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左右尊卑之謎

古代左右尊卑之謎

一般在公務員常識考試中,禮儀文化出現的頻率較高,其中古時左右尊卑禮節問題,經常成為考題出現,而廣大考生常常感覺疑惑,為什麼有的題是左為尊,為什麼有的題是右為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破解一下古代左右尊卑之謎。

古代左右尊卑之謎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成語和示例來理解左右尊卑之謎。

有一句成語“無出其右”,詞典中解釋是這樣的:出:超出;右:上,在這裡把右邊作為上位。意思是沒有人能勝過他(或他們)的。還有《漢書.田叔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延臣無能出其右者。這裡面的右也是勝過,超過的意思。因此在這裡右是尊而左為卑。

中國古代一直有男左女右的一種說法,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對應的就是古代的男尊女卑;另外在相學上也是男看左手,女看右手,從這兩點看,應該是左為上(大)位,右為下(小)位。因此從這裡來看左為尊而右為卑。

《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封面上的三位人物的排列次序分別是:劉備(大哥)站在中間,關羽(二哥)站在劉備左邊(從我們看得角度是右邊),張飛站在右邊(從我們的角度是左邊)。從這裡可以看出關於排行老二在老大的左邊,因此是以左為尊右為卑。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我們在領導人座位上的安排跟西方國家正好是相反的。

古時官場座次尊卑也是有別的,且十分嚴格。高官一般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而一般在官場上,古人均是尚右,以右為尊,“左遷”意味著貶官。

至於社交場合,其座次則以左為尊。因為古人大部分都是坐北朝南,則左為東,右為西,故座次上以左為尊,右為卑。例如,戰國時期信陵君為迎接夷門候生,大辦酒宴會賓客。並從車騎,虛左以待,親自前去迎接。

因此,綜上所述,古代到底是以左為尊還是以右為尊,並非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朝代,存在這不同的規定,我們在具體做題的時候還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舊時禮制習俗觀念。古代等級制度嚴格,左右為區別尊卑高下的標誌之一,普遍實行於各種禮儀之中。各代情況不一,考核史籍,情況如下:夏商周時,朝官尊左;燕飲(聚會)、凶事、兵事尊右。戰國時朝官尊左;軍中尊右。秦尊左。漢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飲(聚會)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慶活動中,以左為貴,在兇傷弔唁中,以右為尊。

根據上面的介紹,整理結果如下:

1.夏、商、周、晉(包括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文官尊左,武將尊右。

2.秦、唐、宋、明:尊左。

3.漢、元、清(包括三國時期):尊右。

古時的左右尊卑問題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要根據具體的考題來分析判斷,所以在平時積累和學習中學生們要多從一些傳統文化和禮儀上入手,切記那種一勞永逸的辦法,因為這樣往往會使學員掉進出題人的陷阱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