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張居正爲何不待見清官海瑞?

瀑布冰封


一代明相張居正為什麼不待見清官海瑞?這是由張居正用人的標準決定的。張居正主張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所謂循吏,就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結果,而不怎麼顧及道德約束。所謂清流,則總是把道德放在第一,說的多,事情卻很少能做成、做好。

對海瑞的使用就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個清官,他曾抬著棺材給嘉靖皇帝上書的事。嘉靖皇帝看了萬言書,很生氣。但並沒有殺海瑞,而是把他打入大牢裡就不管了。嘉靖死後,徐階考慮海瑞的名聲,把他從牢中放出來,並給予重用。安排他到江南應天府任巡撫,管理南京周邊應天、蘇州、松江、鎮江、常州、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安慶,最富裕的十府。可是海瑞在那兩年,就搞的烏煙瘴氣,賦稅減了一大半不說,有錢的大戶人家都跑了,稅源大幅減少。他自己卻很清廉,連八抬大轎不坐了,僅騎驢上班。他這樣一搞,其他官吏很不滿意,因為他是頭,既然他騎驢,那他手下怎敢坐轎了!所以紛紛找關係調走。有錢人都很怕他,因為與窮人打官司,無論誰是誰非,肯定是有錢人敗。海瑞是個理想主義者,對管理實在是勉為其難。工作搞的很被動,所以,海瑞生氣,並罵“滿天下都是婦人”,憤然辭職。

張居正任首輔後,讓三品以上的官員推薦人才,推薦海瑞的人也不少。時任吏部尚書的楊博,也希望啟用海瑞,並找到張居正。 張居正說不打算啟用海瑞。楊博大驚,問何故?

張居正說這樣一段話:嘉靖四十五年,因海瑞上疏譏刺世宗皇帝迷戀方術而被關入死牢,嚴嵩揣摩世宗皇帝心思,讓大理寺從嚴審判,海瑞被定死罪。摺子送到世宗皇帝那,可能世宗皇帝考慮到天下輿論,一直未批准。之後世宗皇帝駕崩不久,嚴嵩出事,徐階任首輔,海瑞被平反,並官升兩級,一躍而為眾官都想去的四品蘇州知府。可是,到任後,處理公務、斷案完全意氣用事。官司到他手上,不管是非曲直,總是有錢人敗訴。催交賦稅窮苦小民交不起一律免除,其欠額均分攤到有錢人頭上。因此地方士紳怨氣很大。不到兩年,有錢人家紛紛逃往他鄉。蘇州乃是經濟發達之地,短短兩年讓他搞的經濟蕭條,賦稅銳減。再有,官員出行,本有規定儀仗,海瑞不顧官家體面,一律撤去,出門騎驢,只帶一個差人,使得同僚與他結怨生恨。一任未滿而連發劾疏,海瑞幹不去只好掛冠而去。論人品,海瑞清正廉明無懈可擊。 基於以上考慮,決定不再啟用海瑞。你啟用他,他仍不能造福一方,若給他閒差,士林又會罵我不重用他。

張居正的這段話,說清楚了為何不啟用、不待見海瑞的理由!

事實證明,是好人並一定是好官!好人好心也不一定就能辦成好事!

請關注“下午歷史茶”,共同探討。


下午歷史茶


一代名相張居正為什麼不重用海瑞?那為什麼要重用呢?

眾所周知,海瑞是一代清官,素有海青天之稱。但在我看來,海瑞是大大的配不上青天之名。所謂青天,必然是明察秋毫,秉直辦案的人。可海瑞呢?海瑞辦案一味的偏袒窮人,而罔顧事實真相,這樣的人也配叫青天嗎?

再有,人說海瑞清廉,我卻說海瑞才是大貪,只不過別人貪財,他貪名。海瑞為官之時,一味偏袒窮人,不僅在刑訟上,在施政上也是如此。窮人交不起稅款,沒關係,稅款一律免除,然後將本該窮人交的稅款加在富人頭上。於是乎,窮人們山呼萬歲,富人們競相奔逃。在其時任應天巡撫時,硬生生把一個富庶之地,變成了窮鄉僻壤。這樣的官,要他何用?他倒是功成名就了,卻留下了一地雞毛。

最後,我想說的是,海瑞這樣的官,於國,於家,於百姓,都不是好事。他的思想特別容易誕生一種風氣:我窮我有理,你富你該死。長此以往,律法何存?正義何存?道德何存?若是讓海瑞當政,最有可能的就是富人全跑光,然後所有人一起陪著他受窮。在我看來,他只是一個程朱理學的道德偉人,而之於真正的道德,恐怕他只是個卑鄙小人。


