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潮汕人傑地靈,地名豐富多彩,內涵深遠、妙趣橫生,潮君擷取了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趣聞和大家分享一下。

地名是個體地域的指稱,也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給地理實體、行政區域或人類聚居地所起的名稱,是用來指代地域的語言符號,具有音、形、義三要素。地名世代相因,完整保留了它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地方的命名和地名的沿革都與當地的地理方位和歷史沿革、以及地名所反映的地方民俗等密切相關。可以說,地名是人類文化史的活化石。

因實體方位而得名

一、潮汕地名與地理特點、位置或數字密切相關的

1、帶有東、南、西、北、內、外、前、後、口、陰、陽等方位名詞,直截了當指明地名所在的位置,如揭陽、揭東、揭西、溪東、溪西、北灣、南灣、南澳、寨內、外埔、田心、西港、港內、灣頭、東港、前溪、港口等,或定其位,或取其性質特點。

2、有的則直接用數字來排列順序,如隴一、隴二和橫一、橫二等。這類地名讓人一看就知道所處位置,一目瞭然,便於查找,對研究當地的地理環境也很有幫助。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2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

二、潮汕地名與形狀,或與某一突出山川、河海的位置密切相關的

1、虎嶼、羊嶼、獅山、象山、雞籠山、蓮花山、雙髻山、雙乳峰、香爐山……這些對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進行形象性描述的地名,或象其形、或狀其貌。

2、土壤、水文的特色也是命名的依據,如紅塗嶺、白沙、淡水、急水、赤坎、青澳、烏石等。土壤顏色的不同、水質的清濁、水流的緩急也都成了地名的專名部分。

3、潮汕地區海岸線漫長,沿海各地闢有大大小小的港口,因而地名中多有“海”或“港”字,如澄海、靖海、海山、海門、潮港、上港、西港、仙港、沫港、港畔、西畔等。

4、潮汕江河縱橫,統稱為“溪”,濱河而居的村落便稱為“某溪”或“溪某”如潮陽的東溪、範溪、桃溪、那溪、流溪、全溪、裡溪、龍溪、溪口、溪北、溪頭、溪美,澄海的新溪、前溪、南溪、溪南等。

5、反映濱海地名的還有“埭”和“塭”字,僅澄海就有海埭(海岱)、上棣、埭頭、尾埭(美埭)、上埭尾、下埭尾和東塭、公塭、老田塭等。

6、潮汕地名高頻用字的“隴”意指江河或海邊沖積而成的沙脊,如汕頭的金隴、西隴、下隴,惠來的寄隴、華隴、東隴,澄海的冠隴(冠山)、東隴(東里)、內隴、橫隴、梅隴、隴尾等。

7、“坑”的本意指山溝,帶坑字者必定是山區,如揭西柑坑、泮坑、山東坑等,鳳凰山區有月藤坑、四水坑、南坑、石坑、坪坑、坑美等。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3 因經濟物產而得名

三、經濟的發展促使聚居地的形成,聚居地的地名往往就是當地經濟發展的記錄,從地名中可以窺見當地經濟類型及其特點。

1、潮汕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要生產方式,不少地名便帶有“洋”字,如汕頭牛田洋,潮陽的北洋、前洋、洋心,惠來的埔洋、洋尾,普寧的塗洋、什石洋,揭陽的西洋、翁洋,揭西的南洋、後洋,潮州的洋東、洋頭等。

2、直接以“田”或“園”作地名的也有很多,如澄海的田寮(龍田),潮陽的鳳田、官田、仙田、海田、南田、西田、桃園、曠園,惠來的何田、彭田、圖田、詹厝田、華園、美園等。

3、潮汕商品經濟活躍的,潮州府城有竹蔑街、打石街、打銀街、當鋪巷、東豐棧巷、元盛棧巷;潮安鐵鋪鎮、揭陽錫場鎮、河浦玉石村、澄海鹽灶鄉等等。

4、在潮汕城鄉,以當地著名土特物產作地名的比比皆是,如:棉城、棉湖都因遍植木棉樹;榕城多榕樹、樟林多樟樹,梅林鎮梅樹成林,楓溪區、楓溪村便是楓樹成林。

5、饒平湯溪鎮、豐順湯坑鎮、揭西湯前村和流沙湯坑村皆因當地有溫泉。

6、茶園村盛產油茶、白藤村盛產白藤、荖園村曾集中種植荖葉樹、南澳紫菜石常年長紫菜。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4 因時代政治而得名

