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政治複習微觀知識整合方法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各國高度重視綜合國力的提高,十分重視國民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顯得責任重大並且責無旁貸。

摘 要: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綜合國力的較量又取決於國民綜合素質和國民綜合能力的較量。為此,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公民綜合能力的培養。面對農村高中學生基礎差、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筆者為了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考政治複習中進行知識整合的探索與嘗試,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鑑價值。

關鍵詞:思想政治;整合;能力

而農村高中在教育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下,不但生源緊張,而且生源差。所以,農村教師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責任更重、困難更大。筆者,面對農村高中學生基礎差、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面對農村高中教師只是列知識清單或清理知識,學生缺乏理論知識與生活經驗整合的能力、缺乏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融合的能力、缺乏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培養他們整合、融合和綜合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嘗試。現拋磚引玉,請求專家指導,與同仁商榷。

一、知識整合的涵義

知識整合就是通過具體的知識點(概念、原理)或考點與學生已有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積累之間聯繫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網絡、結構或將分散的知識點、考點通過各種聯繫聯結起來,構建和還原為知識體系、網絡、結構。這樣的整合,有利於學生頭腦中的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有利於擴大學生的認識潛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深入、聯繫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習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重點突出,找出知識的聯繫,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的體系;可以使學生更準確、更系統、更完整、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更靈活地運用知識,便於學生的記憶、回憶、應用以及提高知識應用的準確率,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優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知識整合的現狀

目前,高考政治一輪複習基本上還是按教材編排進行,逐課、逐節、逐框地簡單機械地重複複習,教師只是列出的知識清單和清理知識,可以說根本沒有有效地將教材知識按教材的邏輯結構或知識的邏輯結構進行整合,即使有也無非是孤立地或淺表層次地聯繫知識導致學生疲勞而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基礎知識難以定位於知識體系中,難以從理論的高度把握知識本質內涵以及深層次的聯繫。高考閱卷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考生答題時總是圍繞一個要點反覆論證、重複作答,對其他要點避而不談,造成要點缺失,失分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知識不成體系,支離破碎,掛一漏萬。下面是一位同學對“為什麼要重視產品質量,打擊假冒偽劣”這一問題的解答: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費了大量的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因而不能成為商品。企業重視產品質量,能夠增強競爭力,打擊假冒偽劣有利於維護人民的利益,維護市場秩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可見,知識掌握不繫統是答題要點缺失的首因。所以,把握知識聯繫,構建知識體系,顯得十分重要。

因此,高考政治複習,必須以新課標、考試說明為依據,以教材為基礎,有必要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將有聯繫和系統的內容相對集中,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挖掘教材內容,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把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歸類,形成具有便於學生學習的知識結構體系,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便於學生對此類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

那麼,如何在實際高考政治複習中整合知識,如何把零散的知識連成線,構成面,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形成知識體系呢?

三、知識的整合

知識的整合,可以多形式、多角度地進行。筆者主要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進行政治知識的整合。這裡從微觀層面闡述如下。

1.含義:微觀層面的知識整合就是把思想政治教材,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部分教材,按照具體知識點、考點進行的整合。

2.要求:微觀層面的知識整合力求準確、全面、深入。

3.方法

(1)線索法

①內在邏輯法

即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可以在一個框標題、一個節標題或一個課標題內進行。僅以在一個框標題內予以說明。如,《哲學常識》中“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繫”:“是什麼”──原理內容和方法論意義;“為什麼”──整體處於統帥的決定地位,任何整體都是由部分組成的,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怎麼辦”──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②相關知識法

即以相關知識為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如,商品兩因素──質量問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價值規律──市場自發調節缺陷──市場秩序──宏觀調控(道德、法治)──企業信譽形象──市場交易原則──消費者合法權益。

③同類知識法

即以同類知識為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也就是圍繞“辯證關係”、“原則”、“職能”、“制度”等同類知識進行整合的方法。僅以“職能”為例予以說明:貨幣的五項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庫。此外,還具有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的職能。國家的職能──具有對內(政治統治、社會管理)和對外(保衛、交往)兩項職能。人民政協的基本職能──政治協調、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④行為主體法

即以行為主體為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也就是圍繞“企業”、“勞動者”、“農民”、“消費者”、“人民代表”、“公民”、“政協”、“國家(政府)”、“黨”等行為主體進行整合的方法。僅以“農民”為例說明。按對“農民”相關知識點整合如下:建設現代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穩定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農業投入;關鍵是依靠科技進步,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農業內部、產業之間);深化農業綜合改革,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型農民。

(2)數字法

把具體知識點、考點,按規律用數字排列形式進行整合的方法。如,《政治常識》中“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係”可以用這種方法整合如下: “一個新關係(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係)”(和諧統一)、“兩大義務(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三大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三條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四種意識(法律意識、納稅人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參政意識)”。

(3)異同法

即把相同或相近的具體知識點、考點,按異同或區別與聯繫用列表對比形式進行整合的方法,也稱比較法、對比法或表格法。如,《經濟常識》中物品、勞動產品與商品之間的關係;《哲學常識》中意識、認識與社會意識之間的關係,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之間的關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間的關係以及《政治常識》中公民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整合。下面以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間的關係為例列表說明:

關係

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含義不同

範疇不同

唯物論

辯證法

辯證法

依據不同

物質第一性

規律客觀性

矛盾特殊性

要求不同

主觀符合客觀

按規律辦事

具體分析問題

意義不同

相同

都是科學的方法論

(4)包

即把同一範疇的知識點、考點,用簡圖(圓圈或括號)表示範圍大小進行整合的方法,也稱圓圈法或括號法。如,《經濟常識》中物品、勞動產品與商品之間的關係,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關係;《哲學常識》中運動、變化、發展的關係之間的關係,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作用與意識反作用之間的關係等知識都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整合。下面以《經濟常識》中物品、勞動產品與商品之間的關係說明:

「政治」政治複習微觀知識整合方法


(5)辯證法

即對相對應的知識點、考點,用辯證(決定作用或反作用)關係的方法進行整合的方法,也稱“禮尚往來法”。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價值與價格、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國體與政體等。

(6)網絡法

即對相對應的知識點、考點,用網絡(結構、系統)的方法進行整合的方法,也稱結構法或系統法。如,《經濟常識》有關市場經濟的知識可以用這種方法整合如下:

「政治」政治複習微觀知識整合方法

又如,《哲學常識》中唯物論部分物質與意識的相關知識按照這種方法可以整合如下:

「政治」政治複習微觀知識整合方法


再如,《政治常識》中國家的相關知識,按照這種方法可以整合如下:

「政治」政治複習微觀知識整合方法


總之,通過教師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構建,使學生將原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從而使知識結構化、網絡化、系統化,把每一課、每一節、每一框的知識,甚至每個知識點定位於該結構、網絡或體系中,並在知識定位的前提下,對每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