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德國準備在敘利亞周邊部署軍事基地?

康答


無論德國是有心還是無心,反正敘利亞局勢的峰迴路轉,再次將德國捲入了這場大國博弈之中。


德國介入敘利亞局勢已經是箭在弦上。最初在八月份德國就和俄羅斯、土耳其敲定9月份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就敘利亞問題舉行三國首腦峰會。隨後由於伊德利卜局勢吃緊,德國做出了不排除加入美英法對敘利亞政府的打擊小組的表態,在之後德國防長訪問約旦、伊拉克,在駐紮有德國軍隊的上述幾國軍事基地裡高調視察,宣佈將建立行的軍事基地。顯然其繞著敘利亞轉圈的姿態已經表面,德國介入敘利亞局勢,勢在必行。

德國介入敘利亞之爭,是為了自身、歐盟能源安全,也是為了地緣安全。

中評在多篇文章中闡述過,德國,包括法國介入敘利亞危機,更多的是為了能源安全。敘利亞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通過敘利亞境內,供給給歐盟的遜尼派能源通道和什葉派能源通道之爭。這次法國和德國先後在敘利亞下場,顯然還是為了支持美國和遜尼派國家,試圖將敘利亞局勢向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讓遜尼派能源通道能夠勝利實施。


在地緣發麵,伊朗核協議生變,美國這次對伊朗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不折騰死伊朗誓不罷休的意味,伊朗國內保守派抬頭,退出伊核協議、重啟油濃縮,一旦石油被停止出口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近期在打擊境外庫爾德武裝時發射出的征服者110B精確制導型彈道導彈,更是讓外界吃了一驚。顯然伊朗已經不同昔日,其什葉派之弧已經隱然成形,戰略觸角已經伸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同時在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甚至也門方向都已經部署了其龐大的導彈庫。一旦美國和伊朗之間開撕,與北約高度重疊的歐盟勢必將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做出選擇,一旦和伊朗做出切割,支援美國作戰,顯然歐盟各國部署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或是歐盟的能源通道都會受到伊朗的威脅。


除此之外,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尤其是地中海的擴展顯然讓歐盟如芒在背。俄羅斯在地中海做大,顯然意味著歐洲柔弱的腹部將一覽無餘的暴露在俄羅斯的槍口之下。北約最近抓緊了在希臘的軍事部署,顯然是防範俄羅斯在地中海對歐洲的腹部一擊。尤其是對德國而言,其奉行的是大陸政策,對俄羅斯的威脅看的尤為重視。

所以為了遏止俄羅斯、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擴張,為了保障歐盟能源多元化戰略的順利實施,作為歐盟老大的德國,在法國下場之後,不得不也下場,穩住局勢。

但中評一直覺得,敘利亞局勢要想打破當前困境,需要一股新力量的介入,當然中評軍事一直覺得我國是最好的介入對象,其可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做個橋樑,給雙方一個臺階。現在德國的下場,也未必不能給美俄之間但當橋樑的角色。因為美國很遠,俄羅斯就在門口,德國近期已經開始在各方面尋求和俄羅斯的接觸,同時德國和俄羅斯要是能在敘利亞問題上達成共識,顯然將有利於雙方在歐洲方向的突破。



德國和俄羅斯將會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舉行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會談,所以從這次會談結果,或許就能判斷出德國介入敘利亞問題的一些原因以及其有可能採取的路線。


中評軍事


在中東問題上,德國向來都不是主要玩家,但隨著能源受到威脅,難民不斷湧入,和美國不斷的施壓,默克爾不得不開始擴大德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以解決其內部的多重問題。


從能源利益來看,目前德國85%以上能源嚴重依賴進口,而其中俄羅斯佔據了相當的比重。但隨著北約對俄關係的交惡,追隨北約政策的德國同俄羅斯的關係也不約而同的受到了影響,所以減少對俄能源依賴成為德國的目前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想擺脫對俄能源,另一條渠道就是中東地區。由於歷史原因,德國同土耳其和伊朗保持了良好的關係,所以開始加大從伊朗的能源進口,而管道則經過土耳其。但隨著美國中東敘利亞政策的轉變,迫使土伊兩國向俄羅斯走近,這對於德國來說等於回到了被俄支配的原點,能源領域日益臨近的威脅迫使德國不得不在加大中東影響力維護自身能源利益問題上做出選擇。



