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次年,继任天子之位的周平王深感犬戎的威胁和镐京城的残破,遂决定迁都洛邑。最终,周平王在秦、郑、晋、卫等国的护送下平安到达了洛邑。正是因为秦人的护送之功,周天子慷慨地将秦国从一个替周天子养马的“弼马温”提升到诸侯的行列,并赐为“伯爵”。按照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划分,秦人受封的三等爵位高于楚人的子爵而低于公爵和侯爵。虽然周朝规定伯爵可以拥地七十里,但是周天子赏赐给秦人的土地远远超出了七十里。史载,“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从此,秦人开始了与戎狄的征战。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仔细品读秦国在关中的征战,从其国都的迁徙便可轻易看出秦人一直是向东扩张的。最初,秦人都于西垂(礼县),随后又连续迁都到犬丘(礼县境内)、汧渭之会(陇县)、平阳(宝鸡杨家沟)、雍(凤翔南)、泾阳(泾阳境内)、栎阳(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直到最后定都咸阳。由此亦可判断,随着秦国逐渐向东扩张,待到秦国推进到黄河沿岸,必定会与河东的晋国发生冲突,而河西即是秦晋之间的缓冲地带。换言之,河西也是秦晋两国的必争之地。

(注:河西范围大约在今日的韩城、华阴、华县、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和韩城八地,南北自华山直抵禹门口,东西自蒲城直抵黄河西岸。因为其地处黄河以西,而被称为河西。)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秦武公、秦德公时期,秦国已经控制了关中西部以及中部。《史记》中记载了秦武公元年(公元前697年)秦人曾发兵攻击了位于华山脚下的彭戏氏。此时,晋国的势力还未扩展到河西。当时河西的主人多为周天子封建的众多诸侯小国,如梁、芮、同、郑等国。正是因为秦晋两国并未有效地控制此地,才使得隶属西戎的一支蛮族沿着洛水河谷来到了河西,并攻灭同国(渭南市大荔县),建立了“大荔戎国”。实际上,在秦晋两大势力的博弈中,大荔戎国被吞并是早晚的事情。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春秋初期

正在秦国逐步东进时,晋国也于公元前678年结束了国内长达67年的内战——曲沃代翼。随后,晋献公又驱逐了晋国残存的公族成员巩固了君位。于是,晋献公便发动了兼并战,并耗时26年先后攻灭耿、霍、魏、虢、虞以及骊戎(今临潼)等诸小国,又驱逐了中条山与太原之地的狄族,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于是,地处河西之地的梁、芮诸小国也表示了臣服。晋国的势力率先进入河西,并控制了骊山、华阴、潼关、函谷关。此时秦晋两国仍然没有直接接壤,冲突还不明显,随后两家还搞起了婚姻联谊,并成就了“秦晋之好”的美谈。晋献公死后(公元前651年),晋国发生内乱。流亡在外的晋公子夷吾欲借秦国力量回国继位,遂许诺“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晋国势力图

公元前650年,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国登上了君位,是为晋惠公。鉴于晋国河西八城的险要,晋惠公食言了,两国从此结怨!公元前645年,秦国遭受饥荒。晋国见状,不念秦国往年救援晋国灾荒之恩而兴兵攻秦,秦晋大战于韩原(今韩城),晋军大败,夷吾被俘。之后,秦国发兵东进,攻灭了梁国、芮国,占据了少梁在内的河西北部,秦晋开始直接接壤。但是,晋国还牢牢地控制着河西南部的阴晋和崤函道。另外,河西中部的大荔戎国也保持着独立。直到晋文公继位,秦晋两国的关系才开始缓和。但是秦穆公东出中原的梦想一直埋藏在心底,加之秦穆公任用能臣百里奚提升了国力,所以秦穆公便开始尝试着进兵中原。于是,两国便爆发了崤之战。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交战沟—崤之战遗迹

公元前627年,秦国冒险越过崤函道攻击郑国却被郑人发现。于是,秦军便准备返回国内。行经崤山道时,秦军遭到晋军和陆浑戎的伏击,三万秦军全部战死。从此,秦晋结仇,两国开始频繁交战。公元前626年,秦晋彭衙之战,秦军战不利。公元前624年,秦穆公亲统精锐渡河攻晋河东,并焚舟以示必死之心,晋军不敢应战。秦军遂自茅津渡渡过黄河来到崤山祭奠战死的三万秦军,而后退回国内。几战之后,秦国见东进受阻,便转而与晋国的对手楚国结盟,以削弱晋国向秦国投递的兵力。于是,秦楚两国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秦楚之好“。同时,秦国也开始了“霸西戎”的征战。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秦穆公死后,秦康公继位。秦晋两国仍然在河西进行着大小规模不等的拉锯战。公元前617年,晋军攻占少梁,拔除了秦人在洛河以东的重要据点,从而使少梁与阴晋遥相呼应,为后来魏国夺取河西埋下伏笔。公元前578年,鉴于秦楚联盟对晋国争霸中原造成的掣肘,晋国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八国在“麻隧之战”中击败秦军,并长驱直入关中,秦国本土受到破坏。从此,秦国再也无力东进。但是晋国随后也陷入“晋灵公之乱”、“六卿争权”等一系列内讧中,秦晋河西之争暂时进入百余年的休战状态。直到公元前461年,秦国再次东出攻灭大荔戎国,并在距离魏国少梁城不远的地方修筑了繁庞城(韩城芝川镇北),在南部则用郑地监视阴晋的魏军。此时,晋国已经到了三家分晋的前夕。

秦晋两国交战200多年,过程是怎样的?崤之战又对秦国有何影响?

坦白说,秦晋交恶其过在穆公。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晋国要争霸,则必须要确保其西部国土的安全,而晋国西部的屏障就在崤函道和河西地区。秦国欲争霸中原,则必须占有河西。但是,秦穆公不听百里奚劝阻,竟偷越晋国奔袭千里袭击郑国。实际上,即使秦军攻克郑国,亦不能守。这一点,在公元前407年魏国借路赵境攻打中山足以证明。鉴于秦国在崤山的惨败,后来秦国的主政者遂采取“先夺河西稳固关中,再取中原”的战略。于是,这就直接造成了三家分晋后秦国为争河西继续向魏国发动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