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世界心臟日

在今年的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專家紛紛透過鏡頭,通過“心血管健康聯盟”平臺,為大家介紹心血管領域的科普知識。今天我們一起看下有些什麼精彩的心血管健康科普知識吧。

急性心梗首選撥打120

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王焱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的王焱教授表示,在中國,心肌梗死救治的形勢非常嚴峻,我國民眾的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還在上升。這跟我國國情有密切關係,中國廣大民眾對心臟健康知識掌握仍顯不足,中國的醫療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健全。很多人得了心肌梗死後沒有第一時間撥打120,也沒有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救治,而是相信一些謠傳和網絡上不準確的消息,以為只要拍打手臂或用力咳嗽幾下,血栓就可以消失,正是這些虛假消息影響了很多患者的判斷。

因此王焱教授指出,向老百姓傳播科學的方法是當務之急。為老百姓有效地普及心臟醫學知識,可為急救和搶救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王教授最後倡議,學界內外同仁共同努力,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平臺,讓更多的老百姓瞭解科學的救治方法。

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董籲鋼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董籲鋼教授表示,對心血管急重症的迅速處理至關重要,尤其像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率衰竭主動脈夾層等,應及時送至醫院進行鑑別診斷,而撥打120是目前最便捷高效的方法。

董教授提醒民眾,即便家屬可以自行將患者送至醫院,也應當首選120。首先,當下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條件撥打120,其次,120不僅更快速,也能更準確地評估病人情況,做出更有利於預後的處理。

另外,很多患者對於緊急時刻醫護人員能否做出正確決策抱有疑慮。對此,董教授表示,儘管不可能保證100%的正確,但醫護人員一定會綜合方方面面的考慮,做出合理的決定,將錯誤率降至最低。

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何奔

上海市胸科醫院的何奔教授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心臟健康話題,同時也是影響中國人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主要疾病。胸痛中心的建設,就是著眼於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相關急重症心血管病的救治。

何奔教授介紹,儘快開通阻塞血管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藥物,另一個是支架。植入支架可能需要轉院,對醫院的醫療資源要求高;藥物溶栓雖然便捷,但治療效果不能長久,而兩種途徑有機結合卻能相得益彰。比如,可以先進行藥物溶栓,然後將患者轉移至有條件植入支架的醫院進一步治療,這樣既做到了爭分奪秒,又保證了治療效果。

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黃嵐

作為中國心血管領域肺血管疾病的學科帶頭人之一,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的黃嵐教授告訴廣大患者:對於肺血管疾病,只要早點認識,及時地干預,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它的預後會越來越好。黃教授希望肺血管病患者不要過於悲觀,只要注意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地勞累,再加上現代的醫療手段和理念,幸福依舊不會遙遠。

優勢互補的影像學檢查

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趙世華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趙世華教授介紹了影像學檢查的相關常識。趙教授表示,現有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從超聲、CT、核醫學再到磁共振,彼此間優勢互補,沒有一項是多餘的。超聲檢查簡單快捷,沒有輻射損害,但侷限性在於其所獲信息不如其他幾種檢查得來的清晰和全面。CT檢查與冠狀動脈造影相關聯,對於中度低危的病人,CT具有很重要的價值。一般而言,如果CT檢查沒有發現血管狹窄,診斷就可以排除冠心病,但CT檢查的缺點在於陽性預測值低,尤其當患者有生理性鈣化時,便很難分辨管腔情況。核磁共振的特點是集結構功能和組織學為一體,可以全面瞭解結構功能和組織學改變,不僅適用於病因和鑑別診斷,更重要地,還可以在疾病的預後判斷和危險分層當中發生作用。

預告

明天我們還會帶來更多專家的心臟健康科普視頻,請大家持續關注2018世界心臟日,將心比心!

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大專家教你“將心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