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橫幅、送車位 杭州樓市重啓「下行」按鈕

9月,杭州市場降溫的速度,比想象中來得快一些。

偃旗息鼓、提前冬眠的土地市場,加速搶跑、中籤率不斷攀升的新房市場,掛牌激增、成交量卻驟減的二手房市場。

三四季度之交,行情的變動已不侷限於網頁上數據與價格的呈現,開始以一幕幕鮮活的畫面,在你我身邊真實上演。

一二期價格有差異,橫幅拉起、“維權”走起;新房搖號賣不完,車位優惠來相送;選房當天,到場就送伴手禮,成功選房更送小電驢......

拉橫幅、送車位、簽約伴手禮,不同的配方,卻是熟悉的味道。

提醒著我們:樓市下行期來了。

市場總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地輪迴著。

時間的巨輪駛到了2018,眼前是一個新的轉折點。

2016-2017的市場快速上行期,讓我們時而焦慮浮躁、時而自信爆棚。

是時候,冷靜一下了。

也是時候,來重識一下2011-2015杭州樓市“丟失的5年”了。

精裝改毛坯

從紫藤苑“裸奔”說起

2011-2015年,杭州樓市那些著名的“降價”事件,你還記得多少?

一開始,“降價”總是那樣偷偷摸摸,文字遊戲中偷換概念。

最經典的一招叫:精裝改毛坯。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中海紫藤苑“裸奔”事件。

2011年5月,三墩板塊中海紫藤苑二期壓軸房源高調亮相,借“千人大團購”之名將剩餘房源以毛坯形式一次性推出。

此前,中海紫藤苑均以精裝修交付標準進行銷售,均價在17000元/㎡左右。精裝改毛坯,撇除掉2000元/㎡的精裝標準,價格下調至14000-15000元/㎡。

當時,市場上也呈現出兩種聲音:一種認為這就是主動迎合市場的降價,另一種認為這只是開發商的戰略調整。當然,後來的劇情演變,早已證明了孰是孰非。

玩“精裝改毛坯”的,紫藤苑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

此前,嘉裡樺楓居北區房源以精裝形式銷售,而南區房源則選擇了以毛坯形式銷售。

之後,金都高爾夫藝墅(後更名為之江一號)也效仿跟進,由精裝改為毛坯銷售,價格直降11000元/㎡。

2011這一年,杭州樓市還有幾大經典“降價”案例。

6月,下沙金沙湖板塊德信中外公寓“起價12980元/㎡、均價14800元/㎡”低價首開,打破了金沙湖此前2萬元/㎡的價格體系,也引起發了下沙、九堡後續一系列連鎖反應。

12月,橋西板塊名城公館、吉祥半島“貼身肉搏”,吉祥半島價格定在均價17800元/㎡,原價22300元/㎡的名城公館立馬打84折降價應戰。

拉横幅、送车位 杭州楼市重启“下行”按钮

“X年第一降”

荷塘月色、北海公園,領銜龍年、馬年杭城降價大潮

不到萬不得已時,誰都不想明目張膽地扛起“第一降”的大旗,成為眾矢之的。

可當市場普遍下行、集體看空時,“第一降”就成為了一種智慧的營銷策略。

2012年,領銜杭城“龍年第一降”的是方正荷塘月色。

2月,荷塘月色推出“暖春計劃”,160餘套優惠房源起價9980元/㎡,半數房源控制在百萬元之內,燃起了龍年杭州樓市降價的第一把火。

這個價格,幾乎是上一次開盤價的63折。

同時,荷塘月色還承諾對老業主實行補償差額補償。

“荷塘月色”模式出現之後,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去精裝修、外立面減配等降低成本的措施被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所效仿,樓盤降價、退還差價補償老業主也成為事實。

2013年,市場稍微緩衝了一年。2014年,“馬年第一降”來了。

2014年2月18日,又是北軟板塊,德信北海公園正式公佈了15800元/㎡的清盤均價,打響了馬年杭城降價第一槍。

此前,德信北海公園的在售價格為均價18000元/㎡。

不到24小時,天鴻香榭裡以“起價11800元/㎡、均價13800元/㎡”的價格火速應戰。降價的烽火,開始在杭城各板塊裡若隱若現。

馬年的價格戰,節奏比往年來得更快,影響也比往年更深遠。

當時,恰逢本網採編團隊在廣州進行樓市調研,連1000公里外的廣州房產銷售也和我們調侃起杭州的“馬年第一降”來,可見此事件新聞傳播力之遠。

當年,在本網2014年杭州樓市十大新聞評選中,北海公園“馬年第一降”以壓倒性的優勢位列第一。新聞點評這樣寫道:“馬年第一降”,跌出杭州,跌向全國,還跌上了《華爾街日報》,為樓市全年奠定了“降”的基調。

地王也虧本

曙光之城斷臂求生,春和錢塘、之江九里跌破地價賣房

市場上行時,節節攀升的地價是最有力的銷售說辭:今年不買房,明年買地王!

可市場下行時,地王也逃不過虧本的命運。誰說“麵包”一定要比“麵粉”貴?

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濱江曙光之城。

2012年3月15日,濱江曙光之城首開,毛坯均價15060元/㎡,精裝均價19600元/㎡,毛坯均價與樓面價的差值2378元/㎡,僅比土地成本(2009年,地價12684元/㎡)高出18.7%。

不惜重虧、閃電清盤,“斷臂”的曙光之城讓濱江在寒潮中獲得了生存空間。董事長戚金興那一句“沒有賣不動的房子,只有性價比不高的房子”,從此成為行業的至理名言。

還有兩個代表樓盤:金昌春和錢塘、華潤之江九里。

2011年拿地的金昌春和錢塘,是彼時的錢江世紀城地王,樓面價14543元/㎡。然而,行情最差的時候,春和錢塘的最低月度成交均價僅16000元/㎡。

2014年7月,受隔壁金色江南低價首開的影響,春和錢塘還推出過50套特價房,90方127萬起,現房,房價跌破地價成本。

無獨有偶,之江板塊,受地價困擾多年的華潤之江九里(2009年,地價15281元/㎡),2015年3月25日,也曾借“春價行動”之名,90方小戶型,130萬封頂甩賣,為杭州樓市再次貢獻跌破地價賣房案例。

2014年年中,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曾發佈一份《杭州市房地產項目成本分析報告》,結論是:杭州市區共有42個項目正處於虧損(含疑似虧損)困境。

重回下行期

歷史劇目會否重演?

走過2011—2015年,杭州樓市重新迴歸了上升期。

2016、2017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G20杭州峰會、亞運會的紅利加持下,杭州市場一路上行,熱門樓盤一房難求。

衍生出了“全款的往裡走,按揭的別堵門口,公積金的請把車挪走”等一幕幕讓人啼笑皆非的市場怪象。

直到2018年4月,杭州樓市全面進入了搖號時代。

從一開始的萬人搖、二萬人搖,到現在,好多樓盤連二次選房也賣不光。

分銷早早地啟動、小蜜蜂重出江湖,暗流之下是蠢蠢欲動的明降折扣。

兜兜轉轉間,市場又重新進入了一個拐點,相似的歷史會重新上演嗎?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詹慧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