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將退,如何看待P2P未來走向?

最近,互聯網金融行業可謂把人嚇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8月13日,全國累計註冊P2P平臺6352家,而剩餘存活下來的僅1450家,整體存活率低至22.83%。那麼,互聯網金融到底靠不靠譜,P2P到底還能不能投資?如果要投資,該以何種標準評判一個平臺安全與否?

“雷潮”將退,如何看待P2P未來走向?

一、為什麼有的P2P平臺會雷?

近期P2P行業的“雷潮”是不是系統性風險暫不確定,但通過分析這些雷的公司,可以發現他們的一些共同點,就是業務模式本身就不合規,出問題只是時間早晚。或者說,不少爆雷公司本身就是詐騙公司,藉著P2P的概念和高回報的噱頭在各種知名網站進行推廣以吸引客戶投資,再利用偽造的資產項目把錢洗出去,其實是純粹的詐騙。

另外,從整個大環境看,互聯網金融確實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對其監管終究還是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相關政策相對還不完善,這也是造成部分P2P平臺集中爆雷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選擇優質的P2P平臺?

如今,“雷潮”將退,留存下的平臺可以用“真金不怕火煉”來形容,誠信、透明、合規,堅守P2P平臺中介的本質,是這些經受住考驗的平臺的重要特點。作為一家穩健運營兩年多的互聯網金融信息中介平臺,蝴蝶銀積極展開合規備案工作,並且已按監管要求聘選律師、會計事務所對蝴蝶銀進行合規指導工作。

那麼,該如何辨別出這些平臺,在之後的投資生涯中避免踏入“雷區”呢?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這一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權威組織。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為保證P2P行業的健康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發了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並陸續採集從業機構數據,計劃分期分批接入,最終實現對會員機構及整個行業的統計監測全覆蓋。因而選擇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相對更高。

三、“雷潮”之後的思考

蝴蝶銀表示,對投資者而言,還是要理性科學。在金融行業,方便、安全和收益很難三全其美,每一方的提升,都會帶來另一方的下降,而很多人之所以被騙則是因為更多地關注了收益,而沒有注意到安全性,忽略了可能的風險,最終上當受騙。

在行業逐步塵埃落定的2018年,健康有序發展的平臺未來必然會圍繞合規而調整。堅持安全合規為發展的前提,深化平臺自身的每一個細節,迴歸到平臺的中介性本質,讓出借人認可與熟知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總體上講,互聯網金融要不出問題並非一件難事:

1、投資者需要充分調研平臺的資產項目和運營模式,對太高收益的給付、太寬鬆的風險審核,要予以迴避,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平臺要注意堅守平臺的中介性,對風險時刻保持警惕,在運營上注意業績與風險的平衡,才不致付出慘痛的代價;

3、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監管組織繼續強力監管,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從大環境上保障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促進整個行業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