四、特殊的人文地名,帶有命名時期的政治色彩,烙下時代的印記,大多是政區地名、聚落地名和文化地名。

1、潮汕很多城鎮有中山路、中山公園,體現了孫中山先生在廣大民眾中的崇高威望。

2、饒平縣城黃岡鎮丁未路是為了紀念丁未黃岡起義。

3、汕頭市區的民族路、民權路和民生路顯然是民國時期用孫中山“三民主義”起的路名。

4、“七日紅公園”是為紀念週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部隊曾在這一帶堅持7天而命名。

5、潮陽紅場鎮清代時叫林厝村,1955年為紀念革命蘇區改稱蘇林村,1986年設鎮再改稱紅場鎮,以紀念紅場革命舊址。

6、躍進路、紅領巾路等都帶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時代色彩。

7、有些地名還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易名。“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少地名改為“紅衛”、“紅旗”,以趕時髦。“文革”結束,撥亂反正,又都陸續改回原來的地名。

8、從汕頭老市區的“四永一昇平”(永安、永和、永興、永泰、昇平)和“四安一鎮邦”(懷安、怡安、萬安、棉安、鎮邦)充滿東南亞風情的騎樓老街,到東部新區的“山”(南北走向的華山路、天山路、衡山路、嵩山路、泰山路、黃山路)與“水”(東西走向的黃河路、長江路、珠江路、韓江路、榕江路、練江路、珠池路),現代化高樓林立的通衢大道,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見證了汕頭改革開放、特區成立30年翻天覆地喜人變化。

9、歷史上,一些因地標性建築而起的地名也或多或少“塗”上了政治色彩。南澳石亭街因街中有石亭(牌坊)而得名,那是為表彰南澳副總兵鄭芝龍剿山寇、抗擊外來侵略的功績而在街道中構築石牌坊。潮州城內有侍衛府巷,侍衛府是清朝乾隆年間科名功績顯赫的御前侍衛、湖北宜昌鎮總兵林炳星的府第。澄城中山路有一處地方叫雙忠公,因有一座祭祀唐代名將張巡和許遠的雙忠公祠而得名。人們敬其忠勇,立祠祭祀,儘管後來祠被拆除,雙忠公的地名卻與其業績世代相傳。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5 因宗族姓氏而得名

五、潮汕地區有很多冠以姓氏的地名,往往是最早開闢生活之路的移民,可說是該聚落的開山鼻祖。通過這些地名,人們可以追溯到該地的創業史和移民史。

1、澄海富砂村因先民移居時滿地浮沙而得名,俗稱浮沙村。

2、董坑村是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董氏移民所創。

3、歐厝村是移民歐姓兄弟於元末明初來此創建。

4、南宋(1250年)許氏移民創立許厝村。

5、沈洲村的最早移民則是元末明初由福建詔安的沈氏父子4人。

6、蓮上鎮南徽村原是北李、北朱兩村,1943年合併時取北李祖宗南山公之“南”、北朱祖宗徽國公之“徽”,合併稱為南徽。

7、建陽村民多姓陳,舊稱陳厝。1938年取其始祖建陽公之名而改稱建陽。

8、其他區縣的還原有陸厝圍、李厝宮、蔡厝寮、張家莊、蘇家坡、前溪許、陳厝合等,不一而足。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6 因歷史人物而得名

地名又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人物傳說集,這些歷史傳說大多流傳於民間,很多在史籍上已無法查考。

1、潮汕地名記錄了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活動軌跡,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韓愈。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他治潮8個月,傳道起文、勸農驅鱷,政績卓著,加上趙德、蘇東坡等人的宣傳,潮人便以其姓名別號為山水之名:水稱韓江、山稱韓山,街巷有昌黎路、慕韓裡,充分表達人們對韓愈的崇敬之情。

2、潮州竹篙山也與韓愈有關:有一次潮州大雨成災,洪水氾濫。韓愈巡視到城北,走過之處都插上竹竿,作為堤線的標誌,召集人馬,築堤防洪。豈料奇蹟出現:插上竹竿的地方拱起一條山脈,堵住洶湧的洪水,後人便稱此山脈為竹篙山。

3、南宋末代皇帝趙昰、趙昺兄弟和文天祥、陸秀夫等都在潮汕活動過,留下很多與他們有關的地名。如:潮州開元路東側有一口古井,人稱義井;對面衚衕稱義井巷。相傳宋帝昺逃難到此,飢渴難忍,卻找不到水。來到城南路邊有井,卻又找不到汲水工具。宋帝長嘆一聲:“難道連水也欺負我麼?”話音未落,但見井水上漲,湧至井面,帝昺痛飲,感慨地說:“井也知君臣之義。”遂封此井為義,井邊小巷也沾光,稱義井巷。南澳也有宋井、太子樓、官嶼與烏嶼等。

