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電影的存在並非為了審判個人,導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設計一個壞人故事,(世界)也許就變得黑白分明,但我認為不這樣做,反而會讓觀眾將這個問題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覆思索。

那樣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變,我總是期盼看電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時,對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變,能成為他們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機。”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在國內上映已有一週。

是枝裕和,又一次帶我們去看那些底層人士,教我們去理解,社會中的壓力如何擠壓精神上的生存空間。

但又不同於那些描繪底層人民生活的影片,它沒有刻意強調生活的苦澀,反而散發出一種日常的家庭溫馨與快樂。

儘管這些細小的幸福某種程度上也是“偷”回來的,但是枝裕和更想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個世界和人生中存在的灰度。許多人的選擇,只不過是在與生活的種種壓力和不得已,做出的無奈妥協之舉罷了。

如這期《八分》道長所說,真正的藝術作品總是讓我們瞭解到人類生活的灰度。“它並不是為了麻痺我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讓我們無法下道德判斷,而是要讓我們在做任何判斷的時候,能夠多一重理解力。”

1

我們之所以曉得做道德判斷,分得清是非黑白,通常不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學到了一套非常深奧的倫理學原理,也甚至不一定是我們的父母、老師給我們耳提面命,教導我們如何明辯是非。

往往我們這種道德思考與感知能力,是來自我們小時候看過的童話故事、寓言、動畫片、電視劇、電影,通過這些內容,我們潛移默化地學懂了一套道德判斷的方法。更早幾代的人則可能是透過戲曲來學習的。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這些大眾的、通俗的藝術作品,常常能夠提供給我們一套簡單、黑白分明的,關於人的判斷方法,比如說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好人會有好報,壞人會有惡報。

但是很有趣,我們通常又都覺得這些東西是給小孩看的,人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我們人類所處的現實太過複雜了,實在不是那些簡單的戲劇模式可以涵蓋的。

因此一個小孩總會看電影看到一半,問問大人這裡面到底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時讓我們覺得很可笑。

傻孩子,這個世界哪有那麼簡單,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人類身上存在的灰度是非常寬闊的。

我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樣的電影能夠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的灰度——那就是《小偷家族》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這部電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今年獲得戛納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劇作。

在他之前上一個得到金棕櫚獎的日本導演,就已經要數到21年前的今村昌平,當年得獎的影片是《鰻魚》。

再之前那已經是黑澤明時代的事了,換句話說,是枝裕和是日本歷來第三位獲得戛納金棕櫚獎的日本導演。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2

《小偷家族》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本來這部電影拍攝底層社會的一些邊緣人,完全可以拍成另一種很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東西。

比如拍這麼一些窮人、這麼一些被社會排擠出去的邊緣人,儘管生活困苦潦倒,可是他們依然要做好人好事,最終好人有好報,終於獲得成功的這樣一部電影,按這種套路就是一部最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了。

或者再退一步,它也可以拍成另一種通俗劇的套路,那是一種叫做poverty porn的俗套。

什麼叫poverty porn呢?這是英文中的一種說法,如果直接中文翻譯,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貧窮色情片(注:另一種翻譯為「窮情影像」)。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貧窮色情片」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想想看,色情電影一般認知中是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它訴諸的是我們最直接的、本能的感官反應。

同樣的,「貧窮色情片」也是類似,這類影片要拍那些低下階層,拍那些非常窮苦的人,但它並不是拍他們如何憑著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奮鬥,最後終於獲得成功,如果那樣就太過主旋律了。

這類影片是怎麼樣的呢?他們專注於拍那些貧窮困苦或低下階層的慘況,讓我們看到之後有一種本能反應,這種本能反應就是我們的同情心。

「貧窮色情片」能夠刺激起我們的同情心,一種廉價的同情心。

因為,在貧窮色情片裡被拍攝的那些人,往往生活很窮苦、很糟糕,也許最後也不一定得到什麼好報,但是至少能夠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有些人活得太慘了。

這種電影不具批判性,卻運用非常濃重的色彩去描繪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往往我們看完這種電影之後,事後莫名其妙的會覺得自己的良心上得到了某種滿足或安慰。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因為雖然我們似乎什麼事都沒做,但就憑著只看了一部電影或紀錄片,感覺自己又關懷了社會一把,證明我也是一個尚有良心的人,懂得同情低下階層的處境,這就是所謂「貧窮色情片」的作用。

