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樓市會變天嗎?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樓市會變天嗎?

日前,廣東省房地產協會下發《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通知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訂了“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建議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材料將於今日(9月25日)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樓市會變天嗎?

儘管消息傳出當晚,相關人士便通過《中國經營報》表示,該文件只是徵詢意見稿,並非真的實施,消息並不屬實。

但是風風雨雨那麼多年,看官們心裡也多少明白:任何重大政策的發佈,都是從“吹風”開始的。對於市場來說,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取消預售制”正在逐漸進入政策制定的考量範圍之內。

不同於很多商品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當下的環境,我們購買新房時,往往是通過“先給錢,後拿房”的預售交易模式。

商品房預售制,和公攤面積一樣,都是效仿香港樓市搬過來的。上世紀50年代,為加快商品房銷售,剛剛加入房地產行業的霍英東設想出了“分期付款”模式:

第一期先交訂金百分之五十,第二期落妥二樓樓面交百分之十……第六期餘款百分之十於領到入夥紙時清繳。

分期付款讓開發商在動工之前就獲得一筆定金,從而加快資金週轉速度,而購房者也因此減輕資金壓力,所以一經推出,徹底引爆了香港樓市。這樣的預售模式,被香港市民稱作“賣樓花”。長長的購買隊伍中,提前買到“樓花”的人,通過轉售立馬就賺了一筆錢。

就這樣,“賣樓花”被各地開始效仿。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樓市會變天嗎?

1994年,我國出臺《房地產管理法》,其中提出“商品房預售制度”,正是“賣樓花”在內地的變形。

商品房預售制自此成為中國新房交易的主要模式。它的建立,為中國房地產近30年的大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特別是在商品房制度建立初期,為解決住房供應短缺貢獻了重要力量。

但預售制的弊端也開始不斷暴露。

按照現行要求,樓房建設完工1/3層左右時即可對外預售:購房者付定金,銀行給貸款,開發商輕鬆拿到現款,同時還能以既有資金再度放大銀行貸款,然後進行下一輪開發。

也就是說,開發商僅用三成的自有資金,就撬動了上百億的項目。這造就了房地產的高週轉模式,但是風險卻轉嫁給了購房者和銀行。一旦開發商發生資金鍊斷裂,將導致工程爛尾,從而損害購房人利益。


在取消商品房預售制的消息出來之後,媒體和網友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支持聲和反對聲都有聲量。

支持派以全國政協委員周世虹為代表,正是她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取消房屋預售制的提案。她認為,預售制度下,個人購房者處於弱勢地位,對開發商進行的約束十分有限。開發商將後期工程建設的風險完全轉嫁給購房者和銀行,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及金融風險。此外,商品房預售降低了行業門檻,許多實力不足的中小房企得以進入市場,人為製造供需緊張,助長房產泡沫。

而《新京報》則發文稱,當前主要城市的房地產供應依然是處於緊缺狀態,如果在短時間內要求期房轉至全現房銷售,很容易因為本就緊缺的市場供應出現突然“斷檔”而進一步導致房價飆升,反而不利於樓市價格的穩定。

這也正是普通老百姓所擔憂的主要問題。預售取消,新房減少,供不應求導致房價上漲。

對於開發商來說,他們也正瑟瑟發抖。從拿地到交房,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內。這期間房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取消預售制,兩年時間沒有收入只有支出,一般企業如果沒有過硬的融資渠道,根本扛不住。

不過,從長遠來看,當國內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向存量房時代,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是樓市交易制度改革的必然之途,這在其他歐美髮達國家已有參考借鑑。

事實上,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根本上保護的是消費者的利益,不給開發商“空手套白狼”的機會。許多網友對當下吹的這陣“風”,多半還是持樂觀支持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