4、國姓井則是在離南澳22公里的中澎島上。傳說國姓爺鄭成功的部隊駐隊在此,沒有淡水飲用。鄭成功親自勘找水源,挖掘此井,不僅解決了官兵的飲用水,也使漁民飲上淡水。為紀念鄭成功,人們便將此井稱為國姓井,1981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揭東縣雲路鎮翁內村有曾逵寨,因清朝農民起義軍將領曾逵在這一帶活動而得名,相沿至今。

6、澄海蓮花山南麓有一峽谷,南宋陳吊眼起兵抗元,其妹陳金花駐守這一要塞,後人便稱此峽谷為陳金巷。又因為潮汕方言“陳”與“銅”同音,有人訛傳為銅金巷。

7、福建漳浦海盜吳平1565年在深澳鎮東北部率眾創寨,稱吳平寨;他在海邊傍船而設立的營寨則被當地人稱為賊寨。

8、下勢山鄉有“紅山十六村”,解放初期有16名女青年在此安營紮寨建農場,號稱“紅山十六姑娘”,此地也簡稱紅山十六。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7 因神話傳說而得名

因神話命地名很有意思,常被人們津津樂道,實例不少。

1、潮州湘子橋原名廣濟橋,相傳是八仙之一的韓仙子移山驅石幫助建成。人們為了紀念他而改為今名。

2、揭西縣城河婆鎮,原作何婆,只因昔年有一位賣擂茶的何大娘,善良和藹,擂茶香甜可口,人們無不稱頌何婆之美德及擂茶之美味,久而久之,何婆便成了此地的代稱,乃至成了地名。

3、澄海福坪村曾有人育得一個120兩重的番薯,遠近聞名,有人便把該村稱為“百二兩”,原來的村名反而被淡忘了。一個美好的傳說往往能夠演化成為一個美妙的地名。

4、澄海的鴻溝據傳唐末以前一直稱為環山,後因地震而山崩地裂,海底升高,聯成石灘,灘中有一大海溝,漲潮時海水轟湧而入,退潮時鴻雁喧鳴而來。人們視鴻雁為吉祥鳥,此地於是改稱鴻溝。

5、澄海上坑村有座接龍橋,相傳宋帝昺逃難至此,天降大雨,又有大河攔路,一時找不到船隻過渡。情急之際,一道彩虹橫架河上,宋軍趕忙過河。後來村民在此建橋,起名接龍橋。

6、龍田村的跌馬橋也有故事:清咸豐年間,潮州、澄海一帶田園失收,官府橫徵暴斂,民眾揭竿造反。潮州知府吳均帶兵從澄城到龍田彈壓,途中狂風大雨驟至,在龍田村的小石橋上,吳均馬失前蹄,跌死河中,村民便把此橋叫做跌馬橋。

7、南澳隆東方有白牛樹,相傳靠海處有一白牛常泅渡過海偷吃饒平海山島上田裡的稻穀。當地村民拔起一株水稻,連泥丟在牛背上,跟蹤到了白牛村,在海邊把牛殺了。牛死化為白石,貯立海邊,稱白牛石,附近的村子就叫白牛村。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8 因風光勝蹟而得名

潮汕地區歷史悠久,風光旖旎,名勝古蹟眾多,這類地名遍佈城鄉各地。

1、潮州開元路在開元寺前,因寺得名。

2、太平路原稱大街,1922年修建馬路時挖掘得元朝政和元年(1328)石碑一塊,上書“木平”2字,遂命名此路為太平路。因碑得名的還有普寧石牌鎮、揭陽牌邊村等。

3、澄海縣城文祠東路、文祠西路因有文祠而得名,李厝宮因有三元古宮,寺后街因在龍潭寺後。汕頭市區的媽嶼、媽宮、小公園、石炮臺,揭陽的炮臺、學宮,以及潮陽的文光路等莫不如是。

4、1916年汕頭老市區廈嶺一帶築堤圍並在耀華港畔興建耀華火柴廠,後廠名改為光華,地隨廠名,廈嶺改為光華埠。隨後,光華農場、光華路、光華村陸續命名。

5、汕頭電視塔下潮汕路口到蓮塘的公路原稱五七路,是因為公路附近有五七幹校和幾所中學的學農基地。

6、1985年以後這裡崛起宏偉壯觀的汕頭大學,成為新的標誌性建築、汕頭新八景之一,路名也就改為大學路。

7、潮汕不少地方有所城的地名,如陸豐碣石、汕頭蓬州、饒平東界等地,大都與軍隊駐紮的軍營有關。東界所城就是一座較為完整的城堡,城牆內外均用石條壘成,中夯泥土;東西南北4個城門上都有重樓,城隅上設置敵臺。

