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爲何喜歡裝備「盒子炮」?

哼哈321


中國軍隊不止是喜歡盒子炮,只要能殺人的,砍刀都是好玩意,由於抗戰時期,中國軍工落後,能出個響的都被中國軍隊所喜歡,說起來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民國時期中國軍工的落後,導致中國智能以血肉之軀在抗戰

說起這個盒子炮,其實是一種極為笨重的手槍,手槍其實就是配槍,主力槍都是步槍和機槍,手槍一般小巧玲瓏,不佔地方,當近戰的時候掏出來就能打,所以這種笨重的盒子炮在外國根本就不受歡迎。

但是中國人喜歡啊,中國連二營長他孃的意大利炮都當個寶,還有什麼不喜歡的。

在我們的印象裡面,清朝晚期已經能夠生產出軍艦和大口徑火炮,但是民國之後,苦於軍閥混戰,工業不但沒有進步,反而落後。

各方軍閥一般都是今天是大王,明天就是土匪,今天這塊地盤是他的,明天又去搶那塊地盤,所以根本沒有精力和心情去建設軍工,所謂民國工業黃金十年,實際上也只是輕工業領域,在重工業方面尤其是軍工方面不進反退。

即使是代表當時國民政府中央政權的蔣介石,在軍閥混戰中,其裝備也是多以外援和購置為主,在北伐時期主要從蘇聯購置,北伐後和蘇聯鬧掰,本錢是接受了漢陽兵工廠以及與德國搭上了關係,老蔣的強軍之路是興致勃勃的從德國大量購置裝備,打算裝備六十個德械師,這種強軍行為,是涸澤而漁的做法,並不能起到從根本上加強中國軍工的作用。

相反,漢陽兵工廠在蔣介石統治時期,造槍造炮能力不增反減,到抗戰爆發後,漢陽兵工廠內遷後,一個火炮也沒有造出來。

據統計在全面抗戰初期,全國能打野戰的火炮不超過兩百門,而當時日本一個師團就有幾十門,除此之外,中國在飛機和坦克領域的製造更是白紙一張,如果靠購置軍火能夠戰勝敵國的話,那也就是一個笑話。

在二戰中後期,蘇美德每年生產的飛機都達上萬架,缺乏的就是飛行員,而中國的苦惱是,有的部隊平均每個人只有五發子彈,這打的也是仗,中國的抗戰純粹是用血肉之軀在阻擋日本的進攻。我們的國歌為什麼唱“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因為我們缺少炮火,在實際對戰中,根本就沒有火力掩護。

(日本九二式步兵炮)

所以,二營長他孃的意大利炮這種在一戰歐洲戰場時已經淘汰的東西在中國成了寶貝旮沓。

為什麼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尤其鍾愛盒子炮?

盒子炮是德國毛瑟步兵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半自動手槍,而二營長他孃的意大利炮實際上也是1897年法國研製的武器,所以盒子炮其實比這個意大利炮年份還要久遠一點。

但是盒子炮屬於手槍,手槍的換代沒有火炮和坦克那麼快,所以,在抗戰時期盒子炮一直都是明星武器,在當時來說,擁有一支盒子炮是每個中國軍人的夢想。

盒子炮,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個大盒子,裡面能配備20發子彈,玩過射擊遊戲的人都知道,一般的衝鋒步槍比如AK等也就30發子彈,所以,盒子炮這20發子彈相對於一般7發子彈的手槍確實厲害不少。在增加了彈夾後,盒子炮也相對於一般手槍槍身寬大。

在整個盒子炮的生產的40年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這種武器當作軍隊的制式武器,但是前前後後生產了大約一百萬把,當然盒子炮最受歡迎的地區是中國。

中國戰場不同於西方戰場,中國在抗日戰場的正面戰場由於火力不及日本的情況下,廣泛開展了游擊戰等戰法,並且迫切希望與日軍進行近距離交戰,所以,這種特定的戰爭形勢使近距離有連發衝鋒特性的盒子炮成為明星武器。

直到解放戰爭後,中國在軍工生產跟得上的情況下,已經大量裝備步槍和機槍,手槍也只是配槍之後,盒子炮的地位才被蘇聯手槍取代。

所以,盒子炮是一種介於手槍和衝鋒槍之間的產品,因為我們裝備不起衝鋒槍,所以,在近戰中才過度依賴盒子炮。


史論縱橫


“盒子炮”有一個好,步槍打一下拉一下,手槍能半自動連續射擊,在近距離是比步槍更好的。

瞭解一戰的人就知道,一戰時期歐洲各國就興起過“手槍隊”這種東西。因為一戰打成塹壕戰,非常噁心,而執行突擊任務的步兵需要在近距離有強大火力的裝備。德軍就成立過“手槍隊”,這種東西法國人也搞過“手槍隊”,專門突入戰壕打近戰。而美國是給戰鬥工兵裝備霰彈槍。