作死先鋒1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海瑞政治生涯,真的太符合這句話了。

張居正上臺的時候,海瑞正辭職在家,內心是非常希望張居正能重新啟用自己的。因為他認為張居正翰林出身,是和他一樣推崇聖人之學,是同道中人。張居正在海瑞辭職後還寫過信給他,表示惋惜,只不過那時還是高拱當政。

(張居正)

後來有人建議啟用海瑞,張居正怎麼回的呢。說“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鯁之節,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鎮雅俗,不當重煩民事。”


啥意思呢,就是海瑞的人品沒話說,但是做事不通達,這樣的人適合當政治擺設,供著就好,不適合當官做實事。


那為什麼張居正這麼說呢?我們下面來大概說下。

海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官場的表現用《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裡的話說,就是一個偏執狂,而且是一個很軸的理想主義偏執狂。這樣的人,一味的拿心目中的理想,也就是聖人的行為作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便也罷了,他還用這樣的標準要求別人。這對其他人來說,達到這樣的標準太難了。

比如說,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就對人們的房舍衣冠,像大門、轎子、衣服、房子等都做了嚴格的規定。海瑞眼裡,這些規定雖然已經過了200年,但都不是小事,是關乎“貴賤”的大節。其他人不照做,不歸我管的就罷了,歸我管的,我能管的,就一定要照著辦。

再比如說,明朝是官俸最薄的朝代,官員的薪水很少,想要只依靠俸祿養活一大家子人,是很吃力的,頂多就是能不捱餓。但是,還有人情呢,官場還要打點呢,有出差來的同事還要接待呢,等等,這些錢都要當官的自己出。明太祖時期,官員倒不敢貪汙,但是之後,明朝的官場的貪就止不住了。像官場都知道的秘密,“常例”就是其中之一。說白了,就是靠亂收費,補貼自己錢包的。他們也正是靠著這份“常例”,讓日子過得舒服的。

但是海瑞不是一般人,他是一個剛正不阿,認死理的人。既然我不能阻止所有當官的不收常例,我自己是堅決不會同你們同流合汙的。於是他當縣令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規定所有在他手下當差的,都不能收常例。這下可把他的下屬和其他地方的同事都驚住了,沒有常例怎麼過活?!所以他的下屬很多都辭職不幹了,海瑞心想你們愛幹不幹,不幹,我來兼職,實在不行,就找一些更窮的人來,海瑞因為身兼數職,所以一年到頭都忙的不行。

畢竟還有一大家子需要養活,怎麼辦呢?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他乾脆在衙門後面的空地上,闢出一塊地,下班了就去幹農活,這樣才勉強讓家人不餓肚子。他家裡窮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一年可能只會有一次吃葷的機會。衣服補丁加補丁。以至於他的家人對他還是頗有怨言的。

再比如說,他每到一個地方當官,當地的達官貴人都願意自己花錢找關係,就算給他升職,也要把他調走。有一次他到了退休閣老徐階的家鄉,徐階之所以下臺,是因為在官場上失意,輸給了高拱,當然徐階心裡是不會真的認輸的。而徐階對海瑞有知遇之恩,按說,在官場徐階對海瑞恩重如山,海瑞也當以恩報恩,畢竟官場講究的是“關係”。可是海瑞不這麼想,海瑞覺得徐階當初提拔他,是為國家辦事,這裡面是不存在什麼知遇之恩,提拔之恩類的私恩的。

海瑞在徐階的老家搞了個土地運動,就是讓富人家把田地退給老百姓。這一政策,背後的支持者就是高拱。既然海瑞剛正不阿,一視同仁,又不會看在什麼知遇之恩,提拔之恩,所以,他對徐階家也同樣下達了這樣的指令。土地問題,不要說在明朝,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得了的事情呀,徐階心裡很清楚,高拱也很清楚,這件事肯定是不會成功的。然而高拱還是支持海瑞這麼搞,就是想借海瑞的手,整徐階,然而,海瑞想不到這一層。

徐階沒有抵制海瑞,主動退了12000多畝地,然而海瑞還是不買賬,因為徐階家只退了十分之一,公文裡的要求是一半。百姓們見徐閣老都這麼聽話照做了,便紛紛要求其他富豪們退田,還成天堵在徐階家要求再退。

海瑞的榆木腦袋,想不到自己做了別人的槍手,他自己本身的性格也不會認為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對,還寫信給徐階,勸徐階,認為自己在拯救徐階。徐階沒辦法,只好向高拱求和,這一行為就算是承認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敗,認輸了嘛。

高拱的目的達到了,既然如此,那就握手言和吧,很快海瑞還便被調走了。

從這些例子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海瑞其實是一個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是不懂遊戲規則的人,他這樣的人是非常容易被人當槍手用的,太過天真,註定是官場上的異類和失意者呀。