8、南澳有鳳嶼,別名辭郎洲,其由來是南宋景炎元年(1276)宋帝趙昰與弟趙昺要離開南澳,都統張達護駕跟隨,張妻陳娘送夫至此,珍重揮別,故名。後人據此編演的潮劇《辭郎洲》成為經典劇目。趙昰趙昺在南澳留下的名勝古蹟還有很多,也都成為地名。他們曾在海灘上挖掘了三口井:龍井、虎井和馬井。潮漲潮退,歲月煙滅,而今人們還能見到的宋井就是當年的馬井。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9 寄寓吉祥,因心得名

地名是人們賦予地理實體的名稱,命名時往往寄託著美好的願望,寓意吉祥,希望把地名起得文雅並與吉祥幸福有關,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大量使用吉祥字眼,如健、康、平、安、長、壽、富、貴、福、德、義、順、泰、寧、清、明、澄、靖等。

1、汕頭市區有長平路、永平路、永泰路、迎祥路、仁安街、萬安街、新興街、仁和裡、萬福裡、五福裡、文德里;潮州湘橋區有太平路、文安路、太昌路、福真路、廣平街、永興街、永豐街、新安街。澄海、靖海均取自“澄靖海氖”之意。這些地名與地理實體的自然特點沒有什麼聯繫,只是直接寄託了人們賦予的思想觀念而已。

3、潮汕人還喜歡用古籍上能反映美好願望的詞語為村落命名。如澄海的德鄰村出自《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既反映了村民希望團結和睦,又十分雅緻。龍田村俗稱田寮,明朝明村中舉人盧升按《易經》“見龍在田”之意,改村名為龍田。

4、寓託性地名中還有引用古代名賢故事或古籍文獻,顯得文雅深奧,在民間尋常人家中難以傳承,所以在口頭上又有另一通俗地名承繼下來,成了口頭稱呼與文字記載不一致的奇怪現象。如澄海西埭頭寫作海岱、長隴寫作長龍、沙尾寫作鳳尾、下埠寫作華埠、下布寫作華富、砂礱寫作仙龍、龍眼城寫成隆城、白沙鋪寫成碧沙;潮陽的四家寫作詩家、牛埕寫作珠埕、下寮寫作華瑤、際尾寫作濟美、港尾寫作港美、下尾寫作華美、南洋寫作南陽、高塘寫作高堂,等等,不一而足。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NO.10 棄俗從雅,因意得名

地名不同於一般的地理名詞,不但有社會性,還有鮮明的民族性,含有更多的歷史文化色彩。地名由人組成的社會約定俗成,往往帶有人的主觀色彩,這就是地名的人文屬性。

1、潮陽兩英初名烏雅圩,人們視烏鴉為不吉利,改稱鷹圩;又因為鷹字筆劃太多,遂改為兩英圩。

2、和平鎮地處練江出海口,盛產牡蠣,潮汕方言稱為蠔,其地便命名為蠔圩。文天祥勤王之師至此,認為蠔字粗俗難懂,改為和平,沿用至今。

3、達濠珠浦村原名砂浦,後嫌砂字粗俗而改為今名。

4、南澳龍地村地形呈長條狀蜿蜒曲折,形似長蛇,始稱蛇地。民國年間鄉民因蛇醜陋而改為龍地。

5、澄海隆都隘洋村原名鴨洋村,以鴨入名未免粗俗,便以近音隘取而代之。

6、雲關路村原名牛頭路村,以字形相似的雲關取代牛頭。類似例子在澄海還有很多:嶺頂、砂礱、山家村分別改為嶺亭、仙龍、仙居村。

7、潮汕人常常採用諧音或近音的方法把原來較粗俗的地名寫成文雅的字詞。澄海萊蕪半島俗稱奶脯山(因雙乳峰得名),也訛稱籃脯。人們嫌其粗俗而以近音改為萊蕪。南澳原有蝦尾嶼,後用諧音法改為霞飛嶼:朝霞晚霞飄然欲飛,何其文雅也!

8、地名既是歷史的產物,又具穩定性,代代相傳,許多古字的音義也被十分難得地保留下來,如“埭”字、“洋”字。洋的古義之一是廣大,後引申用以指田野。“埕”意為庭院、廣場,引為地名的有潮陽古埕、惠來新厝埕、南澳前埔埕、饒平大埕和高埕等。

潮汕地名的起源你知多少?

人傑“地”靈、實至“名”歸。地名,為人文社會添彩,讓潮汕大地亙久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