後來德國人搞出了MP-18,也就是著名的花機關,手槍隊就淘汰了。而法國人則搞出了“邵莎”輕機槍,可以跟隨輕步兵作戰,也不需要手槍隊了。

但是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吧,機槍基本沒有,衝鋒槍難得一見,咋辦呢?搞手槍隊,也就是拿“盒子炮”的特種步兵,專攻近距離作戰。實際的效果還是很好的,因為日本陸軍是一支一戰初期水平的陸軍,壓根就沒有衝鋒槍,機槍也少得可憐。手槍隊在敵後作戰中就發揮了極好的作用。


貞觀防務


當時腰挎盒子炮可都是精銳和老兵軍官的象徵啊,很是威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烏龍山剿匪記》裡的盒子炮,還有李向陽手握雙槍的照片,最良心的是,他拿的兩把盒子炮,有一把是挫掉了準星,用於概略射擊(另一把作為精確射擊),這個道具師真的是太認真了,真實再現了當時雙槍毛瑟盒子炮的使用情況!


其實那時候也不是說多喜歡,而是一個是武器禁運問題(手槍不禁運啊,機槍衝鋒槍都禁運),一個是窮的問題。(不過當時國內有仿製,最早是北洋政府就有簽約購買,大沽.山西.重慶都有製造駁殼槍的廠,北洋時期只是不具備連發的10發子彈的7.63版本;不過到了老蔣的時期依然是購買的)它比步槍便宜,容易大量裝備,而且近距離火力強,適合突襲,專門近距離作戰。花機關我們也有(貌似是辛亥革命禁運的),但是成本問題,就和盒子炮配合使用了。


總之就是因為盒子炮威力大還有方便,實際上跟外軍士官裝備衝鋒槍、卡賓槍一個道理。很多軍閥不在門外放一個連排的手槍隊都不敢睡覺,最誇張的是還有掛7把手槍才能睡覺的,比如白鳳翔。所以不禁運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二十響具備火力優勢。所以盒子炮,又叫快慢機。火力猛,射速快,在中國戰場,火力強度不夠,盒子炮還是衝鋒陷陣的利器。幾乎很多軍閥都有自己的手槍隊。即是警衛隊,又是關鍵時候的敢死隊。


比如韓向方的手槍隊,清一色的快慢機。韓的手槍團,平時當警衛的時候,就是快慢機,展書堂帶他們上戰場的時候,再配發長槍。快慢機調到連發,就是一支小衝鋒槍。不過軍閥時期拿著盒子炮短距離衝鋒還好使,對日軍就未必了,日軍可衝不垮或者沒軍閥那麼容易一衝就垮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盒子炮”在抗戰時期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都非常喜歡使用。“盒子炮”是德國產毛瑟C96軍用手槍的中國名稱,全自動功能的叫“快慢機”。這種槍在我國從抗日戰爭一直用到90年代。這種槍到底有何“魅力”使得抗戰期間的中國軍隊都喜歡用這把槍呢?

“盒子炮”,也就是毛瑟C96系列手槍,7.63mm口徑,1.24kg的重量,20發彈容量,50~150m有效射程。該槍創造了一個奇蹟,整把槍沒用一個螺絲來固定。由菲得勒三兄弟設計。但設計時半自動手槍才剛起步沒多久,該槍在西方並不是很受歡迎。所以西方不亮東方亮,所謂缺點掩蓋不了優點,該槍被中國的廣大軍民所喜愛。由於日本控制西方像中國出口軍火的清單中,“盒子炮”不在其中,因此中國獲得了大量“盒子炮”,“盒子炮”成為了中國各種勢力的武器裝備的首選。

“盒子炮”在當時中國算是一把先進的武器,中國軍隊喜歡用這槍原因有以下幾點:一、該槍有著當時其他手槍所沒有的大彈容量。20發的彈容量幾乎是其他手槍的兩倍。可作為進攻性武器。二、該槍相比步槍十分輕便,攜帶方便,有著極高的隱蔽性。三、當時中國軍隊普遍認為武器越大越好,而“盒子炮”比一般手槍體積大,還可以加裝槍托,有著具有威懾力的外形。

