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環保「一刀切」式執法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上表示,堅決反對在環保督查中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行為!地方治汙“一刀切”看似令行禁止、從嚴從快,實則暴露出權力的任性,即平常不作為,臨事亂作為!

毋庸置疑,廣大人民及中小企業為了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堅決擁護和支持國家的環保政策,對無良企業大肆汙染環境賺取昧心錢的不恥做法也深惡痛絕!對國家取締關停這類企業自然舉雙手贊成!!誰不喜歡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新鮮空氣呢?!

但在基層的實際執法中,“一刀切”關停現象極為嚴重!有的甚至鬧出笑話!就以廢品回收行業為例吧,廢品回收站做的是垃圾回收與分類工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行業屬於環保的公益事業,但在郴州市527家回收站卻要求在建成區一家不留!華陰市對沒有廢棄廢水廢渣產生的廢品站取締理由竟是沒有辦理土地手續……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國家已經看到了基層環保執法“一刀切”的弊端,但基層這種“一刀切”式的環保執法,已對社會方方面面造成了傷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觀點可能有以偏概全之處,但作者一腔熱血可鑑日月!那就是希望我們祖國日益強盛!希望國家對基層環保執法“一刀切”高度重視,把環保事情辦得真正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

一、加劇中小私營企業的倒閉,削減經濟活力。

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同樣,在全世界,中小企業都是一國經濟的主體力量,是最受重視的群體。在歐盟,共有2000多萬家中小企業,佔歐盟企業總數的99.8%。其中92.2%是僱員少於10人的微型企業。

2016年-2017年以來,在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包括化工行業企業在內的廣大中小企業成為了去產能的對象,特別是在霧霾壓頂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被一刀切式關停,在環保的尚方寶劍下,中小製造業成為犧牲品,加劇中小實體企業的倒閉。

而本輪由供給側和環保風暴啟動的企業倒閉潮,將從民營中小企業向大型國企蔓延,從出口製造部門向基礎性、資源型產業部門傳導,從生活性服務業向生產性服務業擴散。

倒閉一旦加速就會惡性循環:廉價拋售→資產價格下跌→實際利率上升→更多的廉價拋售→週轉速度下降→淨資產減少→更多破產→銀行擠兌→信貸萎縮→銀行拋售資產→信心越來越低迷→囤積現金。

二、加劇失業潮的到來,增加穩定風險。

一個文件、一個措施的出臺,往往就是一個會議、幾句話的功夫,但是以公權力出臺的措施,到底會給多少個家庭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帶來什麼不可承受之重,都不在措施制定者的考察範圍之內。國家的一段彎路,很可能就是很多家庭的滅頂之災。

現在自主創業的小企業基本都是70、80後的人群,肩上擔負一家老小三代人的生計。土地流轉了,廠子關停、倒閉了,不僅創業半途夭折,很多員工也會失去工作,失去飯碗。孩子讀書、老人養老、醫療,都會成為很大的社會問題,一刀切運動式的環保風暴下的失業人群和老幼人群生計如何保障,是否在環保風暴的考慮之列?

就天津市為例各區數以千計的小微化工企業關停,又有多少人失業?又有哪一級政府、部門想過他們的生活怎麼辦?河北廊坊就曾有工人,因為環保整改、斷電導致失業,情緒激動,拉條幅抗議。未來是否還會發生更多的極端事件,也未可知。

三、往通脹之火上澆油,漲價成為新常態。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7月份製造業PMI指數51.4,處於景氣區間。兩項指標大幅上升,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從50.4上升到57.9,出廠價格從49.1上升到52.7。上述指數顯示原材料、產品價格都在大幅上升。

紡織、機電、包裝等多個領域,價格出現持續上漲。請廣大的外貿、製造企業務必注意,做好相關的備貨工作。

這種爆發式的漲價很難傳導給終端企業,使得位於中游的眾多中小化工企業因資金鍊斷裂、訂單轉移等原因而出現倒閉潮。

借去產能之機,行漲價之實,提升企業利潤,降低金融風險,這是使本輪高負債高槓杆週期化險為夷的一條有效途徑——去產能將有利於大企業與銀行,去債務有利於大企業,大企業的債務出清,商業銀行的風險降低。

留下中小企業倒閉後的屍骨和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還有正在長途奔襲的通脹大老虎,這就是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風暴後,最惡劣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