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智慧,道理何在

古人:“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智慧,道理何在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出自《增廣賢文》,有時候也有人說“虎毒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或者直接把原文意思全部改了,變成“虎毒猶可近,人毒不堪親。”

其實“虎毒猶可近,人毒不堪親。”這樣的說法也有道理,非常直白的意思,一讀便知。而“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卻有點出人意料了,為什麼越熟的人,越不可親近呢?

仔細揣摩這句話,裡面的道理很深刻,大概就是“物極必反”吧,有時候兩個人的關係,當好到“共穿一條褲子”的時候,就可能會鬧矛盾了。因為關係太好,對對方的期待和要求肯定也高了,這樣一旦對方讓自己失望了,就可能恨意頓起。

古人:“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智慧,道理何在


“人熟不堪親”這句話尤其適合朋友、同事、哥們、閨蜜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最容易從極其親密、無話不談走向形如陌路、不共戴天。所以古人拿“虎生尤可近”來襯托熟人之間關係的危險。其實虎生也是不可近的,但跟熟人比,好像老虎吃人的威脅不值一提。

古代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秦末的張耳和陳餘。張耳和陳餘是患難之交,二人都被秦朝通緝,在逃亡的過程裡,張耳還曾救過陳餘的性命。二人後來在趙國,被秦將章邯攻打,張耳被困鉅鹿。這時,陳餘正帶著幾萬人駐紮在離鉅鹿不遠的地方,張耳幾次派人催促陳餘前來救援。

古人:“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智慧,道理何在


但陳餘感覺自己兵太少,去了也是送死,不如等張耳死了,自己給他報仇,於是幾個月按兵不動。最後,項羽破釜沉舟,打敗了章邯,也順便救了張耳。從此後張耳和陳餘不共戴天。後來張耳投奔劉邦,劉邦也想招攬陳餘,沒想到陳餘卻說:先把張耳的頭拿來。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雖然像張耳陳餘這樣最後走到互相要對方命的“熟人”很少,但熟人之間確實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最需要保持距離的就是“利益”,《增廣賢文》裡也有一句:“人親財不親,財利要分清。”這就是說關係親密後,如果利益再交織一起,更容易鬧出矛盾。

其實“人熟不堪親”,跟人的嫉妒心也有關。可能越是熟人,越嫉妒你的一些優點。這就是嫉妒之心,熟人更甚於陌生人。比如你取得成就後,可能跟你熟的人會更加嫉妒,反而陌生人對你的成績可以做到“不聞不問”。

古人:“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智慧,道理何在


清末時候,曾國藩每次立功,都要把官文的名字寫在前面給朝廷彙報,雖然官文什麼事不做,但他權力大,如果看曾國藩不順眼,或者嫉妒曾國藩功勞大,就會在背後給他穿小鞋,所以曾國藩非常謹慎,深知水滿則溢,不敢自己一個人居功,每次請功都要帶著官文。

總之,古人說的:“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是經驗總結,也不是說熟人不可親近,但要拿捏分寸,該保持距離就保持一定距離,明白這些道理可以受益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