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文|梓 桐 排版 | Joshua


全文共3445字 3分鐘可讀完


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區塊鏈及相關行業加速發展,全球正在跑步進入“區塊鏈經濟時代”,更多成熟應用在加速落地。國內區塊鏈行業也奮起直追,“沾鏈就火”使得國內區塊鏈公司 2 年內井噴式增長,中國市場現有區塊鏈創業公司超過18000 多家,一年內註冊的有13000 多家,平均每天多出 30 家區塊鏈創業公司。


區塊鏈行業發展現狀


今年6月,人民創投聯合鏈塔智庫共同發佈了《2018中國區塊鏈行業白皮書》,系統性地闡述了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現狀,並梳理了整個行業圖譜,總結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特點。

“3+1”層結構


白皮書將整個區塊鏈行業劃分成了“3+1”層,並製成了圖譜:其中“3”代表三個行業應用層,包括底層開發平臺及基礎應用層、應用開發及技術擴展層以及行業應用層。其中,行業應用層又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金融領域、實體經濟、社會應用和公共事業;“1”代表分支層,代表的是區塊鏈行業服務的企業及機構。我國在大部分行業已經有所發展,且在部分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圖)區塊鏈行業圖譜


區塊鏈最快落地場景


目前區塊鏈在金融服務、數字資產交易、資訊、開發平臺、防偽溯源、供應鏈管理、數據服務、區塊鏈基礎設施等領域均有不少創業創新企業在佈局嘗試,甚至不少大公司也早早進場提前佈局以待行業爆發。在所有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場景中,金融毫無疑問是最早、最快實現技術落地的領域。

區塊鏈技術在⾦融服務領域應用的最為廣泛,已在⽀付、交易清算、證券、保險、供應鏈等細分領域從理論探索走向實踐應用。

全球區塊鏈投融資發展現狀及趨勢


全球市場

區塊鏈領域正吸引著大量的投資,2015年超過10億美元的風險資金投資於比特幣和區塊鏈創業公司;2016年,已有超過1億美元的眾包和非風投資金投資了60多個該領域的項目。2017年,全球區塊鏈創業公司超過1600家,獲得融資總額近20億美元。

中國市場

2018年時間過半,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的落地和商業模式的不斷清晰,融資情況產生了驚人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上在營區塊鏈企業357家,共獲融資超過100億元。

投資機構

截至2017年末,141家 IVC 和 119 家 CVC 參與區塊鏈投資交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9.24%、121.78%。

2017年起,數十支市場化母基金和引導基金宣告成立。

2018年新設區塊鏈母基金和引導基金的數量及頻率明顯加快。據瞭解,除了較早佈局區塊鏈的紅杉資本、IDG資本、真格基金外,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晨興資本、藍馳資本等國內知名基金也已入場。

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圖)2015—2017獲投企業行業分佈


金融領跑第一投資賽道


據投中信息數據終端 CVSource 數據顯示,區塊鏈技術三層架構中的垂直應用層是眾多投資人佈局的重點,而基礎設施層投資力度相對較弱。

2015—2017 年間全球發生的 459 筆投資交易中,投向金融、企業服務和文化三個方向的投資人最多。第一跑道也是最為擁擠的跑道,就是金融。

金融領域的投資數量相當於其他行業的總和。其中複雜度低但週轉頻率高的項目更加受到投資人的青睞,例如支付轉賬、證券發行過戶交易、標準化資金清算結算等。細分領域方面,2017年前,投資人最大的變化在於更看好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的中小媒體在未來三年的發展前景。

熱門賽道之爭


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圖)2015—2017金融板塊獲投企業細分領域分佈


在投資金融細分領域,虛擬貨幣佔比達 52.47%。一直以來,虛擬貨幣都是都是區塊鏈技術最大也是最具知名度的應用市場,國內外專注於虛擬貨幣的機構和企業比比皆是,相關投資者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根據 AppBi 發佈的中美 App Store 中區塊鏈 App 報告顯示,中美兩國應用市場上和區塊鏈相關的 App 共有 2993 款,其中,中國 930 款,美國 2063 款;從涉及區塊鏈的不同業務模式上看,主要涉及虛擬數字錢包、區塊鏈諮詢、虛擬數字貨幣行情服務等三個方面,虛擬貨幣及其生態相關仍具備相當廣闊的輻射範圍。

此外,在虛擬貨幣的細分領域中,貨幣交易和礦機日漸區域成熟。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數字貨幣礦機生產商分別是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科技,其中,嘉楠耘智已於 2018 年 5 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 IPO 申請,此舉也引發礦機託管的進一步火熱。

自媒體也是「區塊鏈瘋狂」中的佼佼者。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它們正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據不完全統計,名字裡有「鏈」的公眾號有 3700 多家,有「幣」的有 1350 多家。它們生產的文章也淹沒了其他一切類別。新榜趨勢顯示,最近 30 天,區塊鏈的文章有 5 萬多篇,僅在人工智能之下。

