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很优秀,但刘邦有一点无人能及

刘邦和刘秀都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张良认为刘邦的接受吸收能力无人能比,出自“天授”,因而成为刘邦的追随者。刘秀也有吸引人的磁力。马援认为刘秀“恢廓大度,同符高祖”。曹植认为“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叹息。”两个人都能让英雄豪杰甘拜下风,甘心追随,确实有着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

有人以为刘秀没啥,靠的是刘氏的名号。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皇家子孙的名号有点作用,但不能予以夸大。刘邦从平民起家,刘秀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进过太学的农民,也是光杆司令。如果仅仅靠刘氏子孙的名号,是没有号召力的。刘盆子、刘玄等被刘氏子孙被立为皇帝的有好几个,后来都失败了。

刘秀是很全面的。曹植说:“其为德也,通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和睦九族,有唐尧似的美称。高尚纯朴,有伏羲似的品质。谦虚纳谏,有周公吐哺似的辛劳;留心民生,有计时日晷似的勤奋。”

就知识水平和见识而言,刘秀高于刘邦。刘秀“通达而多识”,“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刘邦没有统帅全军的能力,所以拜韩信为大将军。刘秀自己就是大将军。而韩信认为刘邦至多能够率领十万军队,一个普通将军的水平。

刘秀也比刘邦谨慎。刘秀既谨慎,又果敢。刘邦虽豁达,但粗心。彭城之围,就是粗心大意所致。谨慎的刘秀是不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的。

刘邦比较粗俗,溺尿于冠,张口闭口“乃公”,以他人的老子自称;刘秀比较文雅,绝没有粗言恶语。

但是刘邦有无人能及的特点,那就是他有自知之明,不耻下问。这弥补了见识的不足。“不然,斯不免于间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

作为一个领导,不可能都像刘秀那样“通达而多识”,在现在这样一个专业化的时代,尤其不能要求领导成为多面手。刘邦的自知之明,不耻下问,从谏如流,正是一个领导应该具有的心智。作为领导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负,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做到刘邦那样的不耻下问、从谏如流并不容易。因为人不是机器,巨大的成功会让人产生错觉,会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就是智慧的化身,觉得自己浑身充满力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因此,任何他人的建议都是对自己智慧的亵渎,都是对自己尊严的冒犯。可是刘邦没有,刘邦依然是低身段的。当书生陆贾以“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劝诫刘邦时,“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刘邦并没有以接受他人的建议为耻。

刘邦之伟大,就在于他集众人之长为己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