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多點執業,院長到底怎麼辦,是「幫」還是「攔」?

是“幫”還是“攔”,這在某種程度上考驗著醫院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們的領導智慧。

作者 | 謝汝石

來源 | @謝汝石 微博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我們聽過在國家開放“無條件”多點執業後,甚至區域性執業的政策後,醫生的執業已經接近是在區域內“自由執業”了。在國家支持,醫生積極響應,大咖(包括院士)們都在紛紛成為多點執業的支持者,甚至成為醫生集團的創始人的時候,醫生的“自由執業”幾乎已經勢如破竹,是“幫”還是“攔”,這在某種程度上考驗著醫院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們的領導智慧。

我最近為我的臨床基地招人後,我發現了大量的年輕醫生開始成為了改革的主力!她(他)們更有動力走出來,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和情懷讓自己獲得更“醫生”的尊嚴,真正成為病人的“天使”,手到病除的大咖。這批年輕人從大醫院勇敢地走出來,更加堅定了我的使命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努力搭建更多優秀的醫療文化個執業平臺!

對於本院的專家“走穴”、“飛刀”,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我在九十年年代初期,老師們就喜歡帶著我去會診和手術。這個看是不怎麼合法的醫療模式由於公立醫院越來越集中而越來越普及。我常常在週末出差的機場休息室內,遇見我們出去“走動”的專家們,開會、講課、飛刀、會診各種各樣。這種專家“炒更”的模式就像改革開放開始時鼓勵的週末工程師一樣。在開放多點執業前,醫生們的“炒更”已經是實際存在,醫院也就“默認”了。

在新的形勢下,作為醫院的管理的確考驗領導者的智慧。看兩個事實:上海一家醫院接納了26個醫生集團落地,醫院領導把一個二甲醫院搞得紅紅火火。另外一個改革開放前沿的醫院領導在醫院大會上揚言:誰出去多點執業就“炒掉”!此話一出,的確嚇住了一批人,但是還是沒有把“有本事”的醫生們攔住。

究竟,醫院希望留住醫生是那些害怕失去“位置”的醫生,還是那些此處不留爺,自己留爺處的那些醫生呢?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結果,後者不但沒有攔住醫院的醫生去多點,還招來很多醫生的不支持!

可以說,現在醫療改革如果沒有公立醫院的醫生支持,一定是失敗的,如果中國的健康產業發展如果沒有公立醫院的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參加,那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各行各業都發展起來了,唯有“醫療服務”民營醫療成為了一個不爭氣的行業!這是一個不可以否認的事實。

下面,就醫生們的多點執業,我提出我的看法。

第一,攔不住的事情,那就積極引導和規範。

作為公立醫院,尤其是公立大醫院,初了迴歸公益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支持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醫療人才!將來醫療人才的走動和流動都是勢不可擋的!香港的公立醫院需要“留住”一些大咖就是跟他(她)們簽訂合同,可以讓他(她)有時間在私立或者醫院的VIP病區出診,用這種方式提高名醫們的待遇。規範化管理不但可以留住名醫,留住醫院發展的“文化”和“靈魂”,而且還會讓醫院吸引年輕醫生的魅力加強。

第二,醫生多點執業有利於大醫院的發展。

大咖們去開診所、去會診或者出診,一方面增加醫生接觸病人的機會,同事也會增加醫生個人的影響力和提升個人品牌。由於現在很多私營醫療平臺還不具備做四級手術或者治療疑難病人的綜合條件,專家們看完病人後最後最放心的方式還是把病人帶回去醫院。由於專家在同行中和病人圈子影響力提高,專家的病人來源增加,大醫院的專業病人量一定是增加的。很多人擔心我們的優質醫院病房有限,這是目前的事實!但是,大家有沒有留意我們的大醫院平均住院日是10天,而國際上發達國家是3天!如果我們的平均住院日減少一半?我們大型公立的服務能力和效率可以提高一倍。我們還需要建那麼多大醫院嗎?我們大型公立醫院的收益不是高了嗎?那些小病痛專家不是可以教會基層醫生處理了嗎?看病還難不?這些醫改的痛點不是都解決了嗎?

第三,醫院搭建第二平臺,有利於吸引更多優秀的醫生加盟。

在目前的大形勢下,藥品零加成,醫療反腐敗力度加大,公立醫院迴歸公益,分級診療開展。公立醫院的經營壓力在增加!我們拿什麼吸引人才?開發包容的政策,搭建更多合法的平臺,讓大家通過利用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的尊嚴和收入。我可以預測,今後越是包容的醫院班子,越是為自己的醫生搭建更多合作機會的醫院,留住和吸引人才的能力越強。

得名醫者得天下,得名醫的醫院才是今後獨領風騷的醫院。

如有侵犯,請及時聯繫我們,若未表明來源,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