王派房陵人尹吉甫(周朝太師《詩經》作者)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壇滿殿香,周宣王嚐了一口,大讚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並任尹吉甫作太師,扶朝政。後來,尹吉甫成為"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一代偉人。

廬陵王黃酒

漢朝時,房陵黃酒廣為普及,成為達官貴人的隨葬品, 1974年房縣七里河出土的漢墓中,發現大量的裝黃酒的酒具,其中一個大罈子仍保留有當時的黃酒。

房陵黃酒,盛於唐朝。唐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則天武后僭位,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廬陵王貶房州(今房縣),帶有皇宮御用工匠720名,這就是所謂廬陵王帶七百工匠來房州的傳說。

到了康熙三十八年,八角琉璃井被知縣董芳鑄造真武神像於井上,並建造起了"鐵佛寺"。每逢陰天,真武神像下可聽到潮水聲音。"鐵佛寺"雖不存在,但井水依舊旺盛,房縣釀酒廠在八角琉璃井遺址邊建廠,取此井水作汁,以房縣優質糯米為原料,用祖傳秘方製作的小曲為發酵劑,經傳統工藝加工,多次發酵而成黃酒。

廬陵王黃酒

乾隆53年編撰的《房縣誌》載,"房縣人皆愛喝黃酒,一人喝十幾碗不算稀奇。大多喝酒後皆不食飯,有至晚喝到天明者。"上世紀30年代,房縣西關幾乎家家門前擺大瓦缸,上搭一潔淨白紗布,壓一木板,扣一窯碗,行人渴了餓了,掏幾個銅板,舀上一海碗黃酒,立而飲之,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黃酒街"。


房縣黃酒作用與特點

1.用途含量

房縣黃酒分類方法很多,按用曲子不同分為:大麴酒、小曲酒。大麴酒容易規模化生產,但是喝了容易頭疼。小曲酒產量少,但是酒的品質高。

房縣黃酒因用途及酒精含量、存放期不同,分為老酒、嫩酒、甜酒,顏色有青、黃、乳白三種。青酒又稱地封酒,就是把做好的黃酒放入陶罐中,用黃泥封嚴,埋入地下。過一年或數年掘起,酒開啟後清香撲鼻,清澈如水,口味平談,但後勁很大,出門見風就醉,因此又叫"出門醉"、"隨風倒"、"透瓶香"等雅號。

黃酒就是將洑子用涼水兌開,隔開糟子就是酒了,然後盛如罐中,經過幾次疊酒,儲存一段時間後,酒呈淡黃色,酒精含量較為直感。也有直接飲用原汁的,即洑子,飲用時不加水,口感甘醇、綿長,但後勁很大。如酒過喝開水,將醉酒更快。

甜糟子是連酒帶糟子一起喝的,工藝程序和做酒一樣,但拌入曲子較少,黃酒下洑後即可飲用,這種酒很甜,沒有大勁,是房縣傳統的一種茶點。多用於產婦"坐月子"(生小孩)後恢復身體、下奶、促奶,俗稱"喜糟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甜糟子裡煮湯圓又叫"甜甜蜜蜜,團團圓圓"。

房縣有釀造黃酒的傳統習慣,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房縣人常說:"沒有黃酒不成席,白酒再好不稀奇"。房縣人喝酒必用大碗,真正體味"喝大碗酒、吃大塊肉"的快樂。

2.獨特之處

在於它釀造具有極強的區域性,即只能用房縣的小曲、房縣的糯米、房縣的溪水和地下水,在房縣的土地上,才能釀製出獨特的珍貴佳品。房縣黃酒性溫和、酒味甘醇、綿長,有一種特殊的馨香,鮮甜可口,喝不贅頭,有通經養顏,養脾扶肝,舒筋活血、提神、禦寒、增進食慾、健體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