“盒子炮”在中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是“抗戰七大神器”之一。我們還想出了辦法—槍手右手持槍,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上跳使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這真是點石成金的神來之筆!這個簡便的方法解決了槍口上跳並轉化為全自動速射優勢。

對“盒子炮”的情感,這個甚至比原產國德國的感情更深厚,今天電視上的各類抗戰神劇,“盒子炮”可謂是這些電視劇的手槍主角。


兵器次元


盒子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駁殼槍,其標準名為毛瑟軍用手槍,德軍制式編號C96。

盒子炮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菲德勒三兄弟設計的,時間是在1895年。從外形上看,盒子炮方方正正,體積大重量重,與常見的手槍外形不同,但是盒子炮能夠實現半自動射擊,火力非常強大。

圖注:外形方正的盒子炮,的確與我們熟悉的手槍不同,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盒子炮很早就定型生產,但是其造價高、體積大、並沒有被德軍大量裝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僅僅裝備了13.5萬隻。儘管在德國並沒有受到青睞,但是盒子炮在中國卻成了一代名槍,原因是其當時的中國缺乏輕便耐用的小型自動武器,盒子炮恰恰滿足了這個需要,使用20發彈匣的盒子炮在近戰中發揮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盒子炮本身容易仿製,槍身堅固耐用,在惡劣的環境和不規範的使用狀態之下依然能夠正常使用,這也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的。

圖注:因為放在盒子裡,所以叫做盒子炮,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使用20發彈匣的盒子炮,圖片來自網絡


盒子炮在連發射擊時,其槍口上下跳動幅度大,嚴重影響了射擊精度,但是聰明的中國人卻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將槍橫過來打,結果還獲得了作用擺動的掃射效果。

圖注:使用盒子炮的女戰士,圖片來自網絡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盒子炮已經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在與日軍的交戰之中,經常有短兵相接的情況,這個時候盒子炮能夠發揮其優勢,在近距離上橫掃進行刺刀突擊的日軍,國軍曾經就組織便衣手槍隊,同時佩戴盒子炮,遭遇日軍時在近距離上發揮火力,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盒子炮繼續在國共雙方手中使用,甚至一直使用到朝鮮戰爭時期,我們對於盒子炮的感情是非常深的。

圖注:電影《讓子彈飛》中大量使用的盒子炮,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其實這與當時中國的戰術思想有非常大的關係。在我國一般認為,精銳部隊就是可以射擊命中率高,近戰火力強的部隊。

其實一直到高麗戰爭後期,我國才真正掌握了,現代大規模炮兵攻防戰戰術。而航空兵,坦克戰等等,則還要靠後。在二戰,60-70%的殺傷力都來源於炮兵,航空兵和坦克。但是,我國一直在這些方面都是最大劣勢。

而大部分步兵都是訓練不足,後勤缺乏的徵召兵,因此就非常喜歡自動武器。利用夜戰,近戰,對手重武器難以發揮作用的時候,使用精銳突擊隊使用自動武器在近距離儘可能殺傷對手。

所以,我國就一直非常喜歡,迫擊炮,衝鋒槍,駁殼槍這種武器。利用迫擊炮群射,掩護步兵衝進敵陣,在手榴彈爆破下,使用駁殼槍,衝鋒槍進行近戰。

所以,我國步兵師迫擊炮數量非常多,在高麗戰爭的時候,1個軍有超過400門81和82毫米迫擊炮,還有很多60毫米迫擊炮,衝鋒槍更是超過2000-3000把,如果論衝鋒槍單位數量,從二戰以來,志願軍僅次於蘇軍,平均1個師的衝鋒槍數量遠超美軍和德軍。

此外,駁殼槍,衝鋒槍這類武器,還非常適合襲擾作戰。因此,在抗戰敵後游擊隊,也最喜歡山西造湯姆森衝鋒槍和駁殼槍這種武器。


歷史救生圈


你好我是迷彩派,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盒子炮學名毛瑟C96手槍,又稱為駁殼槍、20響、快慢機等等。這款槍最早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驚奇於博查特C93自動手槍的短後坐力原理,而利用工作空閒時間設計出來的。