從難民問題上看,2011年阿拉伯世界開始的風暴席捲了整個中東,隨之而來地便是遍地的難民問題,僅敘利亞就有數百萬的難民通過南歐和東歐向德國湧入,這加重了治安成本,擾亂了正常民眾的生產生活秩序,從而誘發了德國內部的難民問題。儘管歐洲對此向土耳其等國撥款進行防患於未然,但隨著伊德利卜的戰事臨近,這些資金在面對新一批難民潮無異於杯水車薪,所以這直接導致德國加大了對中東地區的關切。



從對美關係的角度來看,一方面面臨不增加國防開支引起特朗普貿易對抗的風險,默克爾已經答應將國防開支從目前GDP的1.3%提高到2%,很顯然增加在中東的軍事部署既是符合自身利益,又是迎合增加開支的具體表現。而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戰略調整,導致中東地區出現真空從而形成政治動盪,德國選擇在中東加強部署填補戰略真空也暗合美方意願。


德國在敘利亞周邊準備部署軍事基地,其目的不只是迎合敘利亞問題,結合近20年德國的戰略佈局來看,更像是在為拓展中東地區影響力而做準備。


馬克觀察


根據“阿拉伯電視臺”的報道,9月15日,德國女防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約旦訪問,她視察了艾茲賴格空軍基地。該基地駐有300名德國官兵、一架空中加油機和4架戰鬥機。當談到德國是否要在中東地區建新軍事基地問題時,她表示:“這會很快發生。”馮德萊恩稱,在中東地區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以保持在該地區的長期軍事存在。


多家中東媒體對馮德萊恩的中東之行進行了跟蹤報道,在與伊拉克國防部長希亞利舉行會談後,伊拉克國防部長希亞利稱:“未來我們希望與德國加強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如軍事訓練、武器裝備和情報工作。”顯然,德國有意保持在中東地區的長期軍事存在,德國女防長馮德萊恩此次中東之行倒是可以看作是:為“保持長期軍事存在”探路,並試圖尋找可以提供基地的國家。

德國在敘利亞周邊尋求建立軍事基地,實際上針對的並非是敘利亞,德國主要還是出於自己的戰略考量、能源需要。德國的能源缺口很大,85%依賴於進口,俄羅斯的能源佔比很大。隨著北約與俄羅斯關係緊張、北約與俄羅斯對抗升級,德國必然要考量能源進口渠道的多樣性。在中東地區擴大德國的影響力,尋求與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是德國的現實需要。



德國與俄羅斯開展的能源合作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俄羅斯在中東已經站穩腳跟,對歐洲無疑形成了潛在威脅。法國已經就敘利亞伊德利卜的戰事釋放出了信號,德國隨後也表示了關切,德國防長訪問中東各國,等等。歐盟剩下的這“兩駕馬車”的態度已經表現了出來:擔心俄羅斯在中東擴大的影響力對歐盟的安全構成威脅。德國在中東設立軍事基地,可以部分阻止俄羅斯影響力的擴大,並能夠即時掌握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一舉一動”。


除了出於能源與安全的考量之外,再有就是難民問題以及來自於美國的壓力。中東戰亂,大量的難民就會湧入歐洲,不僅對歐盟各國的經濟、治安等影響相當大,還會帶去恐怖襲擊。這也是歐盟各國最擔心的問題,德國已經在難民政策上做出調整,歐盟各國也就難民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德國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是為了解決、應對這兩個問題。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即便是沒有美國的影響,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也會對俄羅斯打進中東特別關注——俄羅斯始終都是歐洲的敵對國,合作可以,防範俄羅斯也是必然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