這些也正是張居正不會啟用海瑞的原因。


密斯時


很多人都說海瑞貪名而已,這把一個人想的太簡單了,我覺得海瑞是真正瞭解當朝百姓疾苦的人,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嘉靖年間,狼心狗肺之徒洶湧當朝,大明國勢日頹,民間小老百姓苦不堪言,大明官吏無人不貪,鄉紳世族為富不仁,民生何以維繫,這時候海瑞就是蚍蜉撼樹的唐吉坷德,一個孤憤而悲天憫人,固執到不揉沙子的理想主義者。貪名之說,未免太小瞧了他,大明文官貪名者如過江之鯽,言官為博賢名而罵皇帝者不計其數,皆以被皇帝處罰為榮,而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作為,這些敗類才是真的貪名!貪名何須做封疆大吏?貪名何須得罪鄉土豪紳?貪名何須置國家賦稅政績不顧而免窮人之賦?他不知道國家輿論是掌握在他們這些人手裡嗎?一味地討好都要活不下去的百姓,這能貪得什麼名?君不見史書之上,野史之間有多少人在黑他?然而是非曲直,百姓自有公論,海公所為,無愧天地百姓! 看了很多人的發言,是把明朝那些事兒的觀點完全接納了過來而已,其實缺乏自己的辯證思考,忘卻了當時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社會環境。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立場得到的觀點是不一樣的,在張居正看來,能為國庫斂財就是能吏,因為國庫充盈,國家才能強盛,國強民才能相對安穩,這有錯嗎?沒有。而海瑞呢?他是一位深受儒家薰陶的理想主義者,站在百姓的立場,面對如此不公的現實,國庫算個屁,他只是憑一己之力做他認為對的事,緩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階級對立矛盾,從這個角度看,海瑞就是一個孤獨的鬥士,一個悲情的俠客,一個孤膽英雄,那麼,你覺得海瑞有錯嗎?其實兩個人都沒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道不同不相為謀,僅此而已吧。


瀟瀟雨夜593


首先,歷史對於兩人的評價都比較正面,一個是大明的有為之臣,輔佐年幼的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整頓吏治,進行賦稅改革,大大增加了明朝財政收入,同時他在軍事上重用戚繼光等大將,為大明鞏固了國防;

而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剛正不阿,作風清廉,甚至還上書明世宗,批評明世宗迷信巫術,不理朝政等等,是在百姓中很有威望的清官;

然而兩人的做事原則和立場不同,張居正是一個以辦事結果為導向的人,他知道官場不可能有絕對的清廉,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真的太較真的話沒有人會為國家為百姓辦事,為官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的清廉,而是為了替皇帝治理好國家,使國家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要想達到這些目標就必須有人替他辦事,對於這些人太較真的話估計沒有人願意為政府賣命,這是多年來亙古不變的道理,至今也是如此,而海瑞恰恰相反,他不管結果如何,為官者必須清廉,他強調的是過程,哪怕結果不是那麼的理想但過程絕對不能發生貪腐,兩者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就不難理解張居正不是很待見海瑞了。


東風就來


張居正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他就知道該怎麼處事。也許海瑞是清官可是水至清則無魚。

也許有人貪可是貪官更會做事。


看過一本小說 攝政大明 裡面的貪官也做好事,反而那些清廉的更是讓人噁心。


荒漠道


為了摸著石頭過河,把大奸臣張居正打造成英雄,把千萬老百姓愛戴的海瑞嗤為笨蛋。哪一個享樂的官僚都不喜歡海瑞,但如果海瑞有機會主政,沒人跟著李自成張獻忠做亂民。利益集團容不下海瑞,不是人民。


Oys3162


海瑞在高拱的支持下捅翻了徐階,徐階的三個兒子在松江橫行鄉里,欺男霸女,搶奪他人田產,土地兼併數十萬畝。張居正作為徐階最得意的門生會用海瑞才怪。有說海瑞種種不是,在我看來都是政敵潑的汙水,從張居正死後,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江南官吏蜂蛹而逃,百姓夾道歡迎可見一斑,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痛並扛著


水至清則無魚,尤其在官場,清官總是顯得非常特別的存在。海瑞是大明官場極其少見的清廉,又以天下為任,心繫百姓民生的官員。然而這與當時大明的官場是格格不入的,這樣的人,在官場裡上下級乃至皇帝都不喜歡,雖然大家都清楚,要想長治久安,需要的是這樣的官員。

而張居正深受陽明心學的影響,一切都以快速高效,實用性為基礎。他在實行改革的時候,需要的也是能和他站在一起,需要聽話能切實執行的官員。在官員任用上,只要能達到目的,可以容忍官員存在缺陷。而海瑞嫉惡如仇,即使張居正想重用海瑞,海瑞也跟他尿不到一個壺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