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圖)2015—2017文化娛樂板塊獲投企業細分領域分佈


文化娛樂板塊中,約有 42.86% 交易佈局在區塊鏈自媒體,2018 年以來有數十家內容自媒體獲得金額不菲的資金支持:3月1日,深鏈財經宣佈獲得來自梅花天使、PreAngle 等八家基金的 1000 萬元天使投資;3月2日,巴比特宣佈完成由普華資本和泛城資本聯合領投1億元A輪融資;3月6日,區塊鏈門戶網站火星財經宣佈獲得 A 輪融資,融資後估值達到 1.5 億元;5 月 22 日區塊鏈媒體“起風財經”宣佈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區塊鏈媒體的崛起首先來自於產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媒體作為信息的傳遞者,能夠及時迅速的為相關利益方提供智力支持,促進市場信息的流動性,為投資者與企業之間構建暢通的溝通橋樑。其次,區塊鏈媒體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媒體資源的權威性。優質的、客觀的媒體資源可以反作用於區塊鏈企業,為其業務發展提供高可信度的背書。

但對新榜指數超過 500 的公眾號進行分析,六成公眾號指數未超過 600,無一擠身微信 500強,單篇平均閱讀不過 5000,每 70 次閱讀貢獻1個贊。

當然,就像任何一次“風口”一樣,有探索者,也有跟風者。更多的區塊鏈自媒體,除了有圈內“大佬”或 KOL 站臺背書的少數,既缺乏專業能力,也缺乏行業資源,蜂擁而入,但其實不得其門。即使在區塊鏈自媒體這個衍生戰場上,也未能實現“撈一筆”的夢想。

區塊鏈自媒體可能像 2011 年的創投領域一樣,群雄逐鹿,已經過剩。所以區塊鏈自媒體這條賽道,著實非常擁擠。

融資輪次後移,初創期投資仍佔半壁江山


區塊鏈創業賽道還剩幾條?

(圖)2013-2018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輪次分佈


在融資輪次方面,中國區塊鏈企業近年來的融資輪次也在逐步後移,與國際趨勢趨同。但種子輪及天使輪的佔比仍然保持在60%以上,獲得D輪以上融資的企業屈指可數,生存難同樣是中國區塊鏈企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驅動


區塊鏈技術未能大規模引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技術的限制,但在 2015 年我國區塊鏈技術開始取得飛速突破,2015 年後我國區塊鏈相關專利增速超過 200%,成為我國專利數量增長最為快速的領域。在 IPRdaliy 和 incoPat 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2017年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100強》中,中國入榜的企業佔比49%,其次為美國佔比33%。其中阿里巴巴以總計49件專利排名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美國銀行全球專利總量共計44件;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排名第三,擁有33件全球專利總量。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區塊鏈專利擁有者中,央行系企業總量排名第一。阿里巴巴的區塊鏈專利涵蓋了發明、設計和實用領域,並且在區塊鏈合作、區塊鏈創新和應用層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專利技術獲得的突破和應用不僅對企業的技術佈局有深遠影響,也帶動了整個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開啟區塊鏈技術創新賽道


儘管我國尚未正式出臺國家層面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相關的監管法規,但各地政府已經出臺有關區塊鏈的政策指導意見及通知文件以支持探索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結合,並防範數字貨幣及ICO風險。

國務院自 2017 年來發文推動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鼓勵利用開源代碼開發個性化軟件,開展基於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試點應用。促進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建立新型社會信用體系,最大限度降低人際交往成本和風險。創新體制機制,突破院所和學科管理限制,在人工智能、區塊鏈、能源互聯網、智能製造、大數據應用、基因工程、數字創意等交叉融合領域,構建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網絡。

小結


區塊鏈作為高技術壁壘行業,再輔以相關政策的一併扶持,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隨著參與主體的增多,區塊鏈的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專利成為技術競爭重要的外在表現。

目前全球區塊鏈專利主要分佈在美國、英國、中國和韓國,據美國世界知識產權專利組織稱,2017 年全球超過五成的區塊鏈專利申請來自中國,區塊鏈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同樣來自中國。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已經公開的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達到1521條,其中 2016 年 109 條,2017 年激增到 860 條,2018 年截至目前已經公開 534 條,近三年增量顯著;申請數量最多的企業共計公開58項專利,約佔總量的3.81%。

區塊鏈專利正呈爆發式增長,從專利的本質而言,是技術創新擁有保障權利的表現形式,區塊鏈技術專利的爆發式增長預示著行業創新能力正在上升,通過技術公開贏得市場先機可以為區塊鏈應用落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智力支持,專利競爭伴隨著區塊鏈的火熱不可避免的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