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推薦|地理與法:政治、文明與歷史(2018年秋)

地理與法:政治、文明與歷史

——北京大學法學院——

《法學經典選讀》課程(2018年秋)

主持人:

強世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孔 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傅 正清華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所博士後

一、 課程描述:

本課程為研究生課程,屬於文獻閱讀、學術討論和寫作訓練課程。

1、 所有學科同學在上課前必須讀完每次課程的必讀文獻,並撰寫2000字左右的讀書報告,主要是綜述文獻的基本內容。授課老師會在課堂上隨時抽查提問。

2、 選課同學必須選定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次課程的主題,並根據安排在課堂上做報告。做報告的同學必須同時閱讀參考文獻的內容。在學生報告的基礎上,授課老師講授相關內容並主持討論。

3、 選課同學在期末就自己選定的主題在相關授課老師指導下寫一篇學術論文,字數不少於8000字。

二、 考核:

1、 課堂報告和平時課堂發言討論:40分

2、 期末論文60分。

第1講 導論

課程介紹

第2講 陸地與海洋:格老秀斯與海洋自由論(強世功)

【必讀文獻】

格老秀斯:《海洋自由論》,導言—第七章,上海三聯版。

施米特:《陸地與海洋》,華東師範大學版。

【參考文獻】

1、塔克:《戰爭與和平的權利》,譯林出版,第三章。

2、塔克:《自然權利諸理論》,吉林出版,第三章、第四章。

3、易平:《格勞秀斯的國際法理論》,載高鴻鈞、趙曉力主編:《新編西方法律思想史》,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4、Helen Thornton, Hugo Grotius and the Freedom of the Se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time History, XVI, No.2(Dec.2004), pp.17-38.

第3講 地理、帝國與普遍主義法秩序:孟德斯鳩(強世功)

【必讀文獻】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第一章,第十四-二十章。

【參考文獻】

1、施特勞斯:《從德性到自由》,華東師範大學版,第369-497頁。

2、潘戈:《孟德斯鳩的自由主義哲學》,華夏版,第六、七章。

第4講 市民社會與國家實體:黑格爾(傅正)

【必讀文獻】

盧梭:《社會契約論》第1卷第1章“題旨”、第4卷第8章“論公民宗教”,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序言、導論、第3篇第2、3章“市民社會、國家”,範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年。

【參考文獻】

黑格爾:《德國法制》,薛華編譯:《黑格爾政治著作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

施米特:《霍布斯國家學說中的利維坦》,應星、朱雁冰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科耶夫:《法權現象學綱要》第3部分第2章,邱立波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第5講 地理、文明與普遍歷史:黑格爾(傅正)

【必讀文獻】

黑格爾:《歷史哲學》緒論、第1部第1、2篇“東方世界·中國、印度”、第4部第3篇“日耳曼世界·現代”,王造時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第1部分、第5部分,黃勝強 、許銘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參考文獻】

希克斯:《黑格爾倫理思想中的個人主義、集團主義和普世主義》、《黑格爾論國際法、國際關係與世界共同體的可能性》、《黑格爾方法論下的區域主義、全球主義和世界秩序前景》,收於邱立波編譯:《黑格爾與普世秩序》,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莊振華:《黑格爾的歷史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第6講 大陸、戰爭與法:法國與德國(孔元)

【必讀文獻】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三卷第八篇,第851-948頁。

若米尼:《戰爭藝術概論》,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版。

朱利安·科貝特:《海上戰略的若干原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參考文獻】

Beatrice Heuser, Reading Clausewitz, Pimlico, 2002, pp. 124-142.

施米特:《作為政治思想家的克勞塞維茨》,載吳彥、黃濤:《國家、戰爭與現代秩序》,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3-34頁;

施米特:《游擊隊理論》,載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劉宗坤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9-440頁。

第7講 內陸、海洋與德性:美國

(強世功)

【必讀文獻】

特納:“邊疆在美國曆史上的重要性”,

載張世明:《空間、法律與學術話語》,黑龍江出版社。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海洋出版社,第一章-四章。

馬漢:“亞洲問題”,載《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

【參考文獻】

波考克:《馬基雅維裡時刻》,譯林版,第十五章。

卡明斯:《海洋上的美國霸權》新世界出版社,第一至五章。

第8講 空間革命與全球戰略:英國

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商務版。

麥金德:《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上海人民版。

【參考文獻】

Gerry Kearns, Geopolitics and Empi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強世功:“陸地與海洋:空間革命與世界歷史的‘麥金德時代’”,《開放時代》,2018年第6期(即出)

第9-10講 陸地、海洋與全球法權秩序:施米特(孔元)

【必讀文獻】

施米特:《大地的法》,劉毅、張陳果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參考文獻】

William Hooker, Carl Schmitt’s Internation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第11講 自然地理與國家有機體:德國(傅正)

【必讀文獻】

拉策爾:《作為邊緣機體的邊疆》,張世明等主編:《空間、法律與學術話語:西方邊疆理論經典文獻》,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

Karl Haushofer, “Why Geopolitik?”, “Defense of German Geopolitics”, The Geopolitics Reader, edited by Gearóid Ó Tuathail, Simon Dalby and Paul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the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003;

多爾帕倫:《豪斯霍弗將軍的世界:行動中的地緣政治學》(1942),方旭、張培均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參考文獻】

達爾文:《物種起源》,周建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第1章,周紅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傑弗裡·帕克:《地緣政治學:過去、現在和未來》第1—3章,劉從德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彼得羅夫:《俄羅斯地緣政治——復興還是滅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第12講 美蘇共治與亞洲格局:二戰時期的美國(傅正)

【必讀文獻】

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學》,劉愈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第1部分第1章“中國及其周邊領土”,唐曉峰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拉鐵摩爾:《亞洲的決策》,曹未風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年。

【參考文獻】

施米特:《禁止外國勢力干涉的國際法大空間秩序:論國際法中的帝國概念》,方旭譯,《經典與解釋51:地緣政治學的歷史插曲》,北京:華夏出版社,2018年;

入江昭、孔華潤編:《巨大的轉變:美國與東亞(1931—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郭濟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拉鐵摩爾著,磯野富士子整理:《蔣介石的美國顧問——歐文·拉鐵摩爾回憶錄》,吳心伯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第13講 冷戰與後冷戰:20世紀後半葉地緣政治變遷(傅正)

【必讀文獻】

喬治·凱南:《美國大外交》,雷建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亨廷頓:《文明的衝突》,周琪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年。

【參考文獻】

沈志華:《冷戰的起源:戰後蘇聯的對外政策及其轉變》,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

布熱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金容九:《世界觀衝突的國際政治學——東洋之禮與西洋之法》,權赫秀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第14講 地緣、歷史與文明傳統:俄國

(孔元)

【必讀文獻】

彼得羅夫:《俄羅斯地緣政治:復興還是滅亡》,於寶林、楊冰皓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參考文獻】

Alexander Dugin, Last War of the World-Island: The Geo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Russia, Arktos, 2015.

孔元:《歐亞主義迴歸與全球革命:亞歷山大·杜金的地緣政治觀》,《文化縱橫》,2015年第5期。

第15-16講 討論課

討論學生的課程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