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馬原方法論重點總結(2)

(編輯整理/中公考研網)今天為大家整理發佈“2019考研政治:馬原方法論重點總結(2)”,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二、辯證法(2個核心、3大規律、4對範疇)

2個核心:聯繫、發展

@聯繫(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1、(內部要素及相互之間的關係)聯繫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2、(客觀性)聯繫是客觀的,凡真實的聯繫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可以從事物的固有聯繫中把握事物,但決不能用臆想的聯繫代替真實的聯繫,否則將陷入詭辯論。

3、(普遍性)聯繫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內部和外部都處在相互聯繫之中,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繫中的一個環節並通過它體現出聯繫的普遍性。

4、(多樣性)聯繫在內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

PS:聯繫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質世界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

引申概念:

系統(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a、(整體性)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

b、(結構性)系統的性質不僅取決於構成系統的各要素的性質,更取決於這些要素的組成方式即結構。

@發展(永恆性、普遍性)

1、(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本質)是創新。

2、(永恆性、普遍性)過程論5要點:a、世界上沒有永恆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e、因此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而不是具體事物的集合體。

2019考研政治:馬原方法論重點總結(2)

3大規律:質變量變律、否定之否定、對立統一律

@質變量變律(區別與聯繫-轉化與滲透)

1、質、量、度

a、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並區別於他事物的規定性。質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範圍、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適度原則。

2、量變和質變的關係

a、區別: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體現了事物的連續性;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連續性的中斷(即非連續性)。量變一般不顯著,速度緩慢,質變則變化顯著、迅速;事物變化是否超越量變的範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量變和質變的區別具有相對性。

b、聯繫: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

相互轉化: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向量變轉化,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併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

相互滲透:量變中滲透質變,即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中滲透量變,即在質變中包含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由部分質變到根本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相互交替、以至無窮。

@否定之否定(辯證否定觀、否定之否定)

1、辯證否定觀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種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

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引起的客觀的自我否定:它是發展和聯繫環節的辯證統一,即揚棄。

2、否定之否定

辯證的否定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的過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對立統一律(矛盾規律)(同一與鬥爭、內因與外因、普遍與特殊、兩點與重點)

1、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原理

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鬥爭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鬥爭性而存在,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鬥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

2、內外因辯證關係原理

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即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的關係,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b、區別: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個別)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質;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c、聯繫: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統一。普遍和特殊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辯證關係原理

a、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間的辯證關係,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b、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c、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均衡論;堅持兩點論中的重點論,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

4對範疇:現象與本質、必然與偶然、原理與結果、可能與現實(辨證關係)

@現象與本質

1、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在聯繫相互關係的一對範疇。

2、區別與對立:

a、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繫;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和表面特徵。

b、現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從正面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歪曲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不能把它同標誌主觀反映範疇的錯覺混為一談。

c、現象和本質的區別與對立具體表現為:其一,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本質是同類現象的共性。其二,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的。其三,現象表現於外,是表面的,可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質深藏於內,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維才能把握。其四,現象是豐富多樣的,本質是單純的。

3、辯證統一:

本質是現象的根據,決定現象,總要通過現象來表現;現象總是表現著本質,沒有不表現本質的現象:一切事物都有現象和本質的辯證統一。

@必然與偶然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產生、發展、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範疇。

2、區別與對立:

a、必然性是指在事物發展中一定如此的趨勢;偶然性是事物發展中並非必定發生的、不確定的趨勢;

b、必然性是由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決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決定的;

c、必然性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它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偶然性則對事物的發展起影響作用,它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

3、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

a、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並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

b、偶然性一定與必然性相互聯繫而存在,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偶然性為必然性的發展開闢道路;

c、在一定條件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原因與結果

1、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後相繼、彼此制約關係的一對範疇。

2、關係特點:因果聯繫有時間順序的聯繫,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後,但並非任何前後相繼現象存在因果關係。

3、辨證關係: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沒有無因之果和無果之因;

b、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結果,結果又反作用於原因,使結果轉化為原因,原因則轉化為結果。

c、相互轉化: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鏈條中,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是確定的,不能例因為果或倒果為因。在不斷髮展的因果鏈條中,兩者的區分又是不確定的,即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也就是“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

4、因果聯繫具有客觀普遍性和複雜性。

PS:否認因果關係的客觀性-非決定論-唯心主義

@可能與現實

1、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係的一對範疇。

2、相互對立:

a、現實性是指現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實際存在性,是已經實現了的可能性。

b、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中、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各種趨勢。

3、可能性的複雜性及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相互依存和轉化

a、把握可能性這一範疇,要注意區分:可能和現實;可能和不可能;現實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現實的可能(看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前是後非);多種可能性(特別是兩種相反的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b、立足現實,認識可能性的複雜性,創造條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