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被曝刷單,賣家竟稱不想等死只能刷單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電商平臺小紅書上,以刷量賺取利潤的達人越來越多。如一家商鋪主動聲稱能提供小紅書刷量服務,花10元可以買到100個點贊或是100個收藏,花20元可以買到100個粉絲,而評論則標價1元一條。另有幾家可以刷量的商家,業務報價大同小異,價格差不多是10元上下,還有人工自定義評論2元一條,買衝刺套餐大概率上首頁等等藉助微信秘密操作的刷單。

小紅書被曝刷單,賣家竟稱不想等死只能刷單

事實上,就在本月初,央視《焦點訪談》也再一次報道電商刷單現象。在節目中,有匿名賣家透露,現在電商平臺上80%的賣家都有刷單。還有賣家透露,去年他一單沒刷,結果生意越來越做不下去,逼得他也要刷單。但是刷單越來越貴,將商家的生存空間擠壓得越來越小。

目前,隨著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選擇網上購物,在面對網上眾多商品時,消費者往往會搜索一下排行來進行選擇。現在電商平臺至少有兩種排序:綜合排行和銷量排行。兩種都離不開銷量這個重要參數。但這個設置卻讓不少網店打起了“刷單”的主意——他們主動找一些人來幫忙,讓自己網店的銷售量和好評率上升。

媒體曾採訪了多個兼職刷手,他們說一般一個月的收入也就在幾百元,大多是“沒事弄著玩”。而電商偏愛這些兼職刷手,因為他們有用戶真實購買的經歷,可以讓刷單變得更隱蔽,讓電商平臺的稽查系統不容易識別。刷單網店下任務時通常要求:要假裝貨比三家、真實付款、真實的物流,一個都不能少。這樣一來,銷售量、好評、甚至買家秀圖片都成了可以操控的遊戲,銷售遊戲簡單了,但成本上去了。不過,聰明的網絡商家不會被這個問題難倒。

刷單現象為何屢禁不止?中國電商研究中心曹磊主任認為,刷單屢禁不止,一是信息不對稱限制了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二是匿名給了用戶隱私,也降低了在線交易的信任度;三是部分平臺對刷單也有依賴症,為完成業績,一些平臺內部也會找二級經銷商接盤,通過大批量走貨來提高所謂的銷量。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政策方面也進行法律法規修訂,嚴厲打擊。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現行法的條款進行了完善,並於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用戶評價刷單,作出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內容。第二十條明確,“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除了經營者對產品的虛假宣傳,幫助他人進行刷單、炒信、刪除差評、虛構交易等行為,也將受到嚴厲查處,“網絡水軍”等不法經營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