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爲什麼會降級?


消費為什麼會降級?

經濟領域的數據有時候顯得頗為有趣,不需要宏觀專業的大數據,從一些小細節的變化,你可以窺知整個大趨勢,這很好地詮釋了我們老祖宗古老的智慧“窺一斑而知全豹”。你不會想到今年前半年的這些數據,比如方便麵、啤酒、榨菜、二鍋頭等等,這些好多年前就被一些人遺忘的消費品突然粉墨登場,價格暴漲,相關公司業績大增,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8月27日晚間,康師傅控股公佈了一份漂亮的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集團收益309.96億元,同比增長8.5%;歸母淨利潤13.06億元,同比增長86.59%。其中,方便麵銷售額達111.34億元,同比增長8.4%。

跟康師傅屬於競爭企業的統一企業收入同比增長6%,達到112.24億元;歸母淨利潤7.14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方便麵業務收益41.52億元,同比增長8%。

而在2013年到2015年,康師傅控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7.06億元、626.46億元、591.1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91億元、24.51億元、16.65億元,三年來營收下滑了11.39%,利潤下滑了33.16%。

不僅僅是方便麵,低價消費品的標配—二鍋頭和榨菜也出現銷售收入暴增的局面。生產二鍋頭的順鑫農業上半年營業收入72.33億元,同比增長10.45%;涪陵榨菜上半年營收10.64億元,同比增長34.11%。

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表現還有很多解讀,比如理性消費,低價消費品的品牌效應,互聯網電商的發達,低價消費品形成規模效應等等。這些觀點可能也都不錯,但是不能解釋全局的變化。

官方宏觀數據顯示,今年前半年消費疲軟。統計局公佈的今年上半年消費數據顯示:2018年6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4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今年前半年消費增速下降是非常明顯的。去年後半年每月的消費品零售增速均在10%以上,基本從10.4%到10.2附近,去年上半年的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是從10.9%一直到11%,而今年從1月到6月則全部下降到10以下,從1月的10.1%下降到6月的9.0%,消費增速逐級下降是一個既成態勢。

消費增速為什麼會下降,當然首先想到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因素。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8.7%,僅高於2016年8.4%的收入增速,是2001年的次低收入水平。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為7.9%,同樣是2001年以後的次低水平,和2016年7.8%的歷史最低增速差不多水平。

另外轉槓桿導致的居民槓桿提升,也可能是消費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居民槓桿提升後,一方面要歸還目前的債務,還要為未來的債務歸還做打算,未來預期惡化,風險提高,就會縮減當下的消費。

2015年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轉槓桿運動,當時的局面時三四線城市普遍房地產庫存過高,土地流標價格下跌賣不掉。三四線城市必須去庫存,表現為企業的去槓桿,庫存必須由局面消化,於是貨幣化棚改安置,政府出臺各種措施持續去三四線庫存,大幅降息,降低首付比例等等,於是居民的槓桿率飆升,企業的槓桿率下降,土地收入開始大幅增加,到目前,已經有許多城市宣佈去庫存結束。

居民部門槓桿率的飆升是最近幾年宏觀經濟最重要的標誌性事。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末,居民部門總負債僅為25.7萬億,到2017年末激增至45萬億,3年內激增了75%。過去3年,居民貸款年增速高達20%,遠高於同期企業貸款11%的年增速。2014年末,中國居民部門負債僅相當於GDP的40%,到17年末就激增至55%。這也是近幾年以來居民存款增速下降甚至負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居民槓桿率提升,存款增速下降,可支配收入也開始下降,則必然體現在消費上,這時候地段消費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高端消費大幅下滑的同時,必然伴隨的是低端消費的增加,這是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