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生創業:近八成創業形式緊扣「網際網路+」主題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大學生作為創業大軍中的重要群體積極參與其中。為了客觀評價寧波大學生創業現狀,找出制約大學生創業的瓶頸,寧波市統計局於今年6至7月中旬,對寧波6所高校通過調研、走訪、座談、電話等方式展開了相關調查,獲得有效問卷205份。

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寧波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的比例為8.0%,與去年的7.9%基本持平。近八成創業者的創業形式緊扣“互聯網+”主題。調查同時發現,創業政策生疏、資金籌措難、缺乏針對性創業指導、缺乏核心技術成為制約大學生創業的四大瓶頸。

寧波大學生創業:近八成創業形式緊扣“互聯網+”主題

專家

大學生創業要玩得嗨

寧波市濱海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寧波市社科普及專家講師團成員 朱友君:

大學生創業很難。不可否認,缺核心技術、缺團隊堅定理念、缺充足資金、缺市場開拓經驗、缺風險抵抗韌性,由內到外,是壓在大多數學生創業團隊頭上的“五指山”。 每早發完傳單後互相鼓勵的擊掌,每晚對策略爭吵後的開心大笑,並不能抵過大學生創業的高失敗率。面對現實,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與追索。“follow your mind”,李開復先生十多年來對中國大學生的激勵,也是間接告訴了大學生創業的路途是“取經九九八十一難”。

大學生創業很酷。大夥一起,最寶貴也最值錢的,不需要去梳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不需要應對老氣橫秋的“大企業病”,輕鬆上陣。遇到阻隔或失利,微微一笑,瀟灑變身。擁有時間的最大優勢資源,要克服“不懂事”的成本劣勢,做好每一單,積累好每一客戶。

大學生創業很嗨。無論是寧波大學科技學院朱斌創辦的“意杯”、“朕點”連鎖高端奶茶,還是浙江紡織服裝學院南辰北斗學生動漫遊戲公司(已獲數百萬天使輪投資)、寧波諾丁漢大學學生陳貝爾帶領的視客VR體驗店團隊(入選福布斯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先後呈現。“拳怕少壯”、“英雄莫問出處”,依然給無悔創業的大學生們一份理解與支持。玩得轉,玩得嗨,創業與興趣相結合,產品品牌與最地氣消費融在一起,就是這一年代大學生們的法寶。政府部門的扶持與資本機構的引導,當是給大夥裝上兩個“風火輪”吧。時不我待,此時不創,更待何時。

拓寬融資渠道

加大資金扶持

寧波大紅鷹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趙迎軍:

寧波市統計局對我市6所高校展開大學生自主創業相關調查,這有利於政府部門掌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實踐情況,為制定更加有效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使鼓勵政策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在調查中顯示“互聯網+”備受大學生創業者青睞,成為我市大學生創業主要形式,在這個領域的創業符合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的趨勢,為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在這個領域創業的大學生,通過技術創新進行創業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但也恰恰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建議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施自主創業,在創業中推進技術創新增強創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者創業資金籌措難的情況,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對已有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進行梳理,使其更加系統性和連續性,減少政策孤島造成的無效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在制定資金扶持政策時,應該從簡化手續、易於操作層面進行更多地考慮,使其政策能夠落地,增加政策扶持的有效性。

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為在校大學生搭建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意交流平臺,一方面能夠促進創業團隊學生專業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的技術含量。

特點

“互聯網+”項目

備受大學生創業者青睞

“我們項目部4個人,行政部4個人,市場部10個人,大家發揮所長,各司其職。”寧波維拉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立於201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信息化服務、開發及應用電子商務技術和企業外包的企業,這家企業所有成員都是從寧波財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

他們的主營業務都和互聯網有關,如網絡信息技術服務、APP開發與製作、微信公眾號開發與製作等等。負責人告訴記者,他身邊好幾個同一屆畢業的學生也選擇創業,大部分都從事和互聯網相關的。

調查顯示,“互聯網+”備受大學生創業者青睞,成為寧波大學生創業主要形式,有近八成的創業者從事或者計劃從事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業項目。相較於個人創業的勢單力薄,更多大學生選擇團隊創業。

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涉及領域廣泛,眾多領域均有所涵蓋。超六成創業者表示接受過相關培訓,包括創業資金籌措、團隊組建與合作、創業精神培養、結論分析及對策等。同時,五成受培訓者表示培訓有幫助。

難點

資金籌措成

困擾大學生創業難題

“大學生創業,融資最重要,尤其是我們這種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可是目前我們融資進行得很困難,團隊成員不得不一邊養活自己,一邊運作項目。”應屆畢業生熊照陽,遭遇了創業以來最大的瓶頸。

他們幾個應屆畢業生在大三時就開始創業,創業團隊擁有年輕人的熱血決心,在不間斷地市場調研、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最終,“尋學客”教育培訓線上中介平臺成立。

這個平臺致力於鏈接教育機構與學生,以平臺為載體,將周邊教育機構整合為一體,便於家長群體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培訓班。“我們項目融資在天使輪階段,天使輪融資在120萬,希望有投資人能相中我們。”熊照陽說。

和熊照陽的遭遇類似的創業者不少,個別受訪者表示,雖然通過學校做擔保申請到貸款,但貸款金額一般不超過5萬元,而且手續比較繁瑣。多數受訪者則表示,礙於手續繁瑣、貸款額度較小、需提供擔保等原因,啟動資金的籌措只能求助於自身或家庭。

調查報告顯示,從資金來源看,大學生創業資金以自籌為主,且主要來自個人存款、家庭支持和合夥集資,其佔比分別為51.7%、41.5%和32.2%。大學生創業資金籌措難,僅一成受訪者獲得過銀行商業貸款或政府貼息小額貸款,獲得政府創業基金的更是隻有3.4%,與自籌佔比相去甚遠。

寧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資金籌措成為困擾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大學生融資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二是銀行政策性創業資金貸款存在隱性障礙,無抵押或擔保則無法獲得較多的銀行貸款;三是政府創業基金受眾面較窄。

缺乏核心技術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瓶頸。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涉及領域雖廣,但大部分學生僅僅依賴於簡單的營銷手段創業,技術含量較低,依靠核心技術起家的並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