但《小偷家族》卻不是這樣。

《小偷家族》拍的是一群日本社會底下最邊緣、最底層人的故事。他拍的這些處在底層狀態的人,這個家族裡面的人,還不只是我們通常在熒幕上看到的那些底層社會人群的模樣。

3

他們究竟是一群什麼人呢?他們窮則窮已,慘則慘已,可偏偏他們還是罪犯。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這個「罪犯」還不光是這個片名的「小偷」兩個字所能夠涵蓋的,他們犯下的錯誤包括了,比如偷偷騙騙,騙取一個死去的老人的退休金,偷超級市場裡面的東西;又比如參與到色情產業,展現自己的裸體給那些宅男看,還有偷拐人家的小孩,甚至還有犯下殺人的罪行。

像這樣一群真的犯了重大罪行的人,雖也窮苦,但我們會同情他們嗎?聽起來不太可能,然而這部電影卻讓觀眾對這樣一群人也產生了一種同情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是枝裕和有一部電影跟這部電影有點相似,那就是早在2004年拍出來的《無人知曉的清晨》,或者也有翻譯成《無人知曉》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那部電影裡的男主角,是一個當年才14歲的男孩子,叫柳樂優彌。柳樂優彌憑藉這部電影,獲得當年戛納影展的影帝,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影帝,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打破這個記錄。

《無人知曉》講的是怎樣一個故事呢?在這部電影裡,也是一個很古怪的家庭,有這麼一位媽媽,她跟不同的男人生下了四個孩子,後來她又愛上了另一個男人,決心要追求自己浪漫幸福的新生活,就把這四個孩子丟到一邊不管了,讓他們自生自滅,於是這整個家庭就變成純粹由四個孩子組成的一個家庭。

如果我們這樣聽下來,我們一定會譴責這個媽媽太狠心、太壞了。令人驚訝的是,是枝裕和在這部電影裡卻沒有對這個媽媽做任何道德批判,相反的,他讓我們發現這個媽媽其實是一個很天真的人,她只是想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難道這有什麼不對嗎?

所以《無人知曉》這部電影出來之後,當年也被許多人批判指責,認為它太沒有道德價值觀了。

4

這讓我想起,是枝裕和曾有這樣一部描述自己拍電影的經歷和心路歷程的書,書名非常直接,就叫做《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這本書裡有一段話常常被人拿出來引述,這句話叫做:

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

壞蛋或許是用來讓故事或者事件變得更容易理解,但如果不用壞蛋這個角色,是否反而可以讓觀眾把這個電影當成自己的問題,帶回日常生活中呢?

這句話怎樣理解呢?我們用《小偷家族》裡一個很具體的處境來闡釋,就能夠明白了。

在電影裡,有一個小女孩——由裡,她其實就是我剛才所說的,被這個罪犯家庭拐走的一個孩子。

可是拐走孩子這件在我們看起來十惡不赦的事,在這部電影裡卻讓我們看到更豐富、更立體、更另一面的東西。

原來這個小女孩,是一個很可憐的小女孩,在她原本合法的家庭裡,父母對她家暴虐待,有她這個孩子也跟沒她差不多,將她丟在一邊不管不顧。

因為她實在太可憐了,所以這一家人就決定把她帶回去照顧。帶回去之後他們真心的愛護她,而這個小孩也真的覺得自己好象得到了一個家庭的溫暖,十分快樂,直到整件事被警察揭穿,前來抓人為止。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當然這些警察也不是壞人式的臉譜角色,他們非常盡責,但是當他們詢問這個小女孩的時候,將所有的重點都集中在她是如何被人拐走這件事上,在媒體去報道、去採訪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就尋著這樣一個路線去談。

因此,從媒體的角度、從警察的角度,這件事看起來是非黑白是很分明的,拐走她的人就是壞人,而小女孩原本的父母卻是無辜的受害者。

但是從我們觀看這部電影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是一對生了孩子不僅不管不顧,還要家暴她的父母,以及拐走了小女孩反而給了她家庭溫暖的這樣一個罪犯家庭。請問這樣對比,你還能夠說得出誰究竟是好人、誰是壞人嗎?

5

真正的藝術作品總是讓我們瞭解到人類生活的灰度。它並不是為了麻痺我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讓我們無法下道德判斷,而是要讓我們在做任何判斷的時候,能夠多一重理解力。

這種理解是帶有同情心的,是一種同情的理解,壞人是否就是全方位的壞,壞到底呢?好人又是否就是全方位的好,好到底呢?

一個犯下重大錯誤的罪人,他之所以犯下某些罪行,是不是有一些我們並不知曉的理由?除了犯下那些罪之外,他每一天的生活裡是否仍然有一些很基本的良善時刻呢?

梁文道談《小偷家族》:傻孩子,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所以,《小偷家族》是拍給大人看的電影。

它不符合我們的主流價值觀,用我們日常的話,可以說是“三觀不正”。

但是三觀非常正又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電影,就是那種你看了之後馬上就能說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電影——這種電影,還好,不用輪到是枝裕和來拍。

還好,我們在中國還能看到這樣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