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般人印象里战争时期国家人口都会大量减少,史书里多是“饿殍遍野,路有遗骸”这样的描述,有时候甚至百里之内没有人烟以至于野兽丛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打仗嘛,那肯定要死人的,越是大战死的人越多,而且看看历史上朝代更迭或国内动乱时期的人口变化就很清楚了。

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西汉时期中国人口从刘邦在位的1300万增长到汉武帝即位时的4000万,然后武帝征伐匈奴,吞并南越和朝鲜,开拓西域等这一系列战争就导致西汉人口减少到了3000万。汉平帝时期西汉人口达到顶峰的6300万,而经过王莽之乱到东汉建立时人口下降到1800万,人口下降70%以上。东汉人口最多时有6500万,数十年的羌乱后变成5600万,随后的黄巾之乱和三国内战导致中国人口到西晋统一时只有2000万,人口损失60%。

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隋朝时期中国户口890万,人口4600万,到唐初时期变为290万户1260万人,减少73%。玄宗时期是唐朝最富庶和强大的时期,人口8500万,8年的安史之乱就让唐朝人口损失80%。宋朝一直处于和北方蛮族的战斗中,南北宋交际时期人口损失相比上面不算大,但宋元交替时期人口也大量死亡,北方人口减少85%,倒是南宋人口损失30%而已。这是因为襄阳被攻占后宋朝很短时间便灭亡了,倒是四川因为长期的抵抗被蒙古军队屠杀人口从1300万变成60万。

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明朝时期中国人口最多时1.9亿,明清之际的战乱导致人口下降到清初的5000万,减少70%。清朝时期人口几次大量减少,如白莲教起义导致人口减少近1亿,太平天国起义减少5000万,陕甘屠杀2000万。世界人口从1600年的5.6亿增长到1850年的13亿,清朝人口也从明朝1.9亿增长到4.3亿。

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以上历史都似乎证明了战争的确会导致国家人口大量减少,但从民国时期开始的数据却完全推翻了这点。民国自诞生开始便没有完全统一过,先是袁世凯政府和南方军队的战争,再来是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间的内战,此后北洋军阀和革命军的战争、国共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按照之前的历史来看,民国时期人口应该下降八成,最少也会下降一半,但事实上清末民初时中国人口不过4亿多,而1949年新中国建国时人口却增长到了5.4亿!也就是说,民国从1912年到1949年37年时间里虽然年年战乱,但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量增长了!即使是最艰苦的8年抗战,中国军民死亡2000万以上,死伤合计3400万,中国总人口也没有大量下降,而是从1937年到1949年间人口增长了1000万。

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人口不减反增,原因究竟是什么?

原因有以下几个。①冷兵器战争和热兵器战争是非常不同的,冷兵器时期的战争死亡的八成以上都不是战场上死的,而是战争导致的饥荒、疫病让人口大量损失。冷兵器战争大量捉民夫服劳役抢走百姓的粮食,这些导致大量农民逃亡,逃亡后土地抛荒减产粮食产量下降导致更多流民,这些流民没吃的又得抢别的农民形成连锁反应。而人口大量死亡又产生疫病,古代疫病是很致命的。②现代医学的进步导致战场上救活的士兵比例大增,也让战争产生的疫病没有减少那么多人口。③经济发展后像古代那样一户户去抢粮食是亏本的买卖,通过经济手段征集粮食才是最划算的。抗战时期日军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是不会出动军队抢粮食的,因为人工费用都比征集的粮食高,这导致占领东北华北江南台湾的日本却连本国百姓的食物都无法保障。④文明程度的提高,像古代战争那样随便屠城吃人的事件大大减少了,当然,烧杀抢掠还是很多的。南京大屠杀全国都痛恨日军,但和清军入关的屠城数量比就差远了,这不是为日军说话,日军屠杀的确是禽兽行径,因为文明进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