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
古人的名,主要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覆斟酌。《左傳》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另外,取名還反映著時代特點,上面提到的夏商兩代喜歡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來在長期封建社會里,官宦富貴之家,多以忠孝節義、福祿壽康、升官發財之義來命名,所以叫仁、義、禮、智、信、得福、德貴、延壽、榮升、繼祖、耀祖、續宗的人特別多。平民百姓也想過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孫,上學唸書,所以叫富貴、德福、進財、志學、平安、長順、滿倉、滿囤、保成、金鎖、栓柱等名字的特別多。 建國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名,如建國、援朝、衛國、擁軍、建軍、支越、留蘇、衛東、紅衛、文革、學工、支農等。
古人的“字”
“名”只能是長輩稱呼你,或者你自己稱呼自己。在古代同輩之間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取一個“表字”來互相稱呼以表達尊重。項羽,名籍,字羽。屈原,名平,字原。所以一個字和兩個字的表字都有,但常見是兩個字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和尊敬。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人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表字的起法一般有:
(1)第一個字表示在家族同輩中的位次“伯仲叔季”,比如孫權字仲謀,表示他在家排第二;孫策字伯符,表示他是老大。
(2)第一個字用子,是對男人的一種美稱,比如曹植,字子建。
(3)和名字相近或相同或相反,比如班固,字孟堅,都是堅固的意思。
(4)對名字的一種補充,例如趙雲,字子龍,雲從龍,風從虎。
表字和名在意義上有何聯繫: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清代訓詁學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歸納、揭示了當時的人名與字之間的五類關聯,全面而準確。現補充實例,列舉如下:
(1)同義互訓。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
孔子的學生樊須,字子遲。須與遲,都有等待的意思。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陸游,字務觀。遊、觀義同。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 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 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2)反義相對。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3)連類推論。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
孔子的弟子南宮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論到“容”,受容。 楚臣仲歸,字子家。由歸而家,順理成章。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周易》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高明,字則誠。《禮記》日:“誠則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誠是明的前提條件,明是誠的後果。 于謙,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4)據義指實。意義相延的:即表率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
齊公子固,字子城。由堅固之義,引指高大實在的城牆。 魯人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指具體的耕牛。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楊達,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丘錫,字永錫。永錫是“永錫難老”的省約,出自《詩經·魯頌》,延伸了錫的含義。 雷簡夫,字太簡。也是延伸強調了簡義。
(5)辨物統類。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
衛人邃瑗,字伯玉;齊人陳灌,字子玉。瑗、灌均為玉類之一種。 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楚公子魴,字子魚。鯉、魴均為魚類之一種。 梁鴻,字伯鸞。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李漁,字笠翁。漁翁常戴蓑笠。 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互為輔助。
古人的“號”
現在的人,大多數有“名”,無“字”,所以當我們說到“名字”的時候,通常指的僅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數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識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還有“號”。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閱讀更多 君平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