而這款槍在中國流行不僅僅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款槍就在中國軍隊中流行了長達幾十年。而具體的原因是因為一戰後西方列強對中國實行了武器禁運,但是作為自衛武器的手槍卻不在此行列之內。於是絕大多數被歐洲人看不起的毛瑟C96被大量出口到中國,而這種槍作為在當時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其性能深受當時武器匱乏的中國軍隊以及各路軍閥的喜愛。因為毛瑟C96儘管是手槍,但是射程和威力卻比手槍要強勁。特別是在毛瑟兵工廠在之後改進毛瑟手槍改進槍擊機構使其可連發,並且還加上了二十發的彈夾,使得這款槍的火力可以媲美一支衝鋒槍。不僅如此這款槍也便於生產製造,在當時中國的兵工廠仿製了大量該槍。這款槍深受當時的紅軍和八路軍喜愛,當時的很多官兵都想要一支德國原產的毛瑟手槍。而朱德元帥在參加南昌起義是使用的就是德國毛瑟手槍,現在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中國軍人使用了平放射擊動作,簡單化解了槍口上跳問題,並以此來掃射。在抗戰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攜帶兩支毛瑟C96,一支用於精準射擊,另一支磨平準星(便於拔槍)別在腰間。在重武器嚴重不足的游擊戰中,這種槍成為抗日遊擊隊得心應手的殺敵利器。


迷彩派軍事


盒子炮,就是毛瑟軍用手槍,因為其全自動功能,所以又稱快慢機,可以單發和連發,威力大,使用穩定,即便是它最輝煌的四十年裡,因為設計完美,所以並沒有什麼大的改動,在全世界都使用比較廣泛,但是價錢比較高,我國很早進行了仿製。



因為當時列強規定,中國很多重型武器是不被允許擁有的,還有一些機槍步槍,進口嚴格控制,好在手槍並沒有這麼嚴格,當時中國軍閥混戰,列強林立,對於武器的渴望非常強烈,各自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盤時有摩擦,所以這種結實耐用火力強的槍支,很受歡迎。



而且因為它的木製握把,可以把兩者結合到一起,提高槍的精度,使得盒子炮具有既可以當手槍,又可以當步槍的雙重優勢,在武器匱乏的年代更加讓人喜愛,所以非常受歡迎,當時我國的盒子炮加上仿製的,就佔世界的一半多。


(你們知道都是哪部電視劇嗎)


軍事一點通


20年代西方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但是駁殼槍卻不在禁運之列。由於駁殼槍的威力巨大,配上盒子使用時還具有連發功能,能充當衝鋒槍使用。除此之外,駁殼槍比較便宜,除了德國生產之外,西班牙以及閻錫山的兵工廠都生產過此手槍。

駁殼槍使用時向上跳動很大,中國人很聰明,在使用時傾斜一定的角度就輕鬆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基於種種原因,使得“盒子炮”西方不亮東方亮。南昌起義時,朱德當時使用的就是駁殼槍。


歷史軍魂


因為這種武器火力兇猛,殺傷性能也很好,因此很是得到當時中國各地軍隊的喜愛,廣泛裝備軍隊各層。此外,盒子炮其具有特色的外形,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讓人不禁為之一振。

首先說火力,盒子炮使用的是10發橋夾供彈,有的型號還可以使用20發的長彈匣供彈,火力持續性強,這在近距離作戰堪比衝鋒槍機槍。而當時,衝鋒槍機槍在中國軍隊的裝備量是很低的,有時甚至一個團才有數挺輕機槍,因此手槍就能在實戰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而且有的軍隊還裝備了具有自動射擊能力的毛瑟衝鋒手槍,幾乎就是一把衝鋒槍,火力足以應對近距離的大多數目標了。

所以早在抗戰前,盒子炮就得到了很多中國地方軍隊的喜愛,還有一些工廠對其進行了仿製,而不僅是德國原廠,連西班牙公司等也開始生產這種手槍賣到中國。而當時,一把盒子炮,也是很多將領之間最好的禮物,很受各級別將領的喜愛。

而盒子炮使用的是7.63毫米口徑手槍彈,威力要比普通的手槍彈更強。而且,其還可以搭配其配套的槍套作為槍托使用,作為一把簡易的半自動卡賓槍。性能可謂是非常優秀。

而當時,中國的內戰以及後來的抗戰中,大多數情況下是有限的輕武器為主的作戰,而當時交戰雙方主要是裝備手動步槍,機槍不算多。而在武器水平更差的中國軍隊手中,盒子炮就由於其火力等性能得到了重視。此外,這種手槍的彈藥比較容易補充,幾乎全國各地都有使用這種手槍的,國內也有生產,所以後勤方面問題不大。而像繳獲的日製南部十四式手槍 ,其使用的8毫米手槍彈很難補充,而沒了子彈就形同廢鐵毫無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