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報告:中國癌症生存率低,新藥缺!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2月在北京發佈

《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2018報告

報告揭示了全球及我國目前嚴峻的癌症形勢和沉重的疾病負擔,以及加強藥物創新、提升藥品可及性對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疾病負擔的多重積極意義。

《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報告:中國癌症生存率低,新藥缺!

RDPAC執行總裁狄思傑致歡迎詞

RDPAC執行委員會成員林泰慷博士呼籲“政府、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應攜手努力,促進創新治療方案的研發,同時積極改善患者可及性,加速推進實現中國癌症防治的目標!”

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

結直腸癌食管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大約為1萬美元;

肺癌胃癌患者的負擔次之,約為9900美元;

肝癌乳腺癌的人均就診支出相近,約為8500美元。

每年281萬例死亡,癌症已成中國嚴重疾病負擔

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例,佔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中國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期在2015年預估為36.9% ,而美國在2012年已達70% 。癌症防治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其中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大約為1萬美金

20年死亡率降低23%,其中八成歸功於創新療法

RDPAC執行總裁狄思傑介紹,每年的2月4日為國際抗癌聯盟(UICC)指定的“世界癌症日”,旨在以創新促進各方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為人類造福。2017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為“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症 (WE CAN, I CAN)”。這種信心不僅來源於樂觀和勇敢,更來源於創新藥物的研究與成就所賦予人類的切切實實的成果與進步。

《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報告:中國癌症生存率低,新藥缺!

CSCO理事長吳一龍教授講中國癌症防治的進展和挑戰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指出:“以肺癌為例來看,短短這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已經讓晚期患者從過去不到一年生存期,到現在我們有可能讓患者活到四到五年左右,這種巨大的進步有賴於創新藥物的出現。”

報告中指出,中國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率在2015年預估為36.9%,相比美國2012年的數據 70%,主要差距在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癌症突變頻譜不同

《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報告:中國癌症生存率低,新藥缺!

2015年中國、美國、英國癌症5年生存率

根據 IMS 最新研究數據,中國在2010年-2014年全球癌症新藥可及性的排名遠遠不及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49個新藥中僅有6個在中國上市供患者使用,排名低於印度,高於南非。

《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報告:中國癌症生存率低,新藥缺!

全國癌症新藥可及性情況(2010-2014)

報告認為我國腫瘤防控研究的難點在於:

  1. 腫瘤發病機制複雜、高危因素難控制等原因導致我國腫瘤預防難;

  2. 有效篩查技術少、早期診斷技術水平低等因素導致腫瘤發現時普遍偏晚;

  3. 腫瘤治療效果差、復發轉移率高且腫瘤治療副作用大、精準性差等原因導致腫瘤治療難度大;

  4. 我國腫瘤自主規範少、基層醫院診療水平參差不齊、診療均質化程度低。

隨著人口特別是老齡化人口的增加,中國面對著來自癌症的嚴峻挑戰。通過癌症綜合干預、篩查和早診早治來減輕癌症疾病負擔、治癒或大幅度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量,是現階段中國在癌症防控領域的首要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